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关东老城 > 第4章 南京遇险与老城杀倭1

第4章 南京遇险与老城杀倭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转眼到了民国二年的八月中旬。瞧着刚过完周岁生日的儿子,关英觉得日子有了以前从没有过的充实和盼望,做了父亲之后也逐渐理解了老爹对自己的那种爱之切。同时,他也感叹着回老城之后诸多的没想到!没想到大火之后回老城不到半年就娶了媳妇,没想到大清国亡得这么快!没想到革命党起义成功袁世凯却当了大总统!更没想到的是,一年前他视为陌路并且毫无好感的赵传喜和井上俊一会成为他的朋友!

    互赠短刀之后,井上俊一没有食言,仅过了十几天,他就请关英到东市场的日本菜馆领略了日本茶道和品尝了日本料理,并交流了各自的武学及格斗技巧。在接下来的来往中关英也更深一步了解了井上俊一。

    家住日本北海道乡下的井上俊一十八岁就入了伍,所在的部队是常驻国内的防御师团,和京都等大城市兵源所组成的师团相比,井上俊一所在的部队大多数是农家子弟就逊色了很多。不仅是农家子弟的出身矮了一头,而且,从文化水平上也注定了他们想当上军官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永远都是士兵,没上过军校的井上俊一更是如此。当兵第三年,深感绝望的井上俊一把经常欺负他的曹长狠狠地揍了一顿,在等级森严的日军部队,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无异于自毁前途。因此,他也同样挨了一顿胖揍然后被部队开除。回到家乡娶妻生子以后,心有不甘的井上俊一撇下妻女带着家乡的几个伙伴来到中国的大连成为浪人,正赶上中日的甲午战争,几个人自告奋勇参与了攻打旅顺。

    战斗第一天从家乡同来的几个伙伴就被打死,井上俊一呼喊着叫人帮忙抢救和收尸却无人理会,他感到茫然无助和由衷的愤怒,然而军方人员却不屑地告知他,他们这些浪人只是在以协助战斗之名行趁火打劫和发财之事,和效忠天皇不挨边儿,死了就死了!就算自己命不好吧!

    这让井上俊一感到惊愕和悲凉!可回头想一想,他们既不是军人又不是政客,都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协助军队攻打旅顺,至于为了什么武士荣誉以及效忠天皇之类的和他们还真的不沾边儿。那么,就只有以战斗之名而行趁火打劫之实了!但是,不论同来的几个伙伴是怎么想的,井上俊一是真的没有趁火打劫的想法,他只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也会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没想到这种证明连自己人都唾弃,也就难怪军方人员对他们的生死毫不理会,言下之意家乡的几个伙伴因此丢了性命也算咎由自取了!

    心如死灰的井上俊一随后撤出战场,不再参与接下来的战斗,回到大连托人把几个伙伴的骨灰带回家乡。没过几天就听到了军队攻进旅顺屠城的消息,他更加失望透顶,想不明白做为军人、做为武士怎么能做出这样丧尽天良的事儿!

    把自己关在屋里几天后,井上俊一除去了浪人装扮,刮了仁丹胡,剃掉了长发,换成短寸,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连街头。虽然如此,他还不想回日本,也不敢回去面对几个家乡伙伴的亲人!他想继续待在中国,只有挣到足够的钱才能回去有所交待。

    艰难地浪迹了十年,直到和具有军方背景的株式会社搭上关系才算有了出头之日,只是没想到,后续黑龙会的资金也参与进来,他就有点身不由己了!

    为了不过多参与军方和黑龙会之间的争斗,也为了躲避直接参与军方在大连和南满铁路的事情,他借着给大魏家屯边建日本村组织货源的理由到老城落了脚。

    知道了这些,关英也对井上俊一有了重新的认识,对他在乱世之下还存有一丝人性良知有了一点认同感。而井上俊一也对关英的医术和格斗术大加赞赏,再加上赵传喜对关英由心里往外的佩服,一年来的互相走动,在外人眼里他们三个人形成了一个看似有点奇怪的朋友圈!就连做了几十年生意,阅人无数的老何也是啧啧称奇!他就想不明白,赵传喜被关英算计冻掉了小拇指,井上俊一医治打嗝儿时被吓得够呛,过后这俩人还能成为关英的朋友!还真是三个奇葩!

    可此时关英却在想着另外一件事。

    上个月底,在北京的大哥关雄寄来一封信,他南京的朋友急用两颗长白山野山参和高丽参,如果正常走货运从老城到北京再到南京怕耽误时间,所以,最好派人带着人参从老城去大连坐船到上海,然后去南京,这样可节省大半的时间。并随信附上了他朋友的姓名和在南京的地址。

    十几天前,关英的儿子过周岁生日,由于井上俊一不在老城,赵传喜带着两个人的礼物来老宅道贺。关英说完此事之后,赵传喜拍着胸脯应承了下来,第二天,何海与另一个老诚持重的伙计大春带着关福康选好的人参和赵传喜去了大连。一天后,赵传喜发电报告知,已安排何海与大春坐船去上海。现在,两个人却音信皆无,报平安的电报也没发回来。刚刚得到确切消息,袁大总统派冯国璋和辫帅张勋正在攻打南京,那里已成战场,关福康爷俩不禁心急如焚,老何也是连连责怪自己,不该派两个孩子去南京,应该自己亲自去才对!可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关英也只好给北京的大哥关雄发电报,如果何海到了北京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里一声。然后再给在大连的赵传喜发电报,叮嘱他注意从上海或山东到大连的船只,如果发现何海回来千万带他回老城!做完这一切,几个人也只有无奈地等待,在焦急的煎熬中盼望着何海与大春的消息!

