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吾之愿:康平盛世 > 第5章 初露头角

第5章 初露头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回到学院,东方宇继续了学舍-食堂-学堂三点一线的生活。

    半个月后,一年一度的青远县诗会也到了。今年的诗会,分为秀才场和童生场。

    由于想稍稍的展露一些才华,为之后的科举铺路,东方宇最终报了名参加童声场。

    反正父亲是个举人,只要不是太过耀眼一切都能说得过去。

    诗会是青麓学院主办,参与的都是青远县的才子,也有临县的学子慕名而来。

    此次的诗会主持,是青麓书院副山长王夫子。

    王夫子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编修。

    但此人为人刚正不阿,看不惯官场的林林总总,由青麓书院李山长引荐,加入青麓书院专心做学问,并担任负责教导的副山长一职。

    诗会举办地安排在了青麓书院的青影湖边。

    在秋高气爽的天气里,端是一幅好景色。

    碧绿的湖水在轻风的吹拂下,荡起层层波纹,经过阳光的加持,宛如一根根的金线鳞次栉比。

    湖水一角的荷池中,晚秋的残荷也在展现着它们柔美中的高洁。

    湖边的青草已经透露出些许的微黄,向人们预示着丰收就是一年辛苦的结束。

    来年重新变绿的时候,又是一年希望的开端。

    诗会参与学子经过前期报名时的筛选,童声场保留五十人入围。

    总计三轮,第一轮淘汰二十人,第二轮继续淘汰二十人,最后剩余的十人在第三轮中评出前三名。

    评判由青麓书院副山长王夫子、青州府学政薛学政、青远知县武任泽担任。

    诗会很简单,每轮出一个主题,大家诗词不限。

    第一轮由青麓书院王夫子出题。

    经过简短的开场白之后,王夫子出题为“秋”,不限诗或者词。

    “秋”看起来简单,实则作好不易,毕竟是太过常见的主题,被许多人写过。

    经过简单思索后,东方宇放弃了自己作诗,在记忆中选择了一篇不同于常规的一首。

    古人常规悲秋,东方宇反其道而为之,挥笔泼墨,一首《秋词》跃然纸上: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这首诗用词虽不算华丽,但主旨却一反悲秋的常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讴歌秋天的美好。

    正合今天秋收的诗会主体。不是极度亮眼,却也收到赞颂颇多,顺利进入第二轮。

    第二轮由青远县令武任泽出题。

    “既然今天是秋收后的诗会,那么我们就以农为题吧。

    也希望我们的学子今后如果高中为官,也能一心为民”、

    吴任泽不高不低的声音,传到了参会学子耳中。

    提到武任泽,父亲是史部尚书武知才,大哥为工部员外郎武任贤,也是武慕青的亲爹。

    本来吴任泽可以留在天子脚下为官,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外放。

    一来朝中有了正二品的亲爹吏部尚书,又有了正五品的亲大哥工部员外郎,暂时就不需要他在朝中出力了。

    正好外放从底层做起,等升迁回到京城的时候,尚书亲爹也差不多该致仕了。

    二来武县令也是有着一颗为民的心,也想做底层深入接触民生,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虽不说离任时最好能得一柄万民伞,至少努力做到万人送行,而不是放鞭炮庆祝,那就心满意足了。

    听到了第二轮的主题,众学子都开始了思考。

    “农”,可以农业为主题,也可以农户为主体。

    说偏不太偏,但说常见,在各种诗会文人雅士中也不算太常见。

    一时众学子中思考居多,落笔者寥寥。

    东方宇在听到这个主题中,也开始了自己的构思。

    说“农”,自己家也算是文人出身,不算农户,也没有田地需要亲自耕种。

    父亲是举人可以不缴纳田税,于是家里也购置了一些田产,交由村民来耕种。

    不亲自种田,但是由于住在村里,周围全是农户,相对来说比较熟悉,也好解释。

    那么就选择农户为主体来吧。

    思虑再三,引用了下面一首:

    东风催雨渥村乡,日月丰殷喜气扬。

    鸡鸭成群猪满圈,棉麻叠岭谷盈仓。

    屋舍鳞栉连青黛,道路蜿蜒跨水塘。

    赋税全除多德政,千年不遇好时光。

    作者乐观开朗的心态,用一首诗,来描述了一座安定平和的山下村庄。

    配合今年新皇即位免除的一年田地赋税,可谓是合情合景。

    诗中没有不符合年纪的意境,也没有不符合本地的景物出现,可谓是契合至极。

    这首诗赢得了三个评委的高度称赞,跟随其他九人一起,顺利进入了最后一轮。

    入选名单宣布后,东方宇感觉有人在注视自己,他四处张望了下,没有发现异样,就当做自己多疑了。

    最后一轮由青州学政薛学政出题,薛学政起身而立言到:

    “既然前面两轮选择了今日的诗会主题“秋”和“农”,那么老朽就不再沿用,说个别的题目吧。”

    四周环顾了一下,目光落在了湖边那一片残荷上,沉默一下然后说:

    “世人多赞誉夏日盛荷,那么我们就以秋荷为题,也算是跟今日诗会主题有点相关了”。

    语毕落座,与旁边的王夫之交流起来。

    进入决赛的十名学子,随着薛学政的话语转头,看向了那湖水边的荷池片刻后,

    有的低头开始默默思索,有的仍旧注视着水面的残荷。

    东方宇思虑片刻,提笔想写一首,忽而又放下笔沉思起来。

    本来他想好了一首记忆中的诗,但是感觉诗中有点沧桑悲凉的气味,与现在年龄的他不相符合。

    按说现在的他,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没有经历过贫困潦倒,还是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展现。

    思考再三,重新提笔,引用了韩元吉的《秋怀十首》中的一首:

    “湖边秋荷一半黄,

    尚馀疏柳照回塘。

    青州底许风光好,

    塞雁来时未有霜。

    由于自己只是个童生,不宜选择字数过多的诗歌和辞赋。

    残荷虽残,但是它是一种叠加了秋意的美,那是自然的秋色。

    秋虽有悲凉的一面,秋尽冬至,万物萧条。同时也有美的一面,那是收获的美,是来年的期望的美。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要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其积极的一面。

    果不其然,这首诗交上去片刻,就看到了薛学政左边与王夫之交流了几句,右边又与武县令探讨了几番,脸上一副满意的神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