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万历四十七年的荣光
第346章 万历四十七年的荣光
崇祯十一年九月十日
大明京师城内,连日来从草原上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多,大概的内容就是有蒙古的扎鲁特部和喀喇沁部等部,因为天干物燥,准备入关抢劫。
为此,已经有商队向大明官府反应,蒙古骑兵已经加强了消息封锁力度,严禁过往的商队离开草原进入关内,大战的形势非常明显。
十一日,又有从草原逃回关内的商队管事,向官府报告了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
那就是清军出兵了,漫山遍野都是,足足有数十万人,正在沿着草原商道,自东往西狂飙而来。
但是该商队管事随即被官府认定为妖言惑众,给关进了监牢之中,因为朝廷的大员们早就做出了判断,那就是这是清军的障眼法。
按照大明中央朝廷大臣们的理解,草原传来的消息,是清军故意唆使蒙古人放出来的,目的就是混淆视听。
朝廷派员前往锦州前线进行确认,前线战事猛烈,双方均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可是清军仍然没有任何退却的迹象,竟然还增加了兵力,他们由此判定清军的根本目标还是在宁锦防线。
只是身为大明兵部的实际执政者和掌权人,杨嗣昌虽然也是大致倾向清军的目标在宁远和锦州,但是毕竟前年有过阿济格绕过草原,直接入关的先例存在,倒是也做了一定准备。
杨嗣昌作为阁臣兼任兵部,在请示过崇祯皇帝后,以内阁和兵部的名义,下令给原屯驻山海关的蓟辽总督吴阿衡,将驻屯地转移到通州,密切关注着京北一带的布防情况。
吴阿衡是河南裕州方城人,系万历47年的进士,很多人以成败论英雄,却不知道吴阿衡曾经在平定白莲教的军事行动中,表现极为突出,是大明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之一。
另外需要提一句的是万历47年的进士是万历皇帝留给子孙后代最后的荣耀,因为这一年的进士及第的人才,出现真正井喷似的涌现。
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有三甲第40名的袁崇焕,三甲第41名的孙传庭,除此之外还有那么多在明末历史中留下浓厚一笔的人物,如何吾驺、梁廷栋、丁启睿、甘学阔、杨文岳、刘宇亮、余应桂、邵捷春、马士英、薛国观、王永祚等等不胜枚举。
作为万历四十七年的登第进士,吴阿衡的表现还是非常对得起他的身份的。
吴阿衡刚接到兵部的命令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通州,初到通州的时候,吴阿衡的内心还是比较安心的,因为通州驻扎了数量庞大的大明官军。
其中就包括山永总兵鲁宗文、密云副总兵方登元、滦州参将刘邦域、迁安参将丁志德、开平参将洪日升和兴州游击将军秦鼎等山永系统的明军,总数约有45000人;另有京营总兵黄得功部、参将王之富部、游击王武纬部和游击周遇吉部(崇祯九年阿济格入塞,周遇吉表现突出,已经由都司升为游击)等,兵力约有两万人。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吴阿衡实际掌控的兵力还是非常可观的,总数65000的军力带来的底气,令吴阿衡的信心倍增。
吴阿衡一面积极布防,一面派敢战之将黄得功和周遇吉等,分别率领少量的骑兵,出塞不断袭扰塞外蒙古各部,竟然取得了杀敌近千的斩获。
只是好景不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九月二十日,兵部来了命令,将黄得功、周遇吉、刘邦域、丁志德、秦鼎等部以及从其他各部中抽调精锐,组建援军三万,连夜调往宁远参战,受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兼宁锦等辽东地方巡抚方一藻节制,抵御来袭的清军。
方一藻也是主张与清国议和的,杨嗣昌就是通过方一藻与皇太极取得的联系,方一藻曾经亲临盛京城,与皇太极当面谈判的相当顺利,皇太极基本上答应做大明的附庸,双方开展自由贸易。
他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皇太极竟然会刚刚答应和谈条件之后,又突然大举进攻宁锦,难道“信义”二字对于皇太极来说只是一个词语而已?
方一藻看着城外的多铎在宁远城外耀武扬威,内心实在想不通:想不通皇太极为何会突然开战,想不通为何皇太极胆敢绕过锦州城,让亲弟弟多铎率领大股清军,突袭到宁远城外。
宁远的守兵经过多轮反复折腾以后,战斗力已经直线下滑,方一藻深知这一点,他只是希望关内的援军快点到来。
与方一藻的愿望恰恰相反,蓟辽总督吴阿衡则是希望援军尽量晚点离开,或者压根不要走他的理由更为充分,这些兵力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力量,如果清军越过草原来袭,那么剩余的三万多残兵弱卒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抵抗住清军的。
为此吴阿衡不断通过自己的关系,联系兵部,诉告自己的意见,但是他的正确意见被崇祯皇帝和内阁直接给忽视了,内阁甚至没有准备召集北直隶以外的军队的打算。
吴阿衡非常无奈地看到,自己所能指挥的精锐部下,被纷纷调走,心情非常失落,站在他身边的几位将军也是毫无精神,大家都明白,万一出现大股敌军来袭,他们的下场会是如何。
毕竟蓟州北面长城防线长达上千里,以剩余的区区三万余人,该如何布防?
哪怕孙武在世,恐怕也得抓瞎吧?
吴阿衡非常无奈,但还是出言鼓励身边将领道:
“各位不必灰心,吾量来侵的北虏没有攻坚能力,我等谨守阵地,但有为国全力以赴一条路而已。”
吴阿衡毕竟还是知兵的人,他知道兵力分散的危害,索性在身边留有总兵鲁宗文率领的一万三千名主力人马,作为全军的机动力量使用。
令密云副总兵方登元率兵一万驻扎密云城,严密防备西到慕田峪-白马关-古北口-墙子岭-黄崖峪一线;
令开平参将洪日升率兵五千,驻扎蓟州镇城,防守宽甸峪-大安口-龙井关-喜峰口-青山口一线;
令京营参将王之富率兵五千,驻扎迁安城,防守太平寨-冷口关-一片石一线。
令京营游击王武纬率兵两千,驻扎遵化城,作为三路守军的援兵使用。
吴阿衡在现有兵力的情况下,已经把兵力用到了极致,可见他的防守重点是西线,因为那是阿济格当年入关路线,地势也不是多么险要,推断北虏很可能会沿着清军开拓的熟悉路线进军。
但是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纰漏之处:
第一、密云副总兵方登元还算敢战、勤恳,只是他派到驻扎墙子岭的守将名叫范三运,系山西介休范家的族人,系范永斗精心安排的人选,但是三年前因为所谓的 “忤逆家主”,名义上被逐出范家;
第二、青山口位于中路和东路的中间位置,而中路守将洪日升和东路守将王之富关系一向不睦,使得青山口几乎成了两不管地带;
第三、来袭的大军不是北虏草原各部,而是战斗力更强的清军主力。
这三点注定了悲剧必然会发生。
万历四十七年的荣光,将会再次绽开一朵绚丽的花朵,那种惊鸿一瞥的光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