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388章 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第388章 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388章 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脑回路非常奇特,以至于杨嗣昌的思绪都没有跟上他的思路。

    杨嗣昌的心里苦哇,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崇祯皇帝的问题。

    因为对于他来说,卢象升逃走对他来说是最好的消息,既能够增强皇帝对他的信任,显示他的眼光极好;又能从客观上为躲在自家里的高起潜进行辩护,减轻这个跟自己合作良好的太监的罪责。

    只是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卢象升大概率是战死沙场了。

    数日前,有北上的消息来到,陈述卢象升已经在巨鹿贾庄阵亡,原本在四处寻找关系,想为卢象升寻求支援的许德士,嚎叫着离开了京城,杨嗣昌当时正好经过,他是亲眼目睹许德士的样子,看上去压根不像有作伪的可能。

    身为兵部的负责人,杨嗣昌有责任来探求卢象升的具体情况,为此他曾经安排了三股人马南下探查事关卢象升的情况。

    结果前两个探查人马,回报都是明确卢象升已经殉国的消息,但是因为一个没有到达巨鹿贾庄,而是道听途说,一个虽然到了贾庄,但是没有亲眼看到卢象升的尸体,也是从附近的百姓自发祭奠中获知了卢象升死亡的讯息。

    杨嗣昌下令将两人全部斩首以儆效尤,选派自己家里的一名亲信家丁俞振龙,让他南下亲自调查卢象升的情况,临行前,杨嗣昌进行了的一定的暗示,示意最好是能够得出卢象升逃跑的消息,毕竟如果清军真的杀死了卢象升,不可能留下卢象升的尸体而无动于衷的;而且人死那么多天了,实在无法辨认出尸体,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俞振龙当时是点头表示知道了。

    只是五天后,俞振龙从南方归来,不但表示自己去了贾庄,通过四周残存的百姓获知了卢象升的死讯,还前往真定新乐城,亲眼目睹了卢象升的临终的样子“怒目圆睁,凛凛如生”,那一刻令他终身难忘,也正是俞振龙到来之后,许德士上前再次按下卢象升的眼睑,才将眼睑按下,更是一时之间传为奇谈。

    俞振龙回来以后大受震动,不但沿途宣传卢象升殉国的消息,还大肆传播老百姓们对卢公的爱戴之情。

    俞振龙的所作所为,彻底惹恼了杨嗣昌。

    “竖子,胆大妄为,为人收买焉?”

    “杨大人,小人敢拿全家上下七口人的性命担保,卢大人他确实已经殉国了……”

    “住口,来人,将俞振龙关进南衙镇抚司,我就不信,他不松口。”

    事实上,一直到死,俞振龙都没有松口,所有的供词仍然同之前一模一样,因为他确实说的都是实话,他是个老实人,可是老实人在明末是活不下去的。

    俞振龙在南衙被审讯到第三天,俞振龙拼尽全力喊出了那句响彻数百年之久的名言:

    “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连续喊了三遍,竟然双眼流血而死。

    杨嗣昌得知了俞振龙的死讯,才幡然醒悟,那就是俞振龙所说绝对是实话。后来无论是顺德知府于颖、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是勤王总督孙传庭都传来了卢象升的准确死讯,其中还附带有卢象升的关防印信,证明确实属于清军未曾发现卢象升的尸体。

    所以,杨嗣昌在崇祯十一年的腊月二十二日才出具兵部文书,正式承认卢象升已经殉国的消息。

    此时听到崇祯皇帝的再次询问,杨嗣昌如同身在火上烤的感觉,但是数息以后,他还是选择跟皇帝确认道:

    “陛下圣明,根据孙传庭和于颖等人传来的消息,卢大人应该……已经为国尽忠了。”

    “哼,无能之辈,便宜他了!对了,孙传庭最近在干什么?怎么之前一直传来歼灭建奴的消息,怎么最近反而沉默了很多?要知道建奴的大军还在北直隶肆虐,还在残酷蹂躏我大明的百姓,孙传庭他的心难道是铁石做的吗?就这么忍心看着建奴而不去进攻?”

    崇祯皇帝对于底下人的阳奉阴违非常痛恨,或者说他自己是那么认为的。

    “孙总督发来的军情咨文显示,他是觉得清军如今汇聚在沧州、河间一带,高度集中,敌强我弱,现在进攻讨不到好,他的意思是想先观察观察,让安庆右营先守住济南城,阻止建奴有再度南下的可能,同时让颜巡抚谨防德州,不给建奴可乘之机。待建奴北返之际,一旦出现建奴大军分散的情况,他再全力出击,歼灭敌军之一部……”

    “荒谬!简直荒谬绝伦!朕以前觉得他孙传庭还是一员敢战之将,没有想到竟然也同卢象升一样,说的比做的好听。杨卿,立刻给孙传庭发文,让他带领大军与建奴大军决战!至少要把建奴掠夺的德王他们给解救出来!”

    崇祯皇帝愤怒地说道。

    杨嗣昌此时骑虎难下,他不敢反驳皇帝陛下的旨意,只得应承,跪安后便返回兵部给孙传庭去文,下令孙传庭率军与建奴大军决战。

    孙传庭接到兵部的来文后,大惊失色,从凳子上惊坐起,然后赶紧写了回信,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兵部,解释自己所部目前只有两万兵马,清军却有三十万大军,兵力众寡悬殊太大,不具备决战的条件。

    兵部收到孙传庭的回信后,没有采纳,而是坚持前面的要求,要求立刻寻找清军主力决战,为了增强孙传庭的信心,还把返回通州的关宁军窦濬、吴永录、于永绶、侯拱极、张鉴以及保定总兵刘光祚的人马全部调给孙传庭,使孙传庭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人。

    孙传庭再次接到兵部的调兵命令后,不由得急的大惊,连日来的焦急加上内心的气愤,使得他竟然突然失聪(听不见)了,孙传庭只得再次给兵部去文,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他坚持认为现在不是进行决战的好时机,认为只能进行小规模的遭遇战,不能鸡蛋碰石头进行大决战。如果朝廷非要进行决战,那么他能力不够,并且耳朵近期失聪,影响了正常工作,申请朝廷换人。

    孙传庭的意见再次送到了杨嗣昌的面前,杨嗣昌内心知道孙传庭所说的是真实情况,但是他不敢擅专,便将孙传庭的意见转达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看过了孙传庭的呈文后,当即大怒,认为孙传庭是故意撂挑子,当场下令:

    免除孙传庭的一切职务,着锦衣卫将孙传庭逮捕进京,关押进天牢。

    可怜又一个勤王总督被“英明”的崇祯皇帝一撸到底,只是孙传庭被朝廷给关押起来,那么谁来管理新秦军的那帮骄兵悍将呢?这令崇祯皇帝又感到非常头疼,只是他是一个永远不愿意主动认错的主,之前凤阳失陷他发布的“罪己诏”,已经让他气的好几天吃不下去饭,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

    何况他真的觉得孙传庭是在藐视自己,故意不按照自己的命令行事。

    关键时候,还是杨嗣昌懂他的心思,提出让内阁首辅刘宇亮接替洪承畴的位置,兼任总领山西、北直、山东三省行政事务,进行督师以及后勤补给事宜;

    让洪承畴接替孙传庭的位置,总督天下勤王兵马,发动对建奴大军的反攻。

    于是本次勤王行动的第三位勤王总督应运而生。

    (本章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