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96章 收成

第96章 收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96章 收成

    张鹿安和许由、郭亮谈到很晚,计议已定,当天在福山城里休息,见到了白雪、陈利昭和李大勇等人,聊着近况。

    张鹿安得知陈利昭当前的工作其实是有点闲,就恳请陈利昭帮忙真正的领导北隍城岛和芝罘港,如果遇到了袭击,希望他能够带人前往支援,张鹿安恳请陈利昭与他次日一同前往北隍城岛。

    陈利昭显得欲言又止,但是终于还是没有说出口。

    张鹿安虽然察觉,但是也没有细问。

    因为时间有限,次日一早,接送的船只到了,张鹿安就带着张孝吴、张捡、陈利昭和李大勇等人坐上了船,张华带着十名黑衣剑士随行护卫。

    船只在北隍城岛的东山港靠岸,张石头连忙派人通知张喜、阴六等人。

    张鹿安带着众人立刻就赶到了海边,果然看见有部分被绳索拴着的浮木,众人还不明了之际,张鹿安率先蹲下,用手捞起一把细细的黑色薄带状的植物,这令他非常惊喜,就是海带,终于还是弄出来了。

    张石头连忙上前说道“鹿安少爷,这个玩意总算是扎根了,但是具体收成,还不知道怎么样,估计得明年四、五月天气彻底暖和之后才能知晓。”

    张鹿安勉励道“无妨,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海带明年先不着急收获,先总结好经验,拣选优质的品种留下来,至少留百分之八十,继续扩大种植。”说完,张鹿安又宣布,张石头种植海带成功,奖励白银一百两。

    众人都是吃惊,即使按照当初辽东旅顺的粮食价格,三两一石粮食,一百两可以买几千斤粮食了。按照山东粮价,甚至可以买到上万斤粮食。

    此时张喜带着阴六、杨老安、谭应华和赵西文等人也跑过来了,众人一一打了招呼。

    张鹿安当着大家的面,从张捡手中接过来现银,然后郑重的交到张石头的手上,并且大声的表扬张石头所作出的贡献,号召大家向张石头学习。

    然后带头鼓掌致意。

    这个两手放一块拍手,是张鹿安之前在逍遥城奠基时就鼓捣出来的玩意,大家虽然有些不太习惯,但是意思还是懂得,那就是表示欢迎、鼓励、支持等意思,于是大家跟随张鹿安鼓掌。

    张石头脸色憋得通红,双唇不断的哆嗦,太激动了,已经说不出来话。

    张鹿安安慰道“张管事做的好,就是值得大家学习,以资鼓励。本岛最重视的就是‘耕战’二字,有功必赏。”

    大家又是一阵鼓掌声音。

    随后大家又一起去看了开垦出来的耕地,按照规划,多数取水较好的地方种上了小麦、高粱,不易取水的地方种上了红薯。待小麦收割之后,再套种一点红薯试试看。

    江淮地区的小麦早已经收割完毕,北隍城岛地处大海之中,纬度高,气候稍微寒冷一些,如今刚刚收割完毕不久,一千亩的小麦地,收成了十四万斤的粮食。

    大伙儿都是喜气洋洋,但是张鹿安却对如此低的产量感到不满意,指示一定要研究保留高产的麦穗作种子,加大松土和施肥力度,争取来年有个更好的收成。

    张喜连忙点头。

    张鹿安继续向前走,看到了五百亩的高粱地,高粱也快到了收获的季节,整体长势很好,北隍城岛不像内地,雨水情况良好。

    然后顺着高粱地望去,看到山坡上一片绿油油的景色。

    张喜解释道那是麦收时栽种的红薯,长势喜人,麦茬地目前翻土完毕,试着栽种了一些红薯根,发芽情况并不好。

    张鹿安反而安慰道“那就慢慢来,培养好种子,提高亩产量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马虎不得,也急不来。”

    岛民们脸色变得渐渐红润起来,整个小岛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话,都对秋后的收获充满了憧憬,为未来更是信心满满。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是咱们不光只想着北隍城岛这一小块地,现在是人口还少,如果以后人口多起来呢?况且还得卖点粮食换取其他物资,这点粮食真的不够用的,还不得松懈,抓紧农业生产。亩产才一百四十斤,也太少了点,淮西亩产都可以达到两百到三百斤。”张鹿安说道。

    又提到粮食产量的问题。

    张喜说道“只是这边多为渔民,没有专门的人才来做这件事,小的也是一直跟着掌柜的到处跑,对于农事也不甚精通……”

