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军制,以及给大明准备的惊喜
第一线。”
“就比如现在的雪灾,我正阳卫第一时间赶赴灾情现场,为灾民们搭起帐篷,升起炉火,发放热汤……正所谓军民一家亲。”
“军和民,一家亲?”
朱元璋眼睛瞪得大大。“对,士兵本来也是百姓!”
林洛理所当然的说道。“爷爷,您想啊,咱大明皇帝当年,也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后来还当了要饭的,当了和尚,最后才去投了军,当了皇帝。”
“士兵来源于百姓,也要融入百姓中,为百姓做事,受百姓爱戴,这样才能提高士兵的荣誉感。”
“皇帝也不是随便做的,咱大明天子那是有天命。”
朱元璋憋出一句,“哪能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就能成天子?”
他为自己从一个小小的农民,奋斗成九五之尊而骄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朱元璋可不希望,百姓都有这样的想法。天子,天子,皇帝都是上天注定的!千百年来,统治者不断给百姓灌输着这样的思想。虽然皇帝的神圣性,早就被践踏过多次,但在民间,在普通老百姓看来,皇帝还是奉如神明一般。这也是皇帝忽悠百姓,维持稳定的一种方式。“那当然了!”
林洛笑道。“咱大明皇帝可不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从小都是有老天庇佑着,逢凶化吉,天生注定要当皇帝。”
“从古至今,也就当今天子,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这样的天命。”
“以前没出现过,以后也不会有!”
身处大明,林洛肯定要给朱元璋戴高帽子。再说朱元璋,也的确了不起。“当兵的老百姓,哪能有这种命!”
正说着,一队正阳卫的士兵,抬着几锅熬好的胡辣汤上来了,给灾民们发放,御寒又充饥。“谢谢,谢谢!”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对着士兵磕头作揖,老泪纵横,“没有你们,我肯定是活不过昨晚……”“大爷,您这是干什么,您是我长辈,这不是让我折寿嘛!”
士兵赶紧扶起老大爷,把一碗热乎乎的胡辣汤,递在了老大爷的手上。旁边的小姑娘,也捧着热汤,抹眼泪,说谢谢。士兵揉了揉小姑娘蓬乱的头发,又给她添了一勺。……这样的景象,在城门前,到处发生着。在雪灾和饥荒的一片惨淡中,带来了温情和希望。“咱大概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了。”
朱元璋若有所思。应天城附近的卫所不少,五城兵马司和城卫军数万,若都能像正阳卫这样……朱元璋顿时头大如斗。哪能都有正阳卫这么富足?“大孙,你在正阳卫身上下了多大的功夫,不用咱说,你自己清楚。”
“所以正阳卫有余力,来帮助赈灾。”
“咱大明其他的军户,能自己不饿肚子,就算不错了,这时候压根就没有财力物力,来帮助灾民……”“那就是大明朝廷的军制出了问题。”
又说回根本的问题了。不过林洛也知道,这不是爷爷和他能决定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没有财力物力,力气总是有的吧?”
“把库里的军用帐篷拿出来,到城门外帮助灾民们搭帐篷,不难吧?”
“你的话,咱会帮你给皇上带到。”
朱元璋也不知道怎么反驳林洛,只能先应付了一句。本来他是怒气冲冲,过来兴师问罪的,现在反而被林洛一通教导。朱元璋觉得不得劲儿,“咱觉得这也只能缓解一下灾情,不算彻底解决。”
“大孙,你猜现在一担柴火已经卖到多少钱了?”
“多少?”
“两百五十文,三百文!”
“比以往贵了十倍不止!”
朱元璋凝重道,“要不了多久,城里就会有冻死的百姓,正阳卫才多少人,朝廷再怎么也顾不过来……”“而且,应天城周围,其实没有多少柴火可供砍伐了。”
林洛接着朱元璋的话说道。他当然知道,柴火涨价厉害。和很多现代人印象中的不同,古代农业社会,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树木成林。固然没有工业时代的各种污染,但古人炒饭取暖,都要用柴。乡村里还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大城市附近,聚集的百姓非常多,对柴火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百姓又没什么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基本就近能砍伐的,都先砍了扛回家烧。你不砍,想留着小树,等明年长大了再砍,架不住邻居要砍啊!基本上都是附近的树砍完了,再去远处砍。除了官府划定不许砍伐的山林,应天城跟前的很多小山,都几乎是光秃秃的。“爷爷,您到帐篷中走一走,就知道孙儿说的是什么。”
“保管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以后也不会再发愁!”
“孙儿就不陪着你去逛了,孙儿还要招工呢。”
林洛准备了跟惊喜给大明。“让蓝爷爷他们和您一起吧。”
他要让几位爷爷亲眼去瞧一瞧,扩大这个惊喜的影响力,在大明刮起一阵旋风!“你这孩子,还一门心思的想发财!”
朱元璋指着周围的那些桌子,都还在继续招工,“天灾当前,你来赈灾,发放一些物资倒也罢了,偏偏趁此来招工。”
“朝廷的御史,有的说了!”
“呵呵,咱的物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林洛不以为意,“还是那句话,爷爷您去灾民中走一走,看一看,自然明白!”
“大明朝廷这才立国二十多年,那些官员,就已经脱离了百姓,不懂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