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家有皇位要继承(12)
杜家不允许方圆百米有其他人家,所以整个杜家村房子的布局像是个两头沉,中间是空着的,一头是杜家,一头是村里其他人家。
杜家的宅院所在地势较高,不管在村子的哪里都能看到那高高的白色院墙,和露出墙头的黛瓦屋顶。
“罗婶子,你说那位,呃殿下,会怎么恼了杜家?我家余柱不会受连累吧?”余嫂子忧心地问道。
“大力没提,余柱该是没事。”罗婶子安慰道。
“罗婶子。我先回去了。”余嫂子坐不下去了,把绣花绷子放到笸箩筐里,端着筐子回家了。
罗婶子没回家,但心神不全在绣花上了,时不时地往杜家方向看一眼。
不知过了多久,她忽然看到从杜家方向过来一大群的人。
“怎么。”她站了起来。
那一大群人,飞快地往村子里奔。
大几十人,嘈嘈杂杂的,动静很大,许多人从屋里出来,看是发生了什么事。
很快,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杜家人都被殿下拿下了,杀的杀,关的关。
以后,他们再不是杜家的奴仆了,欠条都烧了,他们不再欠杜家一文钱。
不仅如此,他们还从杜家得到了补偿。
“……殿下说,以后村子仍叫金梭村。”
这句也引起了一阵欢呼。
除了杜家人,村子里的其他人都不想让村子改成杜家村,但他们的细胳膊拧不过杜家人的大腿,只能任由着杜家人在官府改了村子名。
……
妉华走出了杜家宅院的大门。
从杜家能看到整个金梭村。
对于眼前的景象,妉华较为陌生,因为原主几乎没出过杜家宅院。
少数几次,还都是坐着马车进出,原主用双脚走出杜家宅院的经历为零。
金梭村是个很美的水乡村子,村子里有河水穿过。
村子里房屋都有些年头了,墙壁斑驳,几乎看不出曾经是白墙,屋子布局拥挤,一家挨着一家。
实际上金梭村的人口并不很多,不用住的这么拥挤。
只是杜家霸道,把村子其他人家的房子限定在了那一块区域,造成了金梭村地方不小,房子却都是挤在一起盖的情况。
妉华往村子里走去。
金梭村是什么样的情况,她已经听人说过了,也察看了杜家存放的一些资料。
但她还需要亲眼看看。
她没带着陆水蓝。
陆水蓝留在杜家处理过后的一些事宜。
杜家的奴仆里,一些不是本村人,恢复了自由身后,有的想回家乡,有的不想回、或没有家可回。
他们想留下来。
妉华让陆水蓝给他们做好安排。
走到村口,她感应到了一股十分热切的视线,视线的来源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子。
女子脸上的风霜痕迹明显,穿着一身旧的粗布衣裙,却剪裁得体,浆洗的干干净净。
见妉华看向自己,罗婶子对妉华屈身行了个礼,“您是殿下吧?”
没看到儿子罗大力跟那些人一起回来,罗婶子便到村口来等了。
远远看到一个没见过的女子走了过来,她突然脑子里有了诛寇帝的模样,让她想到了罗大力提到的香柔小姐,诛寇帝的后人。
“嗯,是我,郑华槊。你是?”妉华问道。
见这位殿下跟母亲说的诛寇帝一样的不抬着下巴看百姓,还露出一丝微笑,罗婶子心里说不出的激动,“我是罗大力的娘,罗蔡氏。”
对上妉华平视的双眼,罗婶子心里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忙又道,“我在娘家时的名字是蔡思恩。”
说出自己的名字后,蔡思恩眼里发酸,有点想落泪,她有很久没对人说出过她的名字了,也没人叫过她的名字。
自她嫁过来,她在村子里被人叫成罗蔡氏、罗家嫂子、大力他娘、二妹娘、罗婶子,唯独没被人叫过蔡思恩。
“好名字。”妉华问,“蔡思恩,你会认字写字吗?”妉华发现金梭村的文盲率有点高,进杜家做奴仆长工的几十人里,能认字写字的,只有寥寥几人。
“会。”被叫了名字的蔡思恩,心里更为激动了,“初级和中级读本我全都能背下来。”
母亲去世之后,她得着空就会翻看母亲留下的读本,背的滚瓜烂熟。
这些年来,她思念母亲时,便会背上一遍,所以一直没忘。
“那好,一会帮我记些东西,我付你报酬。”妉华是临时起意。
她需要很多的人手,但不是什么样的人手都行的,在当前,识字是个起码的条件。
既然碰到了一个识字的,可用的话就留下来了。
诛寇帝强制推行了六年制的义务学堂,七岁及以上孩童,不分男女,都要进到学堂里学习,学堂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层次。
只是这么好的一项举措,到了诛寇帝驾崩后,在许多地方都被停止执行了。
妉华问过了,金梭村在五十年前已废除了义务学堂。
蔡思恩能背诵得下来中级读本,很难得。
“哎好,殿下。”蔡思恩又是欢喜又是惶恐,“不用付我报酬,我为殿下做事是应该的。”
“拿钱做事,天经地义。”妉华道。
蔡思恩没再推辞。
妉华问了蔡思恩村子里的情况。
蔡思恩把她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
让妉华暗暗点头的是,蔡思恩说的话条理清晰,说的事没有夸大也没有含糊,跟妉华已掌握的资料能相互印证。
她有了决定,“蔡思恩,我让你做金梭村的村长,你是否愿意。”
蔡思恩下意识地拒绝,“殿下,我不行的。”
“你不试试怎么能知道行与不行。我想重立义务学堂,需要一个识字人的兼做学堂督学。”
妉华想开民智。
诛寇帝当年也是这个想法。
民智开了,才能明理,不被杜家之流的那类人牵着鼻子走。
蔡思恩一听,喜出望外,立即改了主意,“殿下,我愿意。”
她是有私心的。
当年她母亲一直盼望着义务学堂能重开,她更是,她只听母亲说过义务学堂,但从没有见识过。
有了学堂,她孙子、外孙女就能进入学堂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