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军嫂生活录 > 第11章 第11章

第11章 第1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顾东林脚步轻快的回了家。

    待他走后,苏母和大嫂二嫂看到他拿过来的东西,都感叹这个男人看来对她们家姑娘是真的满意,要不然也不会送那么贵的衣服。

    苏卿也将他说的话跟家里人说了,又把他硬塞给自己的信封拿了出来递给苏母,苏母拿出钱数了数,一共是一百六十块钱,这对于农家来说可是一笔巨款了,一大家子一年到头也分不了这么多钱,苏母第一次觉得可自家老头子办这件事儿还算靠谱。

    数好钱,苏母又递还给她,说:“这个是东林给你的,你就留着买点结婚用的东西,既然已经确定好了,那就得提前置办起来,别到时候措手不及。”

    苏父也是这个意思,虽然自己娇娇嫩嫩的小闺女要嫁人了他很舍不得,但是姑娘家总是要嫁人的,加上顾东林把她放在心上,他也不说什么了,吩咐两个儿子最近不要出去了耍了,他准备用后院放着的木头给闺女做一个梳妆台做嫁妆,两个哥哥都忙不迭的答应了。

    大嫂对于给苏卿做梳妆台这事儿没有任何意见,小姑子以前虽然娇气了点,但是这半年越来越懂事儿,自己儿子女儿也没少吃她们姑姑的东西,她还想着跟那口子说一下等小妹结婚给她多点礼钱。

    二嫂跟大嫂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后院的木头总共就那么多,都是留着回头分家盖房子用的,她们这一房是老二,肯定是要分出去的,那就得重新盖房子,这要给了小姑子用,以后分家了自己家盖房子还得重新选好木头,但是她也不会在这种场合说出来,只有晚上跟自家男人说说。

    苏卿不知道二嫂的想法,就算知道她也不会那么圣母说不要梳妆台。

    这是自己该得的东西,至从她来到这里,借用了原主的身体,利用空间里东西卖的钱为家里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时不时的买一些肉,布和零食。特别是上班有了明面上的收入后,她更加舍得买东西了,家里大人小孩在村里穿戴那也是数的着的,就连只见过一次面的姐姐家孩子也给买过衣服。

    冬天天黑的早,下午四五点天色就暗下来了,晚上简单的吃了饭,一家人就各回各屋了。

    苏卿锁上房门,进了空间,在小房子里找出来在谢大姐那里卖东西挣的钱,这些是除了给家里人买东西剩下的,一共是一百八十七块钱,还有十斤猪肉票,三张布票和几张工业券,本来空间里也可以兑换人民币,但是后来苏卿发现也可以选择兑换空间金币,金币只能在空间购买种子,苏卿就调整了兑换模式,换了一口泉眼,泉眼出来的水可以直接喝,甘甜可口,而且有帮助作物增长的功效。

    她把上午顾东林给她的那一百六十块钱跟自己的放到一起,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看着外面挂满枝头的苹果和梨子,她起身拿起门口的大篮子准备把它们都摘下来,空间里的苹果树和梨树长的都很矮,稍微立起脚就能够到树梢,两种果子一共摘了两大篮子,都放到小木屋里存着。

    在空间里坐了一会儿,苏卿就出来睡觉了,明天还得早起去镇上看看有什么需要置办的,今天看顾东林那着急的样子,她还真怕到时候来不及准备东西。

    苏卿躺在床上也没有马上睡着,而是想着这两天的经历,感觉好突然,但是又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她真是没想到,在二十一世纪已经奔三还没谈过一次恋爱的人,穿到这里两天就把自己的终身大事给定下来了,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

    胡思乱想了一会儿,苏卿就撑不住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还是苏母叫她起床的,昨天娘几个说好女人们去镇上买东西,男人们在家做梳妆台。

    起来简单吃了点饭,几个人就出发了,路上雪厚,只能坐村头六爷家的驴车去。

    几人到了村口,老六叔已经等着了,旁边还站着一个老太太,走近一看是六奶奶。苏母跟人打了招呼,老六叔一看她们四个人就没再等别人,一行人就晃晃荡荡的出发了。

    下雪天驴车走的慢,大概用了四十分钟才到地儿,比平时走路用的时间还长。

    跟老六爷爷约好中午前镇上大牌坊那等着,苏母就带着她们仨去了供销社。

    逛了一圈下来,买了一件大红色的棉袄,说是城里姑娘喜欢的款式,才到的货,掐腰设计,很显身材。本来苏母听售货员说显身材就不想买,这个年代穿太紧身的衣服那是要被人说不正经的。

