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科技丶超级工厂 > 第34章 报纸也疯狂

第34章 报纸也疯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叮铃铃!”

    突然响起的铃声,让编辑部值班人员,一脸懵逼。

    作为一家纸媒。

    新华每日电讯已经不复昨日荣光。

    虽然是国家媒体。

    但,巅峰时,每日电讯的日销量接近一千万份,但如今只有一百万左右了。

    比巅峰缩水了百分之九十。

    值班室的电话,更是很久没有响起来了。

    更别说,

    两部电话同时响起了。

    值班人员摇摇头,走上前去接起第一部电话。

    “喂……”

    “你好,是编辑部吗,我们这边加购三千份报纸,麻烦一起送过来。”

    “你是哪家单位?”

    “哦,我们是龙国钢铁协会的。”

    “好的,好的,我一定安排到。”

    值班人员挂掉第一部电话,又接起了第二部电话。

    “编辑部, 今天的每日电讯,我们这边已经卖光了,麻烦你们再送五千份过来,辛苦了。”

    “你这边是?”

    “龙国报刊指尖商城。”

    “哦,好的。”

    值班人员挂掉电话,有些奇怪的摇摇头。每日电讯的销售,一般是靠机关单位的订阅。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单位。

    药量比较多。

    像是国务院、中央委员会等单位。

    但不包括钢铁协会跟指尖商城啊。

    平常,他们订购的报纸,也就几百份左右,今天是发疯了吗,一个加购了三千份,一个多要了五千份。

    钢铁协会也就罢了,他们只要分发下去就好了。

    但指尖商城,就是一家网上报刊零售商,要上五千份报纸,能卖的出去?

    但人家既然要了,没有不铺货的道理。

    值班人员将两边的要求记录下来,准备通知印刷厂。

    连接印刷厂的是一部内部电话。

    跟两部外部电话隔得有点远。

    值班人员走过去,

    不过,

    还未拿起电话,

    两部外部电话,又疯狂的响起来。

    咋回事?

    值班人员急忙又走了回来,再次接起电话。

    【喂,我们这边是新材料研究所,需要一千份每日电讯。】

    【你好,编辑部,我们这边是是龙国特钢集团,需要两万份每日电讯。】

    【龙国外宣关系中心,需要十万份,不,三十万份今日份晨报。】

    ……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这一次,

    值班人员接电话的手,就再也没有停下来。

    最后,

    值班人员只得一边用脑袋跟肩膀夹住电话,一边记录下,各家单位的需求。

    而,每日电讯的销量,也出现了指数级的暴涨。

    一万份。

    十万份。

    一百万份。

    不一会儿时间,单单记录下来的报纸销量,已经突破了一千万份。

    直到这时候,工作人员才觉得头皮发麻。

    发生什么了。

    到底发生什么了啊!

    这么大的销量,就连巅峰时期,也没有达到过啊。

    最最重要的是,

    这么大的销量,印刷厂就算调度所有的产能,也印刷不出来。

    不不,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现在根本腾不出手来,给印刷厂打电话。

    五月的早晨,

    天气还有些冷,但值班人员额头上的汗水却岑岑而下。

    他是一名老记者。

    因为这几年身体出了问题,已经不能胜任记者工作,这才申请值夜班,就是图个清闲。可,现在,

    这工作强度,比当年,他在洗衣粉国,扛着摄像机采访战场的强度,都高了不少啊。

    当年他可是小伙子。

    光暧昧的女朋友就有八个,还包括欧美的两个女记者。

    可现在,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身体不行了啊,真的不行了。

    完全撑不住这种劳动强度。

    好在,这时候,

    白天上班的同事到了,当看到老记者,五月早晨竟然一脸的汗珠子。

    都惊呆了。

    “老张,什么情况,你是不是犯病了。”

    “我哪有时间犯病啊,我们每日电讯爆了,爆了啊。”

    “什么爆了?”

    “销量突破巅峰,现在达到了一千万份,不不,已经到了一千二百万份了,单单是龙国外宣关系中心,就要了一百五十万份呐。”

    “龙国外宣关系中心,面对的不是国外读者吗?”

    “对,没错,就是国外,你说这些孙子们,一次不说清楚,居然打了三次电话,加购了三次,这不是给我们增加工作量吗?”

    “老张,还是我来吧,你身体恐怕顶不住。”

    “我,还能顶,你先去给印刷厂打电话,加印,赶紧加印。”

    “你,还没给印刷厂打电话?”

    “我只有两只手,一张嘴,接着三部电话,还拿着笔记录,你让我怎么打电话?”“好好,你别急,我马上去。”

    ……

    早晨七点。

    新华每日电讯,摆在了每一位读者面前。

    作为龙国的权威纸媒。

    每日电讯的内容,缺少了评论跟意识形态,更多的是真实现状的传播。

    但,正是因为这样。

    每日电讯的报道,更加客观、真实。

    今天的电讯头版。

    正是苏华的新闻纪实。

    《真龙机械的特钢魔法,彻底将龙国材料科学,推上神坛》!

    这也正是报纸销量暴涨的原因。

    读者们基本都看过昨晚真龙的直播,但对于真龙的一号钢。

    还是一知半解。

    每日电讯,正是解了燃眉之急。

    打开报纸,读者们看下去。

    【……记者惊异于真龙速度的同时,真龙的一号钢已经下线,第一时间获得了南海造船厂跟龙国铁路集团的认可,两位董事长,更是在真龙直播间大秀肌肉,分别刷出了三千万跟五千万的礼物。】

    【疯狂,太疯狂了。】

    【真龙每天只有一百吨的产量,但两位董事长,却不惜代价,用千万资金来讨好真龙机械,足以证明,一号钢的性能,已经达到材料学的巅峰。】【记者分别采访了两位董事长。】

    【李明辉:我们南海造船厂,势在必得,已经第一时间购买了前往真龙的飞机票。】

    【石兰山:龙国铁路集团,将不惜任何代价,拿下真龙的这批钢坯。】

    【这是魔法,属于我们龙国的材料魔法。】

    ……

    迥异于每日电讯的简短报道,

    这片新闻稿,篇幅足足有一万字。

    从真龙的组装生产,到产品的下线,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但读者们并不觉得繁杂。

    而是看的津津有味。

    确切的说,

    他们跟龙国铁路、南海造船厂一样,早就对国外的卡脖子特钢,忍受已久。

    亟需特钢材料。

    真龙机械厂的产品,犹如一泓清泉,浇灌到了龙国的特钢沙漠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