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女方备亲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李府如何布置喜堂,张罗迎亲事宜暂且不提,再说一说故事的主角黑二姑家里。 这几天,黑二姑的父母可是忙里忙外,一刻也不得消停。一方面,两位老人看到孩子总算终身有靠了,从心里往外由衷的替女儿高兴。 另一方面,亲家李大户可是个要头要脸的头面人物,人家已经明确定了三日后来迎亲,自己家里再怎么寒酸,再怎么贫穷,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丢人不是。总的精心准备准备,捯饬捯饬,该采买的采买点,该准备的准备点,该收拾的都要收拾一下。 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方面,老两口谁也没敢说,这种事也不敢说,不好说。他们非常担心万一李大户中途变卦,或者再生事端,那可怎么是好。 说句心里话,闺女也老大不小了,老两口从心里愿意闺女有个好的归宿。 自从李媒婆来家提媒以后,老两口一直觉得晕晕乎乎,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有时清醒有时醉。 你要问为什么,他们也说不清楚。总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攀上李大户这样的亲戚,简直比中奖和选美还要难。对于自己这个宝贝黑女儿,她身上的肉有几斤几两,老两口心里可是比谁都清楚。 虽然说女儿模样还算周正,但是肩不能担,手不能提,尤其是女孩子引以自豪的女红,也就是穿针引线的手工活,那叫一个“差”,确实拿不出手来。 还有厨房里面的煎炒烹炸等活计,洗衣做饭,家长里短的,也没有几样值得炫耀的东西。 人家李大户,可是斟灌城里真真正正、响当当的高门大户,他们单单就看上了自己的闺女,这种说法,就是打死老两口,他们也不相信。 说人家瞎了眼,那叫一个不可能。人家可是高门大户人家,没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 要说李大户家里吃了猪油蒙了心,不计较门户,不考虑后果,稀里糊涂就定下了亲事,他们更不相信。 就这样,百思不得其解。老两口疑虑再三,心事重重,连日里心神不宁,始终放不下心来。 说来也是好笑,这几天,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感觉心里很不得劲,思前想后,提心吊胆的,那里还能像以前那样过个安生日子。 反倒是黑二姑,真不愧是乡亲们口中传说的“有福”之人。自从爹娘告诉了她李媒婆上门提亲的事情,她不惊不喜,不反对也不肯定,只是轻描淡写的道,全凭爹娘做主,女儿没有什么意见。 连日来,她还像往常一样,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睡就睡。没有丝毫异样之处。 细心的大姐却坐不住了,她虽然出嫁多年,但是对这个老妹妹非常关心。以前回娘家的时候,姊妹两人经常拉拉知心话,很多时候交谈到深夜。 这不是,妹妹的大喜之日眼看就要到了,自己这个做姐姐的也要赶紧帮着忙活忙活。 实际上,就黑二姑的家庭条件来说,也没有多少值得忙活的东西。父母居住的这套房子还是继承的祖业,只是普普通通的三间北屋。后来弟弟出生了,三间房住不过来,又在房东头接了两间矮房。 姐姐出嫁以后,黑二姑就和爹娘分别住在两间房里,正中的一间是老式的灶台,角落里是一个有些年头的大水缸。 父母费劲心力拉扯大了三个孩子,也没有攒下许多积蓄,基本上年头接着年尾的凑活着过呗。自从姐姐出嫁后,拮据的日子才稍微好转了一些。 姐夫家就在邻村,他家里虽然不是什么富裕人家,但是祖上留有几亩薄田,姐夫也会点手艺,手头还算是比较宽裕,因此经常贴补一下黑二姑家里。 听说黑二姑要出嫁,姐姐和姐夫都很高兴。这不,姐姐帮着买来了头上戴的新发簪和插花,跑前跑后的,紧跟着忙活。 姐夫别的使不上劲,他有一身好力气,忙前忙后的帮着收拾房子,扫院子,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 不大的院落,没用了多久,就捯饬的焕然一新了。为了使爹娘安心,黑二姑的姐姐还特地陪着娘去了一趟斟东灌城里,赶赶集,给妹妹买点出嫁的东西。 采买好了该置办的家什,她又和娘找到城里一家算命占卜的去处,为妹妹的婚事专门求签问卦。这个算卦的店铺是个老住户,据周围的乡亲传言特别灵验。 简单介绍了情况,算命先生让她们抽一支签,抽签结果是上上签;黑二姑的娘还是不放心,又让先生给算了一卦,卦象显示万事大吉,花好月圆。 这下,黑二姑的娘和姐姐才稍稍放宽了心,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明天一早,李大户家里就要来花轿迎亲了,黑二姑的家里今天特别繁忙。 爹去找了本庄专门负责红白公事掌厨的师傅刘一刀。这个刘一刀的厨艺,那叫一个绝。 据说刘一刀年轻时,曾经在吉南府一个大户人家干过主厨,无论是刀工,炒菜的火候,煎炒烹炸,凉拌热炒,闷煮蒸炖,人家都样样精通。鲁菜、川菜、粤菜和东北菜,都有拿手的过人之处。 