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没有水车?
白石村往北有一条白石河。
从西向东,从大山里流出来。
旱灾起,但白石河没有干涸。
只是河床比原先缩减了一半。
村子和河之间的距离有一里多路。
这两者之间,就是白石村的田地。
村子后面有一条小路,直通白石河。
苏娘子家的地,算是在中间,距离白石村和白石河一样远。
今年干旱,据苏娘子说,已经快一年没下雨了,稻田变成了旱田。
上一茬种的基本是粟,高粱、燕麦之类耐旱的作物。
苏娘子家就有两亩地种的是高粱。
高粱早就收割了,地上留下半尺高的茬子,这些根茬全部要刨出来拾干净,才能翻地,准备种下一茬。
两人今天就是来干这活的。
苏娘子抬头看了看天。
天空高远,纯蓝色的天幕上,装点着几缕淡淡的白云,别有一番韵味。
可她面上却泛起一丝愁绪。
“若是再不下雨,只怕下一茬也种不了。”她叹道。
“快一年没下雨了,那你们上一茬地怎么种的?”
“挑水浇地。”
“挑水浇地?那能浇多少?”
晁冷表示很惊讶。
如此原始的灌溉方法,要是小面积也就算了,大面积浇地还不把人累死?
“是啊,浇不了多少,也幸亏我们这边有白石河,不然挑水都没地挑去,听说别的地方旱情更严重。”
“那你们为什么不用水车车水呢?总比挑水要强啊。”
“水车是什么?”
what
不知道水车?
不会这大闵朝还没发明水车吧?
记得原来世界的古代在东汉时期就有水车了,这里的文明程度也不输于东汉,咋还没有这玩意呢。
不过也难说。
也许只是这个小地方没有,别的地方有也不一定。
古人发明一个东西,因其交通不发达,信息传播的不及时,有的地方一个东西用了很多年,别的地方才知道。就像东汉一样,虽然发明了水车,使用范围却并不广泛,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大规模使用。
“水车就是一种灌溉工具,……,有了水车,就可以用水车来车水浇地,就不用挑水了。”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挥汗如雨。
晁冷高高挥起三爪铁耙,重重落下,铁齿准确无误地落在一丛根茬前方,深深地陷入泥土里。
她用力一掀,铁齿尖端翘起,撅起包着根茬的土块,她一拽再一松,土块脱离铁耙,她顺手一磕,土块碎了,根茬彻底脱离了土壤。
苏娘子在她身后,捡起那些根茬,抖掉上面残存的泥土,摊在一边。
这些晒干了,可以当柴火,也可以直接烧了肥地。
她手上不停,眼睛却随着晁冷挥舞的铁耙起落。
一下,一下,轻松利落又有节奏,简直赏心悦目。
这孩子怎么这么会干活呢!
其实,晁冷并没有她看起来那般轻松,也不觉得有美感。
这活,不重,但干久了也累人,尤其是天还热。
要是在现代,用拖拉机深耕,或用旋耕机粉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却要用最原始的劳动方式。
吗蛋,就当训练了!
袍子汗湿,粘在胳膊上,真特么难受!
这种难受,在锈蚀的三爪铁耙因她用力而断掉一爪的时候,达到了最大值。
肾上腺素极度飙升。
吗蛋,她要是再主动提出到田里干活,她就是狗!
苏娘子默默看着断掉的铁齿。
就这破铁耙,也不是每家都有的。
前朝覆灭之前,战乱四起,朝廷为了压制农民起义,控制铁器,连菜刀都不让用,规定十家用一把菜刀。
一直到新朝建立好几年,政权渐趋稳定,才允许农民买铁器。
但悲哀的是,很多人家买不起。
到现在,依然很多人家买不起。
她家这把还是公婆在世的时候买的,确实锈蚀得太厉害了。
要是有钱她早就换了。
工具断了,活还是要干。
苏娘子问隔壁的二婶娘借了一把。
二婶娘的地和苏娘子家的地也邻边。
此刻二婶娘正带着她的四个儿子在地里干活。
她的四个儿子,名字很有意思,分别叫金银铜铁。
“这娃儿挺会干活的哈。”二婶娘看着晁冷,笑着跟苏娘子说道。
“就是,我都没想到。”苏娘子也笑道。
“太阳这么大,我看这娃儿细皮嫩肉的,只怕要晒伤了,”二婶娘说着又上下打量晁冷,“你瞧瞧这娃儿,到底是怎么长的,比丫头长的还嫩生。”
“我看呐,这十里八村的,也没有丫头比这小郎君长的好。”右边田里一位妇人接话了,“大娘子,这是你家亲戚?”
女人一旦聊起来,就刹不住车。
晁冷也不管她们,自顾自干活。
只是这借的别人家的工具,她就悠着点了,怕再给弄断了。
这样一来,速度就慢多了。
直到下午4点,才干完两亩地的活。
而晁冷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阿姐,我想去山里打猎。”
在回家的路上,晁冷说道。
“别去,昨晚狼嚎了一晚上,太危险了。”
“没事,我会点拳脚。”
“那也不行,以前我们这里有个武功很好的猎户,都被狼群给咬死了,你别不当回事。”
“关键是我有些行李还在山里,想去拿回来。”
“急着用吗?不急的话过两天去拿吧。”
苏娘子态度很坚决。
晁冷很郁闷。
不去山里,她怎么找借口把空间里的猎物拿出来啊。
关键山洞里还藏着个人呢。
两人走到村西头。
一转弯,就看到元儿孤零零地坐在西墙外的一块白石上,正向北望。
看到她们回来了,就站了起来。
瘦小羸弱,看着好小只。
一个人在家,应该挺孤单的吧。
虽然只是短暂的分离,却有点留守儿童的感觉。
也不知这母子俩以前怎么过日子的。
孤儿寡母的,应该不容易。
苏娘子快走几步,问道:“元儿,感觉怎么样了?有没有不舒服?午时的药吃了没?”
苏娘子一连串的问题都被他忽略了,只回答了两个字:“吃了。”
这小孩,真的不太爱说话。
元儿说话时,眼神却是看向晁冷的。
不知道是不是晁冷的错觉,她总觉得这小孩看她看得有点多,估计是这小孩对她很好奇吧。
偏偏她没有和小孩子相处的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交流。
回到家里,晁冷打了井水,劈头盖脸一顿洗。
井水冰凉,很舒服。
也许是这边靠近白石河,也许是苏娘子家的井打在了水脉上,虽是大旱,井水倒是没有干涸。
苏娘子看见晁冷把冷水往头上抄,连忙劝道:“小郎,冷水怎能往头上泼,会得风寒的。”
晁冷根本不在为意。
以前在部队训练,站在水龙头下冲冷水,是家常便饭。
“大娘子,小郎君回来啦。”二婶娘的头又从墙头上冒了出来。
二婶娘家人多,干活快,所以比她们提前回来。
“回来了。”两人答了一声。
不一会儿,二婶娘的头又从墙头上冒了出来,手里还举着一碗东西,越过墙头递到苏娘子的院子里。
“大娘子,大娘子。”
“来了,二婶娘,怎么了?”
“这一晚白米,你拿着,家中来了亲戚,怎么也得吃顿好的。”
苏娘子只犹豫了一下,就伸手接过了那碗米,“谢谢二婶娘。”
“谢什么,都是自家人。”二婶娘摆了摆手,“你去忙吧,我也做饭去了。”
这晚,晁冷总算吃上穿越过来后的第一顿米饭。
说是米饭,其实就是很稠的粥。
晁冷并没有吃饱。
看来,还是得尽快解决温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