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家中琐事
第223章 家中琐事
这个时候,村子里其他的魏家人已经都起来了,魏宝儿昨天玩了很久,今天便被苗珹斐看着,监督她读书。
以前一直在学字和背书,两边是分开的,如今她也认识了不少字,苗珹斐就带着她一边读书一边认里面的字,让她更快的学会。
“……子曰:有教无类……“
读到这里的时候,魏宝儿一副不理解的样子,问道:”什么叫‘有教无类’?“
苗珹斐道:“这是有典故的,它本身的意思就是说教书育人不分高低贵贱,无论对谁都一视同仁,就是当做一样的人。”
魏宝儿有些没听懂:“咱们本来就是一样的人啊?”
苗珹斐摇头:“以前能够教书的地方都在朝堂,王公贵族才能学习,普通人是进不了那些书堂读书的,后来打仗,统治的人没有和平时期那么权威了,各个地方也出现了很多首领,他们就用自己的权利办了很多官学。”
魏宝儿点点头:“那这样是好事啊,就是因为到处都有了学堂,读书的人才越来越多,我也才能像现在这样跟你读书写字,对不对?”
苗珹斐点了点头:“说的对,提出‘有教无类’这句话的孔子,便是在那个时候崛起的教育大家,培养了很多人才。”
这下魏宝儿算是彻底明白了:“所以说这句话的人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呀,那他可真厉害。”
苗珹斐看着她的样子,觉得魏宝儿的这份纯真也很难得,最主要的是她似乎总是能看到别人的优秀之处,而且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被她夸奖后却也不会觉得随意,因为她真的很真诚。
这个词还是很有学习必要的,他安排魏宝儿让她在纸上练字,魏宝儿还觉得有些舍不得,毕竟这些笔墨和纸都是很贵的。
她之前不知道,那日也是听她爹娘提起来才觉得她用也太浪费了,就得是苗珹斐那么好看的字写在上面才合适,她就不怎么肯用了,就连今日,她也是非得让苗珹斐拿了他自己已经写过字的纸,她翻过去用背面来写。
等她写完字,两个人又跑去找柳大舅,他正在自家宅基地那里打地基,两个孩子说要帮帮忙,给柳大舅都整笑了。
但小孩子有干活的心总是好的,总比日日在外面疯玩什么也不想要强,他便让魏宝儿他们帮忙递一点东西。
好巧不巧的是,袁嫂子家的宅基地就在柳大舅家旁边,虽说她跟柳大舅并不熟,可两家竟然结下了梁子,就很难好好相处,就算柳大舅不想理她,袁嫂子向来就是个嘴碎的,也忍不住要阴阳怪气几句。
“哎呀,这不是魏老三他大舅哥吗?怎么带着自己家人在这盖房子,你妹夫呢,他不来帮忙吗?”
柳大舅皱了皱眉头,本来想当没听见,袁嫂子继续道:“要我说呀,这妹夫就不比自家兄弟,关键的时候也靠不住啊!尤其是魏老三,你们都在一起住这么久了,还不知道他多不爱干活呢,这是把你一个人丢在这儿了吧!”
今日柳尚氏也在,听见袁嫂子这张嘴不停的叭叭就站不住了,走过来越过柳大舅,沉着脸道:“哎呦,袁嫂子这话说的有道理,那你怎么也在这干活呢,你儿子呢、儿媳妇呢?”
“你这儿子儿媳也不行啊,怎么还能让当老娘的在这儿干活,反正咱们一家挺知足的,毕竟也没见过其他还有谁家能跟妹夫一起逃荒,还连吃带住的,这干完活回去啊饭都是现成的,就算人家不帮忙干活,这人也该知足是不是?”
柳尚氏这张嘴那可是连魏柳氏都要甘拜下风的,魏柳氏在出嫁之前也不是个特别擅长说话、跟人斗嘴的人,在家里也受宠。
反倒是她这个嫂子,是有名不受气不挨欺负的,几句话就把袁嫂子给怼的一句话说不出来,心里更生气了,好像谁都知道她儿媳妇儿是她的软肋似的。
柳大舅见自家媳妇儿都说话了,他也不能装聋作哑,也抬头道:“咱也不能这么比,用咱们的妹夫比人家的儿子儿媳,倒是嫂子你家里有没有弟妹啊,有没有妹夫,怎么没一起逃荒?”
袁嫂子一瞧自己一张嘴说不过人家两张嘴,虽然心里不服气,但也不愿意继续掰扯了,只是心里没想到这魏老三的大舅哥平时对村里人沉默寡言的,居然也是个凶的,这张嘴还真就挺能说。魏宝儿本来也想帮忙说几句,只是袁嫂子直接转身走了,她也不好再说什么,倒是一眼就看见了不远处正在往这边走的魏柳氏,立刻大声叫道:“娘!你怎么过来了?”
魏柳氏端着手跟袁嫂子擦肩而过,见她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皱了皱眉。
走过来后魏宝儿才看见,她娘居然揣了一兜子枣子:“娘在那边摘的枣子,来,你们小孩分着吃。”
魏宝儿欢呼跑过来,先分给两个哥哥,还有苗珹斐和自己,每个人都差不多。
她随便擦了一个咬一口,就是酸枣,吃起来还有点涩,不由得有些龇牙咧嘴。
但小孩子总是喜欢这些东西的,她不由的问道:“娘,你是在哪摘的?”
魏柳氏转身指了指:“就在那边山根底上,有一边像竖着的墙似的,在那边山缝里长的。”
这酸枣个头不大,跟小山楂也就差不多,大部分都已经长红了,还有一部分还是带了不少绿色,但已经是能摘下来吃的。
她赶紧拉上苗珹斐,对魏柳氏说道:“那娘我们去摘枣子了!”
魏柳氏见她调皮,提醒到:“只许摘那些矮的,不许摘高的,听见没有?差不多就回来,别走太远了,小心叫狼叼去!”
魏宝儿连声说“知道了”,转头看了一眼两个哥哥,柳子骞摆了摆手:“你们去吧,咱俩得留下帮忙盖房子,下次有时间哥陪你一起去摘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