后来因为年龄大了,为了照顾家庭,他主动辞掉了令人羡慕的行当,回了老家。 因为有这手绝活,村里的老少爷们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需要厨师了,都乐意找他帮厨。他呢,也是个热心肠,为村里人干活从不偷懒耍滑。 刘大厨最拿手的,就是糖醋活鱼。大凡农村的红白公事,都有个讲究,鸡鱼肉一般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习俗和做法,直到如今乡村里面还延续着,有些地方至今还有一鸡二鱼三凉菜的上菜顺序。 农村还有无鱼不成席的说法。刘一刀在片刻之间就将一条大鲤鱼收拾干净,两面片成刀花。那把刀在他手上,那叫一个灵巧,左右开弓,前后插花,竖切横片,花样百出。 鲤鱼收拾停当,也蒸好了,浇上料汁,趁热旋即上桌。先别忙着吃,大家注目观瞧,那鱼儿,嘴巴竟然还一张一合的,端的就是活鱼上了桌。 这时候,席面上就有好事者,拿了一个小酒盅,给鱼嘴倒入一点酒,那鱼的嘴巴就一吸一动了起来,活灵活现的,令人啧啧称奇,赞不绝口。 黑二姑的姐姐,这会儿正陪着娘,找到了村里能给妹妹开脸的亓嬷嬷。 亓嬷嬷今年五十多岁,虽然年岁大了些,但是风韵不减当年。她身体保养的很好,家庭条件也好,在这个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富裕户。但是亓家为人很好,街里乡亲用着了,只要上门来,家里有求必应,从来不给人甩脸子。 原来啊,这个新婚媳妇开脸可是一件大事。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都很重视这个事。 开脸的做法,不仅在古代,就是在我们生活的今天,很多地方还延续着这个传统习俗。 在古代,“开脸”可是一个女人从黄花大闺女到妇人的重要标志,开了脸,就等于正式作了妇人,不能再被人叫作姑娘了。 古时候的女子嫁人,开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一个女人一辈子只能开脸一次,开脸就意味着要成亲了。 在新婚的当天早上,新娘子起床梳洗完毕以后,娘家人都会请一位“全福妇人”为新娘子开脸。这样的妇人,我们现在大多数地方叫做“命全的妇人”。毕竟来说,但凡闺女出嫁,办喜事的人家,都讲究个吉利不是。 全福妇人的标准,可以说非常苛刻,必须是父母公婆全部在世,儿女双全,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女人。 在开脸的时候,她会用棉线或者铜钱为新娘子开脸。首先要在新娘子脸上和鬓角处涂上一层香粉或者润肤的油脂,然后用棉线在脸上来回拉扯,把脸上的汗毛和鬓角处多余的碎发全部清理干净。 技术娴熟的全福妇人操作熟练,但是也免不了会感觉非常疼痛,有的新娘子还会疼得当场掉下眼泪。 开脸完成以后,脸上的汗毛没有了,鬓角修饰得非常整齐,新娘子显得容光焕发,肤若凝脂。然后全福妇人会将新娘子的头发挽上去,梳成高高的发髻,戴上首饰,这就代表着她从此不再是姑娘,而是别人家的媳妇了。 在新娘子开脸时,也不能随便就坐,坐的方位是很有讲究的。因为开脸不仅仅是一种美容方法,更是一种祈福仪式。 在开脸的时候,新娘子必须坐北朝南,绝对不能坐东朝西,一般来说,我国大多数地方对西方都很避讳,这也是传统文化中认为对生者很不吉利的方位。 古代的新娘子出嫁为什么一定要开脸呢?传说这个习俗跟隋朝的隋炀帝有关。 传说中的隋炀帝是个无道昏君,他十分宠幸美色,宫中美女如云,仍然不能满足,非要将天下所有的绝色美女全部纳入宫中。 隋炀帝经常微服出巡,看见美女以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抢入宫中。就连坐着花轿的新娘,只要被他看上了,也是直接把人抢走。所以当时隋朝的百姓成婚,都是私下里悄悄的进行,生怕隋炀帝半路出来抢亲。 可是有一个美貌聪明的姑娘却不愿意偷偷摸摸的成亲,她想要风风光光的嫁给自己的心上人。 在出嫁之前,她想出一个好办法,请人给自己开了脸。然后把迎亲的花轿装饰一新,做成描金绘银的莲花宝座,看起来庄严不凡。 她打扮好了,坐上花轿,被接亲的轿夫抬着去丈夫家中。在去的路上果不其然就出了事,虽然没碰到隋炀帝,却遇见了为皇帝寻访美人的侍卫。 就像预料的一样,侍卫照样拦下了花轿。轿夫们齐声说,他们这不是在办喜事,这是农村的请神仪式,轿子中抬的是神女,是通灵的仙家。 侍卫掀开花轿门帘一看,新娘子安然坐在莲花宝座上,神情端庄,脸上光洁如玉,看着就像寺庙里和绘画中的仙人,又像观音庙里的菩萨金身。侍卫大惊失色,信以为真,再也不敢拦截花轿了。 从那之后,女孩出嫁前开脸的仪式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就在黑二姑家里精心准备女儿出嫁的时候,李府之中也在紧张忙碌布置着迎亲仪式。 黑二姑呢,她表面上看似平静,其实心里也在紧张和不安的考虑着。 即将到来的迎亲,究竟是福是祸?迎接她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书中交代,黑二姑此番嫁入李府,吉凶祸福,很难预料。她第一个遭遇的,就是一道天大的难题。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