    说到此处,张喜停顿了一下,张鹿安却是脑袋中灵机一闪,他倒是认识一个种田养殖好手,也许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也是,这样吧,这个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而且我看岛上缺乏储雨池塘,不能光靠地下水和下雨,喜叔,咱们可以多挖掘一些池塘出来,一是养些淡水鱼虾,二来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如果岛上资金充裕一点,可以到山东购买一些鸡鸭猪牛羊,进行饲养。丰富一下岛民的伙食,增加点营养。不能提到荤菜就是海鱼。”

    张喜汇报道“少爷,知道了,咱们一直都是在做事的。可是说现在的北隍城岛岛民在整个大明来说都是幸运的,毕竟可以开始吃饱饭了。只是资金却是很紧张咧,工程量太大的话,一个是劳役的成本还有就是铁制品都需要购买,还得一步步来。前段时间南隍城岛守兵过来闹事,看咱们收粮后觉得眼红,说要收税,闹得很厉害,后来谭队总率领大家过来予以支援,对方看我等人多示众,也不敢乱来,就让我们支付了五十两,才打发走。”

    “哎,没办法,现有阶段必须要面对的情景。喜叔带领大家在这半年内有这么些成果,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还有没有出现其他问题呢?”

    “少爷,很多一部分人开始反对大锅饭了,也出现了一些懒汉,不干活,还厚着脸皮想吃饭,是不是让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建立户口,然后分地而居?再把土地按户分一分?”张喜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自古以来治民都是比较麻烦的,张鹿安没有立刻否定,而是考虑了一下说道“感觉时间还没有成熟,这个地方还不是咱们能够完全做主的,万一朝廷有个说法,恐怕就不好收拾了。

    以家庭为单位居住肯定是合理的,不能夫妻成家了还男女分居,夫妻生活还得偷偷摸摸的,不合天性。

    但是北隍城岛上土地紧张,不能占用耕地,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我们之前建造的房舍进行改造,建成四合院那种格局,然后以较低的价格租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尽量过的舒服。

    除了犯罪的之外,其他人干活做事情都开始有基本报酬,具体你来定,量力为出。

    做的不好的要有惩罚,做的好的、做的多的还要有奖励,以便于加以区分。抓紧管理,你们做好监督,惩恶扬善,不好好干活的,就强制性干苦力,挖山洞,建设兵工厂用。”

    “挖山洞?建设兵工厂?”

    “没错,要开始挖凿山洞,建设仓储设施,为日后存储物资粮草作准备。选择一些通风条件好,并且地势较高而且干燥的地方建设。另外趁着农闲的时候,积极练兵。想象一下,事情还有这么多没有头绪,怎么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不知少爷想要建设多少仓库?”

    “至少要有储存上千万斤粮草的空间和进出货的条件。”

    众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张喜小心的说道“如此的话,那么所需要的人工和资源就是海量的,北隍城岛一地根本就承受不起。而且如果在山里修建的话,距离码头过远,恐怕运输也非常不便。”

    “不是让你们一下子全部造成,先组织三十人开始建设,后面的轻微犯罪的惩罚措施也是挖洞,总之一句话,除了春节以外,不能让人完全闲下来,要让每个人都有事情做。”

    陈利昭听到之后欲言又止。

    张鹿安看到了,但是也没有做过多解释,他明白一个道理,当今乱世没有过多的时间,而且民众不能太闲,否则一定是非多。

    张鹿安接着说道“现在第一难关的粮食暂时不用愁,基本够吃,等到秋后还能再收获一波红薯,这些都是好消息。但是人红是非多,尽量不要传出去,岛民对外的沟通交流还是要严格控制,控制岛民外出和岛外来人。打渔队都要有义勇陪同,一是保护安全,二来禁止与外人接触。”

    “少爷,如此一来,咱们的人手实在是不够用啊。而且毕竟咱们也是大明的治下,防止岛民外出好做到,但是阻止外人上岛实在是太难了。”

    “能把岛中的状况保留多久秘密,就保留多久,眼下咱们的防卫力量太弱,完全禁不起打击。如果招惹到别人,那就不好了。”

    众人点头称是。

    “也请大家给百姓们说明清楚原因,眼下的困难讲清楚,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另外咱们岛上的人口现在增加了吗?”

    “少爷,大家心里都清楚,你不光救了大家的命,还给大家一个活命的地方,大家伙心里都是感激的。岛上人口也增加了,重新结合的夫妇有八十对,加上之前的渔民家庭,已经有七十一个人有了身孕。”

    饱暖思淫欲,真的是完全正确。

    “这倒是个大好消息,毕竟人口永远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还得继续鼓励,让大家安居乐业。另外引进的大夫和教书先生怎么样了?”

