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史册 > 第122集

第122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贸易

    腓特烈二世即位时,普鲁士还不是德国的主要经济区,其国内外贸易都很不发达。因此,腓特烈二世在努力扶植农工业发展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国内外贸易。

    首先,通过战争扩大普鲁士版图,改变中欧贸易路线,为普鲁士争得更多的市场。腓特烈二世在位期间,发动或参与了四次对外战争。通过战争,普鲁士领土由分散到集中并不断扩大,中欧的贸易路线发生变化,普鲁士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1786年普鲁士之地位,是在牺牲周边国家,尤其是波兰、奥地利、萨克森的利益基础上取得的。

    1769年至1770年,腓特烈二世借口保护其领地免遭瘟疫威胁,强行占领了西普鲁士的大部分地区和涅兹地区。1772年,兼并了波兰波罗的海沿岸的几个省。他又几次重划疆界,巧取了但泽附近和涅兹河流域的一些村庄。腓特烈二世还控制了梅梅尔和马格德堡之间的所有领地。这些领地不仅使普鲁士每年有170万塔勒的收入,而且其原属波兰的经济贸易特权也转归普鲁士所有了。

    其次,修筑运河,改善交通,为发展贸易创造运输条件。改善交通状况,是腓特烈二世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一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开凿运河,建设港口、码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沟通奥得河和哈威尔河的芬诺运河重建工程于1746年竣工,1757年,连接易北河和哈威尔河的普劳恩运河开通。通过这条水路,把易北河与奥得河连接起来,方便了北海和波罗的海许多港口城市同柏林、马格德堡、布累斯劳及法兰克福等内陆商业中心的贸易联系和货物运输。1757年底,连接奥得河与维斯瓦河的布罗姆贝格运河建成,吸引了波罗的海的对普贸易;与此同时,整治鲁尔河的工程大规模展开,以便马尔克县的煤和金属制品顺利地运往莱茵河地区。

    再次,成立海外贸易公司,扩大对外贸易。第一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了西普鲁士省,控制了维斯瓦河下游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一块狭长地带。当时,掌握这一地区贸易的主要是但泽商人。为了尽可能利用第一次瓜分波兰后所获得的经济优势,腓特烈二世除了继续采用政治、军事等压力迫使波兰和但泽当局就范外,还于1772年10月在马林温德成立了海外贸易公司,以便从但泽商人手中夺取这一地区的贸易特权。该公司拥有在普鲁士东部省份经营盐业进口贸易的特许权;所有沿维斯瓦河下游运输的石腊,必须全部卖给该公司;他有权在斯德丁和其他普鲁士的波罗的海港口获得地皮和建造仓库。当美国宣布独立时,腓特烈二世承认了美国政府,并于1785年同美国达成一项贸易协定。

    财政

    1768年,普鲁士的财政收人为1380万塔勒,随着政府支出的日益增加,原有的货币政策、税收体制和管理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政府需要了。因此,七年战争以后,腓特烈二世围绕迅速治愈战争创伤,稳定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主题,多方调整和改革财政政策。腓特烈二世采取的第一项财政政策是紧缩通货,平抑物价,稳定金融,改善经济环境。战争结束后,腓特烈二世认识到,普鲁士的重建工作,不能再靠通货膨胀的政策,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是普鲁士经济复兴所必需的。因此,他于1763年5月颁布铸币法,规定了各种不足值货币同战前币值兑换的比率,收回了一些不足值货币;1764年3月,他又颁布新的铸币法,规定以1:1975的比率铸造的塔勒价值,比战前的币值低40 ,这实际回到了战前1马克纯银铸币14塔勒的标准。这项政策对于使国家经济在稳定的金融体制基础上复兴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腓特烈二世财政政策的第二项内容是实行烟草、咖啡和盐业专卖,以此增加财政收入。腓特烈二世于1766年7月成立了烟草管理总局。该局拥有进口、加工、销售烟草的绝对权力,并建立了一支查堵走私和其他违反专业权行为的防卫力量。他在1776年宣布,烟草专卖每年可带来100万塔勒的收入。到腓特烈二世统治结束时,这项收入高达1286万塔勒。烟草专卖的成功,使腓特烈二世于1776年和1781年分别实行盐和咖啡专卖。腓特烈二世要求居民每年至少买一配克盐。还规定了农民为其牛羊等牲畜购买盐的数量。1778年至1779年的统计表明,盐业专卖所得收入计130 万塔勒。咖啡专卖的进口业务由海外贸易公司控制,每一个省都成立了一个咖啡栈。为了防止走私,政府采取了不得人心的手段,即缉私员不仅可以在城门口,而且可以在街道上把行人拦住检查,居民的住房可随意闯入,强行搜查。

    腓特烈二世财政收入的第三项内容是改革税收制度,加强税收管理。腓特烈二世在1776年建立了财政关税部,把以省为基础征收间接税的工作,改为全国统一征收关税和消费税,朝着统一普鲁士财政管理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腓特烈二世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储备黄金,以备战争之需。他建立了一些常设性库存,如波茨坦的"王家库存",用于西里西亚防守的"西里西亚珍宝库",用于易北河流域驻军的"马格德堡粮草基金"等。到1786年腓特烈统治结束时,仅"王家国库"中的战争储备金额就达6000万塔勒。从流通中抽出大量货币储存起来,作为战争基金,使本来就有限的资金闲置起来,不能用于正常的经济发展,对普鲁士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军备工业,改组骑兵和炮兵,严明军纪和完善战略战术,旨在提高普军的战斗力。

    发展军备工业,改善武器装备。腓特烈二世继位时,普鲁士只在柏林有一个铸造厂、一个火药厂,在施潘多有一个步枪厂,在库尔马克有几个冶金厂,在埃伯斯瓦尔德有个铜厂。虽然普军当时的需求很小,但军备生产仍难满足需要,不得不从荷兰等国进口武器。为防止大批资金流向国外和使军队的需求建立在本国军备工业基础上,腓特烈二世大力发展军备工业。1741年在布雷斯劳建立了第二个大铸造厂,又在波茨坦建立了步枪厂,并不断扩大现有军备工业的生产能力。1741年-1762年普鲁士共生产了1500门加农炮。1746年-1756年柏林火药厂年产量从4000担增至5000担。军备工业的发展为改善武器装备提供了前提。1740年普军有2425门加农炮、252臼炮和54门榴弹炮,共计2731门。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军有6224门炮,即1860门野战炮、4113门要塞炮和251门攻城炮。火炮重量也大大减轻。1754年起装备的新3磅炮和6磅炮,其重量分别只有207公斤和250公斤,而1740年3磅炮和新6磅炮分别重386公斤和746公斤。七年战争前装备的12磅炮重是375公斤,而原12磅炮重1440公斤到1600公斤。火炮的重量减轻,机动性提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