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高言演戏为什么好?
姜闻这家伙太能造胶片了。
每一次开拍,几乎都是实拍,会看监控器,感觉有一点不合适的地方,立刻重拍。
这纯属造钱,得亏投资人杨受成有钱,有钱也不能这么造。
高言饰演人物,属于新添一个,一个高大的农民。
北方农民高大,在电影里也不算突兀。
姜闻演的马大三也很魁梧高大。
只是高大里透着卑微麻木,就考验演技了。
高言终于知道姜闻,为什么找自己演这么个角色。
估计一定是看过了《小武》,感觉二者有些类似。
顾长卫此时长得还是那么难看。
他在取景器里好一顿查看。
“这家伙,你别说,还挺有味道,一个三四十年代模样的农民,一下子就活了。”
姜闻嘿嘿一笑:“那可是,演技还是可以的,我们中戏毕业的。”
“我们北电也出好演员的。”
顾长卫反驳一句。
姜闻笑道:“好演员我不知道,我知道出了你一个好摄影师。”
“那是!”
好话都爱听。
姜闻招呼:“高言,过来。”
高言走过来:“咋了,导演。”
一口很流利的唐山话。
顾长卫笑了:“你这唐山话说的挺流利的,跟谁学的?”
“小品演员赵丽蓉。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群英荟萃?我看奏是萝卜开会;
司马光砸光,司马缸砸缸;
点头yes摇头no,来是e去是go……”
高言啪啪啪来一段贯口,直接把剧组人看乐坏了。
姜闻笑道:“头一回听说学唐山话,跟着赵老师学的,你说的很像,尤其那个尾音往上一翘。”
“可导演你不会说老家话了。”
高言打趣道。
“嗐,打小在军营里打转,天南海北的人多,大院的人基本讲普通话了。”
得,大院子弟,又开始吹牛逼了。
姜闻瞅瞅高言,破棉袄瓜皮帽,大免裆裤裹腿,总的来说,形象神似。
但总感觉哪里缺点什么。
“那个,道具,给高言加两撇胡子。”
道具颠颠上前,贴了两撇胡子。
“有点意思了。开拍。”
高言颠颠跑远了。
“桑。”高言经过日本军官,低头谄媚叫了一声。
日本军官根本没搭理他,在他眼里,这帮子中国农民就是一群绵羊,毫无威胁。
高言弓着腰继续往前小步跑,经过日本军乐队,又是弯腰又是鞠躬,生怕礼节不到位,惹怒了日本军人的样子。
高言来到队伍后面,牵住驴子缰绳,驴身上绑着水桶。
高言轻手轻脚收拾水桶物件,生怕搞出动静,打扰了日本军人。
姜闻盯着监视器:“不错啊不错,肢体语言比说话更到位。”
顾长卫恍然大悟:“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找高言出演这个角色了。”
姜闻看着远处正在演的高言,说:“为什么?”
“因为高言个子高,个子越高越能显出来,那个时代国民的麻木卑微可怜可悲。”
“嗯,就这个意思。”
日本军官掏出一把糖块,来回在戴着白手套的手心里,变魔术,一会有,一会没有。
那些中国小孩子惊奇看着日本军官变魔术,笑的嘎嘎的。
镜头再给到高言。
高言站在驴身旁,伸着头也远远的看着,眼神里也是神奇的目光。
纯粹是没见过魔术的农民,一种欣赏和好奇。
日本军官逗玩小孩子,把糖向空中一抛,小孩子们扑上去抢糖块。
日本军人哈哈大笑。
镜头对准高言,高言也露出大白牙,笑起来。
完全没有一丝感觉到羞辱的表情。
“很到位,这就是麻木。”
姜文赞叹道。
日本军官骑上马,回身冲高言,用马鞭指指点点。
“水,必须干净!不干净……”
日本军官竖起三根手指:“一二三,扇你三个耳光!”
高言急忙点头哈腰:“明白,今晚就给您送最干净的水。
搁这里打听打听,我送的水绝对干净。
这是我们送水行的规矩!谁坏了规矩,谁就别想干了。”
说这话的时候,高言挺起了胸膛,看那意思,他送水送的好,是属于行业翘楚,很有名的。
日本军官得意大笑。
这帮愚蠢的中国人,天生的贱。
“卡!”
高言跑过来:“拍的怎么样?过了没有?”
“没过。”
“握草,你要求也太高了。”
顾长卫习以为常。
姜闻笑道:“戏没问题,你的这个!”
姜闻竖起大拇指点赞。
“那为什么?”
“还是忽视了一点,衣服有点看上去太新,里面的白褂子也新了点。”
靠,高言总算知道了,为什么姜闻拍戏费钱,太,太追求细节。
顾长卫叹了口气,又废了十分钟的胶片。
这都是红彤彤的钞票啊。
高言四下打量一番,地上都是土,他就那么一躺,在地上来回打滚。
这一幕直接看愣了所有人。
道具老师惊了,合着没他什么事,这就是造旧?
姜闻也傻了:“我知道他为什么演小武演的那么好了。”
说完,姜闻也躺在地上打滚,哈哈大笑起来。
“你别说,我也感觉到了久违的接地气,是什么感觉了。”
顾长卫一愣,急忙抓起照相机,卡卡拍照,留念。
这镜头里的故事,搁多少年以后,就是一段佳话啊。
两个人站起来,高言用沾满土的手搓白褂子领子,姜闻上前,也帮着造就。
“爷们!就冲这一点,你就是好演员。”
“过奖了,能拍了吗?三月份的迁西,你别说,还挺冷的。”
“开拍!”姜闻大手一挥。
这段戏拍完,高言算是杀青了。
不过他没走,还有屠杀镜头,他要演一个镜头,还要躺在地上演死尸。
其实,高言想看最后姜闻被砍头的镜头。
又呆了三四天,屠村镜头拍完,到了最经典的镜头。
姜闻杀死被俘的日本军人,为村民报仇,被国军宣布为违反波茨坦公告,立斩。
围观的老百姓,站满了四周,墙头上都是人。
镜头给到姜闻。
姜闻跪在地上,嘴里堵着毛巾,日本战刀就在他头顶,行刑的反而就是日本投降的士兵。
姜闻笑着,他马大三死的值了。
刀起人头落地,姜闻眨眼三次,嘴角上翘,带着笑容。
全片黑白,只有这一刻血红。
满屏的血色中,一颗人头在地。
这个定格镜头必然在中国电影史上留名。
高言默默点赞,姜文牛逼!
杀青了!
但剧组所有电影人,心情都很沉重。
从青岛赶过来的作家尤凤伟,在杀青宴上问姜闻:“又大改了?改的不错,比我的小说有境界。”
尤凤伟看过了改动后的片段,正因为姜闻改的好,尤凤伟才千里迢迢赶过来,缓和作者和导演之间的矛盾。
姜闻推出高言:“高言把我骂醒了,他的建议,屠村血淋淋。
一个小小的理由,甚至说毫无理由就屠杀。
我感觉这个建议是牛逼的。”
尤凤伟打量一番高言,好奇的问:“不是说,你们俩大吵了一顿吗?”
姜闻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哪个王八蛋说的?简直是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