    “岛上的图书馆是建立起来了,都以为是荒岛,不愿意过来,只能从原有的百姓中找到稍微识字的几个人,男女都有,弄出来做教书先生,教岛上儿童一些基本的识字练习。大夫的话,只能过几年让白雪过来帮忙了,听说她最近医术和学问大有长进。”

    “她才多大?十一岁,她还是个孩子。真的可以吗?”张鹿安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才十三岁。其实这个时代十三、四岁成婚的太多了。

    “基本的病症已经可以开药了。如果到时候岛民孩子接生之类,让有些年纪的老妇人帮忙。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

    “要不……我来想想办法?”陈利昭插嘴道。

    “陈大哥你有何主意,赶紧说啊”张鹿安很高兴,很多事情就是要集思广益,人多力量大。

    “福山城里的许氏医馆或许可以过来试试……”陈利昭说道。

    张鹿安瞬间明了,陈利昭所说的就是许嫣她们了。难道他们已经走到这么近的地步了吗?

    “嗯,我之前也是亲眼所见,许家的医术还是很不错的,如果她们愿意上岛的话,那就是再好不过了,希望陈大哥全力促成此事,鹿安代全体北隍城岛的百姓谢过。”

    张鹿安心情有一丝复杂。

    “鹿安说的哪里话,为了百姓福祉,本人定当全力以赴,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

    “再好不过了。”张鹿安想了想又继续问道:

    “咱们的海洋渔获量现在有多少?”

    张石头接口道“回禀少爷,之前的捕捞船经过了上个月的大风,被刮坏了两艘,目前还有八艘,好在咱们的船只都是集中作业,万幸之中的是落海渔民都被及时就上了船。半年下来累计来说也有上万斤了……”

    “才一万斤?”张鹿安非常失望。

    “少爷,咱们的船小船少,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已经可以初步满足岛民们的需求,你看那屋顶上晒的都是咸鱼。”张喜在旁边小声的提醒道。

    张鹿安向远处望去,果然到处都是晒的鱼干。咸鱼耐保存,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只是这么点产量也太少了。可是眼下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那就跟芝罘那边的郭亮联系一下,如果有比较便宜的渔船,可以买下来,以后芝罘港造船上还可以优先建造一批坚固的渔船出来,咱们要把渔获量增大十倍乃至于百倍、千倍……”张鹿安肯定的说道。

    “那样的话,近海鱼无孑遗,会被捕光的……”张石头提醒道。

    “那就设置休渔期,春季不捕鱼,渔网网洞稍微大一点,留大不留小,给大海鱼群充分的休养时间,然后就是大风大浪的天气和严寒天气尽量不出海。咱们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让老百姓过的好一点,增加咱们自身的实力……”

    中国古代就有非常浓厚的天人合一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只是对于张鹿安来说,眼下还不能考虑这些东西。

    张鹿安接下来又带着众人来到了北隍城岛上唯一的学校,看到了一个大院子,院子的正中央放着孔圣人的塑像,院子里坐着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学生,一个头戴纶巾的老夫子正在咬着牙用戒尺狠狠的敲打一位调皮的小男孩。院子的门口竖立有一块牌子:北隍城岛小学堂。

    众人都是笑了笑走过。

    张鹿安知道不能过多勉强,但是还是要向众人表明自己的态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一定要做好,教师的选择一定要是以德为先,尊师重教非常重要。另外,可以正式出台一份文告,凡是岛民的子孙后代,年满六岁一定要上学,将这个学堂设置为一年级到五年级共五个年级,每个年级段的教材要编写好,难度逐渐提高。不要像这样混为一团,年龄大和年龄小不同学问层次的都在一块是不行的,每个人的资质和能力是不同的,必须因材施教。”

    众人都想不到张鹿安年纪轻轻竟然对教育如此重视,令人难以理解。

    张喜耐心的回复一句道“少爷,如此的话,恐怕又得扩大学堂规模了,还得增加先生数量,到时候成本又高了,这样做是否值得?”

    “值得,一定值得,教育并不能松懈,教材的事情,我会让郭亮来做,喜叔,你注意多招募一些先生过来。”

    “招募的先生肯定需要休沐,到时候会不会又引起消息泄露?”张喜不解的问道。

    “山东如今兵患虽然暂时消泯,但是匪患严重,加上天灾,吃不上饭的人太多了,你派合适的人找一些老夫子,尽可能把他们全家都接到岛上,反正岛上现在粮食还算充裕,咱们还能支应得起。如果不能全家上岛的,那就不要。”

    “行吧,那我试试吧”张喜应承道。

    “我听郭亮说的之前有石城岛的逃兵到了过来,现在人都在哪里?”

    (本章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