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非汉废帝 > 第436章 政开始:放肆!这大汉,是朕当家,还是你们尚书署当家?

第436章 政开始:放肆!这大汉,是朕当家,还是你们尚书署当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不知道为何,张安世觉得怀里的奏书有些烫手。

    就在张安世犹豫的这片刻时间里,天子直接叫了他的名字。

    “张卿,你是当朝的大司马大将军,可有奏书呈上来?”

    不得已之下,张安世站出来,说道:“微臣谨奏陛下,朝堂九卿及列卿之位多有空缺,需要尽快选拔官员充任。”

    “嗯,尚书署可有议出了合适人选?”刘贺问道。

    张安世听到天子的这句话,可算是松了一口气,他从怀中掏出了那份拟好的名单,呈送给了天子。

    刘贺从樊克手中接过了名单,打开之后只是草草地看了几眼,随意地合上了,而后放到了案上。

    张安世暗呼不妙,心中早已经悬起来的那块石头,提得更高了一些。

    “这名单,朕看过了,朕不允。”刘贺冷漠地说道。

    张安世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砸在了他的心上,将他震得头晕目眩!

    与张安世同样感到眩晕和惊愕的还有满殿的朝臣。

    这大朝议不就只是一个过场吗?为何会突生波折?

    天子在大朝议上驳回尚书署领尚书事的章奏,在大汉朝堂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甚至可以说是从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这尚书署是天子最信任的衙署,尚书署里的中朝官员是天子最信任的朝臣。

    中朝官几乎就等同于天子的“门下吏”,本身就与外朝官截然不同。

    而尚书署的奏书代表的就是天子的意志,天子又怎么可能自己反对自己呢?

    更不要说在满朝百官公卿的面前,毫不留情地驳回了尚书署的奏议了。

    这无异于在抽张安世和丙吉等人的脸啊。

    天子驳回了尚书署的奏书,只有一种可能性——天子并不是那么信任现在的尚书署,不是那么信任尚书署的中朝官。

    可张安世、丙吉和韦贤这些人,他们可是才押上身家性命帮天子倒了霍氏,是无可置疑的功臣啊。

    就在刚刚,他们要么是封了侯,要么增加了食邑。

    完全看不出天子对他们有丝毫的忌惮和猜忌。

    于是,不少一众朝臣又想起了那个销声匿迹,天子的癫悖之疾莫不是没有治好?

    难道是因为霍光倒台了,无人再刻意限制天子,所以天子恶疾再犯,开始要胡作非为了吗?

    虽然群臣心中混杂着震惊、疑惑、不解和惊讶,但他们吸取了刚才的教训,无人敢抬头看玉阶之上的天子,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张安世等人。

    张安世、丙吉和韦贤这些“始作俑者”则觉得如芒在背,不知天子何故才出此言。

    尤其是孤零零地站在殿中的张安世,更是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窘境和尴尬中,不知进是退。

    三日之前,他们曾经在小朝议上给天子呈奏过这个名单,那时天子并没有表示任何反对啊?

    虽然这份名单后来又做了几处细微的改动,但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怎可能让天子如此不满?

    在原地枯站了许久之后,淌着汗的张安世才有些卡壳地挤出了一句话道:“陛下,这名单尚书署已经商议过了。”

    “嗯?尚书署商议过了,朕就必须要同意吗,那大汉这家,是朕来当,还是你们尚书署来当?”

    刘贺波澜不惊的声音带来了一股倒春寒,眨眼间就席卷过这前殿,此间顿时就冻成了硬邦邦的地窖。

    张安世本意是“尚书署按陛下的意思议过这名单了”,但忙中有错漏,竟说成了“尚书署议过了,天子不用置喙”。

    这何止是殿前失仪,简直就是僭越擅权和大逆不道了。

    霍光的阴魂还没有完全散去,所有人都知道“权臣”和“跋扈”是天子不可触碰的逆鳞。

    顿时,朝臣们终于明白了,天子竟然真的不信任这尚书署,不信任这尚书署里的中朝官!

    功高震主,古人诚不欺我!

    已经面无血色的张安世则连忙“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向长拜道:“陛下,微臣失言了,大逆不道,请陛下降罪!”

    丙吉和韦贤也立刻起身来到殿中,跟着张安世一同拜在了天子的面前,请罪道:“陛下,微臣有罪,请陛下降罪!”