    最后看了看也不是很紧,就咬咬牙买了下来,一件棉袄十六块钱。

    苏卿想买点毛线织件毛衣,就跟苏母她们分头去买了,苏母她们去买红脸盆,红镜子和红梳子,苏卿就去了卖毛线柜台。

    毛线只有藏青色、黑色和白色,苏卿就买了两团黑色,够织一件高领套头毛衣的,想了想又买了几团藏青色,准备给顾东林也织一件,礼尚往来,就算是回赠他给自己买毛呢大衣的情了。

    毛线不用票,所以比较贵,黑色两团是一斤,共八块钱,藏青色是两斤十六块钱,一共花了二十四块钱。

    售货员看她买的多还送了她一个布袋子,苏卿把毛线装起来付了钱就去找苏母她们了。

    说好了中午前回去,娘几个买完东西,一人拎着两个袋子,匆匆忙忙就往牌坊那赶。回程又花了四十分钟,好在今天驴车上只坐了她们几个人,要不然别人问起来还得解释,现在村里人还都不知道苏卿说亲的事儿。

    回到家,发现柳大娘来了,苏父和苏大哥正陪着说话,看到她们回来了,把柳大娘交给苏母招待,他就准备去后院继续做木工活。

    苏父刚起身就被柳大娘拦下了:“苏大哥,苏大嫂你们都做,我今天来就是说咱俩闺女和顾家小子的婚事的,顾家昨天就托我来问问彩礼怎么说,想趁着年前把彩礼先过了。”

    苏父苏母对视了一眼,有点犹豫,自己也有俩儿子给儿媳妇家送过彩礼,但是现在跟前几年不一样了。

    苏母想了一会儿说:“柳大娘,不瞒你说,我们闺女这事儿太突然,昨天顾家小子也来说了想尽快办事儿,我们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家,他部队忙不能经常回来,想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办事儿我们也没啥说的,就是这彩礼……”

    柳大娘:“苏大嫂,你和大哥只管开口,我来前儿东林那孩子跟我说了,都依咱这边的规矩和要求。”

    苏母:“现在都要有三转一响,手表我闺女有了,这个就不用买了,得买辆自行车,以后闺女去镇上上班骑,再买一台缝纫机,礼钱顾家看着给吧,给多少我们也都让闺女带走。”

    苏母提的条件也不过分,都是现在一般人家办事儿的规矩,就着还是把手表去掉了呢。

    柳大娘当然知道苏家没提过分的要求,就按着顾东林的意思全部应下。接着说道:“礼钱顾家说了给两百。没有其他的那我们就腊月二十八来过礼,你们看行不?”顾家给的彩礼钱确实不少了,一般都是一百块钱,这说明苏家重视苏卿,苏母当然很高兴了。

    就笑着回答:“行啊,早晚都得过,早过完早心净。”

    柳大娘:“可不嘛,就是这个理儿。那我这就回去跟顾家那边说了啊。”说着起身就往门外走。

    苏母拽着她的胳膊说:“这都晌午了,在这吃了饭再回去。”

    柳大娘拿苏母的手,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不在这吃了,我还得赶紧回去给顾家回信儿呢,以后时间还长,等两个孩子结婚那天我一定来。”

    苏母看她执意要走也没强留,送她到院门口就回来做饭了。

    长辈们商量彩礼的事儿,苏卿不适合在旁边,就跟大嫂进了厨房做饭,今天回来的有点晚,苏卿就做一个豆角肉丝焖面,喷香喷香的,一大锅被吃了个干净。

    下午苏母把彩礼的事儿给苏卿说了一下,并当着全家人的面说彩礼钱是要给苏卿带走的,另外公中出一百块钱当做压箱底的陪嫁。

    大家明面上都没说啥,不知道私底下会不会抱怨。

    定好的过礼的日子一晃眼就到了,一大早苏家人就严阵以待,等着顾家来过礼,这两天苏母把苏卿订婚的事儿都跟亲戚朋友说了,大家都很吃惊问怎么这么突然,苏母就不厌其烦的说苏父前几年定下的,这毕业了也该办事儿了。

    今天家里亲近的亲戚朋友都来了,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还有隔壁镇的大姐大姐夫也带着孩子回来了。

    刚过九点,顾家就来了,抬着几个礼盒,还有自行车和缝纫机,这两样都是顾东林托县里的朋友给买的,也是碰巧了人百货大楼刚来一批缝纫机,自行车是朋友暗地里找倒爷出高价买的。

    这两样抬进来,又给了一个大红包,都是十块一张的新钱。大家都说苏卿算是找对人了。不过也有哪不出趟子的人说风凉话,说什么顾东林年龄大了脸上还有疤。

    苏家人全然没当回事儿,热热闹闹顺顺利利的把礼过了,这下算是真的定下了,就等着顾东林结婚报告批下来就办事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