    关里风云变幻、剑拔弩张,关外的老城却是相对平静,唯一有变化的是都督陈少常被弹劾之后卸任回了南方老家。新任都督孟恩远改称督军,总控吉林省一切军政事务,治下的老城依旧如常。

    与老城的表面平静截然相反,千里之外的南京城外已经炮火连天。冯国璋的部队把下关烧成了一片废墟,辫帅张勋也带着手下杀红眼的辫子兵打到了南京城下,并许诺属下官兵:城破之后,三日不封刀,所有参战人员可自由抢劫三天!得到命令的辫子军从上至下立时变得兴奋、疯狂!虽然已经伤亡了几千人,但余下的所有人个个象恶狼一般嗷嗷叫着往前冲。守城的讨袁军则由孙中山坐镇,黄兴指挥在艰难的支撑。

    傍晚时分的南京郊外,意识到再往前走就会有生命危险的司机终于把火车停了下来。他一边咒骂着上司没有弄清楚南京的状况就安排发车,一边焦急的等待着指令是否要把火车往回开。极度不安中车组人员没有等来火车返回的指令,却等来了一队迂回此地去进攻南京城侧后的辫子军。眼见远处的辫子军怪叫着边开枪边向这列停着的火车冲过来,已来不及进行重新启动操作的司机肝胆欲裂,他冲着已被吓愣神的司炉喊道:“跑啊——”

    两个人跳到路基下面,大声喊叫着提醒还在车上的乘客,发疯一般向侧方跑去。

    车停下时,听着南京城方向传来的清晰的枪炮声车厢里已是一片骚动。此刻,不用火车司机提醒,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看到了出现的辫子军,随着车厢被流弹穿了几个窟窿,大家继而乱成一团。纷乱的车厢里何海和大春也瞬间傻了眼!从上海搭车出发时就听说了南京这边在打仗,两个人以为就是两伙儿地方武装争地盘发生了冲突,那种小打小闹不会耽误他们的行程,否则火车也不会正常发车。大不了下车以后躲着点走,到南京城还是没问题的。却没想到是北洋军和革命军在交战,而且动静还这么大!等到一车人都作鸟兽状散去之后,两人顿感茫然无措!

    看着如鬼魅般出现的边开枪边怪叫的辫子军,心惊胆颤的两个人也急忙下车随着人流撒腿往回跑。此时,何海有些后悔自己的冒失,一心只想着快点把人参送过去,根本就没考虑在上海停留一下等冲突过后再动身。如今后悔晚矣,只想着赶紧逃命!

    枪声夹杂着兴奋的喊叫声越来越近,人群中不断地有人中弹倒下发出阵阵哀嚎。见形势越发危险,再跟随密集的人群被紧追的辫子军盯着难免小命不保,环顾一下之后,满头冷汗的大春拽着何海离开惊慌失措的众人,向侧方的丘陵地带撒腿狂奔而去。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也不知道跑了多久,俩人只觉得身后的枪声和哀嚎声已逐渐消失,周围再次恢复了安静。已经实在跑不动、趴伏在一个小山包后面草丛里的大春和何海这才抬头观察了一下四周的环境,仔细辨别着方位,可看了半天也没有判断出自己在哪,只在侧后方很远处发现了几点隐隐约约的灯光。最后,又怕、又累、又渴、又饿的俩人咬咬牙,爬起身向黑暗中隐约的几点灯光方向跌跌撞撞地摸过去。

    也不知道走了多远,一路上也数不清摔了多少跤,等连滚带爬地走到一户亮灯的人家门前时俩人已快虚脱。听到敲门声出来开门的老妇见到眼前如逃难一般的两个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听何海有气无力的叙说完经过,老妇和闻声出来的老伴儿一起把快要瘫倒的何海和大春搀进屋里。

    喝完水,又狼吞虎咽地吃完老妇端过来的剩饭,这户的主人孟大爷告诉他们,老两口只有一个闺女嫁到了镇江,再没有外人,他俩可以放心住下。这一片区域虽然叫江宁但还属于南京地界,这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地方叫孟家铺,在南京城的东南方向。从火车停下的位置到孟家铺,一晚上他俩竟然跑了将近二十里地!

    由于南京城距孟家铺有几十里地,虽然听到了南京方向隐约传来的炮声,但闭塞且少有人来的小山村还不清楚南京城已经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

    听完何海讲的遭遇,老两口也不禁担心起小村的安危。孟大爷摸黑告诉了同村的其他几户人家,以做好辫子军打到这里之前出去躲避战祸的准备。可接连几天,孟家铺安静如常,并没有任何军队出现在这一地带。见何海他们想尽快去南京城找人,不放心的孟大爷决定明天一早送他们过去。

    几个人不知道的是,迂回的路上碰巧遇上列车的那一队辫子军,在洗劫完列车和来不及逃脱的旅客以后,即刻就杀向了南京城。第二天,辫子军在朝阳门一带挖地道安装炸药炸塌了城墙,攻进城内。次日上午,革命军在雨花台和辫子军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在伤亡殆尽的情况下余下的幸存者最终溃散,孙中山和黄兴再次流亡日本。在太平军和湘军各攻下一次南京之后,南京城就此迎来了历史上第三次血腥的浩劫。有辫帅张勋战前的许诺,入城的辫子兵在抢劫的时候毫无顾忌,几乎无兵不抢。乱兵们所到之处,挨家挨户,上自天花板,下至阴沟,挖地三尺,一丁点都不放过,凡有争执反抗者非死即伤。同时,城内的妇女也饱受辫子兵的戕害,众多不堪受辱的金陵女子因此投秦淮河自杀而亡!让“秦淮风月闻江南”变成了“秦淮浮尸惊天下”!三天过后,当时见过现场惨状的人形容,南京城内“各等人民皆体无完衣,家无一餐之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