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关东老城 > 第11章 攘外必先安内1

第11章 攘外必先安内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北大街三宝堂,看着几个孩子坐诊的关福康欣慰不已。传授了他们十几年的中医知识,这一次的集体退学,关福康倒觉得儿子办的极为正确。与其让这几个孩子在学校听日本人胡说八道,还真不如到三宝堂实践明智。自己的岁数越来越大了,需要有人辅助关英,让关家的中医传承下去。

    孩子们的中医知识不成问题,如果有人带他们一阶段,每个人都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夫。自己的孙辈都成材了,关福康当然高兴。至于孩子们在师范学校没毕业,那种听日本人胡说八道以后的毕业证不要也罢。

    从大清国灭亡到民国建立,再从民国到现在的“满洲国”,二十多年的风云变幻,让关福康早已从盼望到心如死灰。有井上俊一的照应,关家倒不至于吃不上大米白面,可眼瞅着东北在逐渐地变成日本人的“满洲国”,老城也在逐渐地变成日本人的老城,人老心亦老的关福康也逐渐没有了盼望,他只想着让几个孩子把关家的中医发扬光大,三宝堂后继有人就满足了。

    但关英不同,他和孩子们一样,都在心里暗暗盼望着抗日义勇军把老城的日本人赶出去,盼望着民国中央政府调兵抗日,盼望着东北军打回来收复家园。

    可他们却在盼望中不断地听到令人心碎的消息。

    1932年6月8日夜,驻朝鲜国境守备队队长吉江协一中佐率日军第七七联队士兵1250名,守备队配属宪兵长吉房虎雄率13名宪兵,同时分兵入侵辑安(今集安市)及浑江市的临江两地。吉江协一、吉房虎雄率宪兵八名,日军700名,由朝鲜满浦渡过鸭绿江,6月9日晨2时,日军从鸭绿江对岸玻璃山上炮击辑安城,炸死居民约十余人,炸毁房屋约20余间。入侵日军在辑安城东门外、西门外、北面山地向抗日义勇军进攻。战斗中义勇军战士150人壮烈牺牲。日军还杀害和平居民125人,逮捕刑讯百姓50人。四天之后,义勇军反击,在辑安城东面二公里的村庄发生战斗,又有义勇军战士约350人牺牲。日军以通抗日军为罪名,先后逮捕无辜百姓约40名,在辑安城西门外江边残杀。6月中旬,在辑安北面山上及城东、城西等处,又有义勇军约200余人在激战中殉国,日军以通抗日军为罪名逮捕20名居民,刑讯后在辑安西门外江边杀害。

    1932年6月8日半夜,日军向浑江的临江炮击,9日晨,550名日军和五名日本宪兵侵入城内,占领南围子后,便各处放火。连续三天烧了民房700多间。在6月23日前后,一度攻入临江城内的抗日义勇军200多人在战斗中殉国。8月15日,又有攻入城内的抗日义勇军滕营长等70多人阵亡。

    此次入侵辑安、临江的日军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共烧毁民房800余间,作战13次,被害抗日义勇军达1790余人,杀害无辜平民155人,先后被逮捕、刑讯的中国人约350余人。此外,以通抗日军为罪名而遭日军残杀者约170余人,砍杀俘虏三人。其间(9月下旬),日拆越大尉、吉房虎雄率领一个日军中队及二名宪兵去通化途中,在距通化约45公里处,又枪杀平民10人。

    1932年12月初,统率800余人的抗日武装首领“三江好”罗明星,以烟筒山北约十公里的三家子为据点,在敌伪围剿下,一时难以脱身。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小越步兵大尉便派出已经投降的原抗日武装傅殿臣手下的头目刘东坡、林贵一劝降“三江好”。“三江好”决定先诈降,然后伺机再举抗日义旗。

    不料,当他们到达烟筒山车站时被早有准备的日军部队包围,“三江好”所部腹背受敌,伤亡惨重。顽强抵抗两个半小时后,“三江好”本人骑马率残部突围,当他们冲出火车站通过烟筒山镇小车街时,又遭到铁杆汉奸刘东坡部埋伏在那里的两挺机枪的伏击,死伤较重。此次烟筒山惨案中被日军屠杀的“三江好”所部将士达350余人。(“三江好”后转战桦甸、抚松、辉南等地,1938年被日伪杀害。)

    过了一个郁闷又心碎的新年,1933年3月初,热河失陷的消息传到老城,让本来就笼罩着压抑的老城止不住地又填上了一笔悲伤。

    但是,接踵而至的消息还是让老城的百姓心头涌起了振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