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江河日下
李世民长舒一口气,心这才彻底放下,叛乱平定了才好,只有这样,才能腾出手来才能安心收拾山河,否则平乱未息,总是有数不清的危险。
他想起李隆基,不悦地说:“他倒是死得轻松,却把烂摊子留给别人收拾!”
李隆基在抑郁中死去,在他看来就是活该,又没亏你吃穿,又没让你去体验民生疾苦,已经很好了。
李治颇有些悲观:“就算战乱平息,大唐还能好起来么?”
他觉得会很难,安史之乱整整持续了八年,多少土地被摧毁,多杀百姓被屠戮,说一句话元气大伤也不为过。
除非出现一位如他阿耶一般圣明的君主,或许会有转机。
李隆基看到这里,不由松了一口气,还好,大唐还有重来的机会。
只要他的儿孙们争气,大唐难道不能重回巅峰?好吧,这确实有点难。
刘彻说道:“江山糟蹋起来容易,收拾起来可就难了。”
若大唐能出一位有魄力有能力的皇帝,说不定能重整山河,但要恢复到开元盛世的程度,还是有些难。
嬴政有些惆怅:“大唐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可我的大秦……”
他没说完,把剩下的又咽了回去,他何时变得多愁善感起来,难道他还收拾不了一个王朝么?
朱元璋说道:“安史之乱平定了又如何?大唐的问题一日不解决,就永远无法改善大唐的现状。”
大唐难道就安史之乱这一道坎么?
【叛乱虽然平定,但安史之乱还是给大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李唐皇族虽然取得了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但他们无法阻止大唐王朝向着深渊迅速滑落,昔日万国来朝的唐帝国由盛转衰,盛世也离百姓越来越远。大唐江山在战火的洗礼下一片萧条,人口锐减、国力大伤,无数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以至于流离失所,土地兼并愈发严重。难怪杜甫会写“忆昔开元全盛日”,谁不怀念开元盛世的情景?大唐曾为杜甫带来了激情和荣光,但也带给他极大的伤痛,安史之乱时,杜甫饱经人世苦难,幼子在战乱中活活饿死,而这只是无数大唐百姓苦难的缩影。】
杜甫被如此猝不及防地透露了未来,心情很不美妙。
早在天幕叙说安史之乱时,他便痛彻心扉,再看自己的未来如此凄惨,不由哀叹:“我不过略有薄名,因此能被天幕提起,天底下又有多少个未被记录下的我呢?”
相比起大唐遭遇的祸患,他就算榜上无名,一生庸碌,又有什么要紧呢?
李白的脸上已经褪去了洒脱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沉重,杜甫如此,那他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杜甫的幼子饿死,天下又有多少个如他一般的幼儿死在战乱之中呢?
李世民痛心地说:“大唐本来不至于此的!”
他曾经多么骄傲于大唐的强盛,如今就有多么痛惜大唐的衰落。
李治苦笑:“有些东西得不到还好,得到了再失去,比从未得到要痛苦千万倍。”
若大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朝廷,没有什么盛唐的光环,便是亡国,似乎也是寻常事。
可偏偏大唐曾有那么多光辉的历史,创造了那么繁荣的盛世,一朝跌落尘埃,怎能不让他心如刀绞?!
李隆基再次听到杜甫这个名字,有些恍惚,他已经让人去寻找天幕所提过的一干人等,杜甫也在其中。
他想见见这个人,但现在又退缩了。
等他见到杜甫,该怎么说呢?杜甫若是问他为何为变成这样,他又该怎么回答?
大唐变成这样,他难过么?自然是难过的,可追根究底,这是他的责任啊!
【安史之乱后,大唐变得更好了么?虽然有几位皇帝想要复兴盛唐,重振帝国威势,但他们都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唐王朝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每当王朝渐渐衰落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唐朝也是如此,譬如部分藩镇的势力愈发壮大,节度使割据一方,父死子继,但此时藩镇尚未完全脱离控制,只有极少数的藩镇形成了割据的现象,大部分节度使还是比较忠心的。有趣的是,他们互相制约,反而维系了王朝的稳定,直到黄巢起义后,才出现了普遍意义上的藩镇割据,这些藩镇相互残杀,加剧了王朝的灭亡。】
李世民的心又提了起来,难道大唐就只能这样了吗?盛世大唐回不来了么?
大唐难道也要像其他王朝一般,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么?
刘彻说道:“当王朝强盛的时候,中央可以压制藩镇,令他不敢作乱,可当中央的权力和影响力因为战乱而大幅度削减,藩镇自然也会变得不驯。”
藩镇之间若是可以互相牵制,确实可以达到一种平衡,但若这种平衡也被打破……
李治眉头紧皱:“难道没有一位强势的皇帝可以削藩么?”
武皇后叹道:“削藩一事若成,自然千好万好,可若是不成,怕是……”
若局势真的到了必须削藩的那一步,事成自然可以重振朝廷声威,事败则再也无法钳制藩镇。
李隆基脸色铁青,他如今大权在握,节度使岂敢有二心,可当后世皇帝无力控制节度使……他不敢再想下去。
【宦官同样也是唐王朝中后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汉朝和唐朝都是宦官权力极度膨胀的朝代,汉朝几乎是陷入了死循环,由于皇帝死得早,外戚便扶持小皇帝登基,朝政自然由外戚把持,外戚专权的同时又催生出了宦官的问题,因为新帝长大后往往无法忍受外戚,便会选择扶持宦官与外戚争斗,借此夺回权力,然后皇帝再次早逝,又一个小皇帝上位,新的外戚开始把持朝政,等小皇帝长大,又要与外戚争斗,而宦官是最好的选择。唐朝的宦官也不遑多让,最开始宦官在唐朝并没有什么大的权力,直到李隆基在位时,宦官的地位和权力都得到了提高,典型代表就是高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