    刘贺背着手一直没有说话,而是任由三个领尚书事跪在殿下,让他们和其余的朝臣一起想一想,为何自己要发作。

    过去的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刘贺对朝臣永远都掏心掏肺,对朝政更是巨细无遗。

    那不是因为刘贺天生勤政,仅仅是因为落到他手上的事情太少,自然要“好好地烹饪”。

    可是现在,霍光倒了,作为天子,刘贺要过问的朝政增加了百倍不止。

    按照过去的成制,尚书署会“替”刘贺处理掉大部分的朝政,而刘贺确实也需要尚书署的中朝官来辅佐自己。

    但是,孝武皇帝设置尚书署的初衷是分化相权、强化君权,而不是让总领尚书事和领尚书事成为新任的丞相。

    但是孝武皇帝大行之后,霍光不停地用权力来喂养尚书署,以至于尚书署成了一头庞然大物。

    所以张安世和丙吉这些后来者,都忘记尚书署是“天子书佐”的本质了。

    外朝的丞相有名无实,领尚书事却取而代之,换汤不换药而已。

    没有尚书署,君权被相权制约;有尚书署,君权也被制约,那孝武皇帝不就是白设这置尚书署了吗?

    既然尚书署走了样,那刘贺就没有必要再留着它了。

    既然领尚书事们忘记了自己的本分,那刘贺也有必要提醒他们别忘了自己的本分。

    刘贺要变法行新政,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可靠的中枢机构,否则不要说政令出不了长安城,恐怕连前殿都出不去。

    今日这大朝议上,他就要走出这新政的第一步!

    迄今为止,张安世他们还是可靠值得信任的,在原来的时间线上也不失为忠臣。

    但是刘贺可不是寻常的天子,只想当一个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忠臣,不够了。

    只有紧跟刘贺的想法,才能在朝堂上待得长久。

    否则就滚或者死!

    等前殿安静沉默许久之后,刘贺终于才再次开口问道:“三位爱卿,你们何罪之有?”

    “任免拔擢朝臣,乃国之大事,微臣应该先得陛下首肯,然后再在大朝议上奏报,让朝堂诸公知晓。”

    “如今臣等尚未得陛下的明诏,就擅自在大朝议奏报此事,既有妄揣圣意之过,又有僭越擅权之嫌。”

    “请陛下降罪,微臣甘愿受罚!”

    “请陛下降罪,臣等甘愿受罚!”

    刘贺细细地咀嚼着张安世的这几句话,不愧是名臣,脑子转得够快的。

    不仅立刻想清楚了天子为何敲打他们,更是有礼有节地请了罪,给君臣双方都留下了余地。

    妄揣圣意是小错,所以用了一个肯定的“过”字;僭越擅权是大罪,所以用了一个模糊的“嫌”字。

    抓小放大,不仅自己认了罪,而且还留下了天子赦免自己的空间。

    这谨小慎微的张安世还真是一个聪明人。对于聪明人,刘贺总愿意对他们开明仁慈一些。

    “三位爱卿,先起来吧,既是无心之过,朕恕伱们无罪。”

    张安世三人伏在地上,轻轻抬头相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读出了慌乱,但他们终于还是心有余悸地站了起来。

    这几人的鬓角上虽然已经汗涔涔的了,但却不敢抬手去擦拭,看起来很是狼狈。

    “奏议拔擢任免朝臣的名单,这是尚书署的分内之事,所以有错不在三位爱卿,而在尚书署本身。”

    “所以定下这拔擢朝臣的人选之前,朕想先说说今日要议的第三件事情——对中朝及外朝各衙署进行改革。”

    原来,天子刚才所说的第三件事情是此事啊!?

    连同张安世等人在内,这满殿的朝臣再一次想起了今年的年号——鼎新。

    悬在头顶的刀终于落了下来,这新政终于还是来了!

    所有人的侥幸都荡然无存,尤其是参加过小朝议的中朝官们,更是猛然醒悟了过来。

    三日之前的小朝议上,天子对变法新政之事闭口不谈,不是忘了,而是在暗度陈仓。

    以雷霆万钧之势,从中朝开刀,从尚书署开刀!

    既然砍的是尚书署和中朝,又怎可能和张安世这几个领尚书事商商量量呢?

    天子心思缜密啊,之前居然没有流露出任何的迹象。

    如果天子是在小朝议上提出此事的,那么在那私密的温室殿里,张安世他们无论如何还可以据理力争一番。

    但是,现在在大朝议的众目睽睽之下,刚刚才请罪的张安世等人又怎么可能说一个不字?

    他们如果反对天子改革尚书署的诏令,那不就是进一步坐实他们要借尚书署擅权僭越吗?

    张安世等人没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此刻虽然对天子“骤然发难”多多少少有些不满,但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流露。

    与其被天子摁着头下拜,倒不如自己低头拜还痛快些。

    “陛下圣明,我等敬候圣训!”张安世连忙说道。

    “陛下圣明,我等敬候圣训!”朝臣也异口同声地跟道。

    刘贺满意地点了点头,新政从此刻开始,只是不知道堂上的兖兖诸公,待会还能不能这么痛快!

    求订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