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英宗还朝
朱元璋烦躁地说:“土木之变时,瓦剌怎么就没把朱祁镇给捅死?!”
要是朱祁镇干脆利落地死了,哪里有现在的纠结,朱祁钰也不用担心要不要把兄长接回来。
接还是要接的,毕竟是大明太上皇,留在瓦剌也不像样,只是把尸体接回来就行了。
活人,还是大可不必。
朱棣目露凶光:“这事我支持祁钰,要是把那小子接回来,该怎么对待?”
“究竟迎太上皇复位,还是继续让朱祁钰当皇帝?如果太上皇只是太上皇,迎回来是不是得小心供着?即使朱祁镇不抢皇位,也会有人借他的名义生事!”
总的来说,朱祁镇回朝除了能带来名分上的好处,其余麻烦事倒是一堆。
朱瞻基头疼不已:“接回来容易生事,不接吧又丢人……不如还是把他偷偷杀了吧?”
宫人:“……”
要不说皇帝心狠呢,杀儿子这种话随便就能说。
【朱祁钰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间广开言路、选贤任能,他与于谦等人一起力挽狂澜,安定民生,发展经济,巩固了江山社稷,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没有了朱祁镇和宦官的搅混水,大明的吏治也相对清明,什么宦官依仗皇帝宠信欺压官员的事,在景泰一朝根本不可能发生。不过,即使朱祁钰这样有功于社稷的好皇帝,在对待兄长方面也难免受到某些人的诟病。】
朱元璋大怒:“谁在诟病朱祁钰?!”
朱祁镇乱搞的时候没有诟病,怎么就知道说朱祁钰的不是?
他就不明白了,朱祁钰难道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难不成他把朱祁镇给杀了?!
朱元璋想到这里,大怒:“这孩子,杀兄也就杀了,就不能偷摸着干别让人知道么?!”
朱棣疑惑道:“朱祁钰对兄长怎么了,虐待他了?还是杀了他?”
如果是后者,他乐见其成,不过这事还得偷偷干。
朱瞻基呵呵冷笑:“朱祁镇那货色,还指望能受到善待不成?”
他怎么想得这么美呢?!有些人也是,老盯着这方面干什么?
【朱祁钰做了皇帝,对朱祁镇这位有正统名分的太上皇自然忌惮,要我说这种忌惮很正常,没有什么不道德的。朱祁镇在名分上的确是宣宗正统,但他登基以后做的事情对得起这个身份吗?搞内政,朱祁镇一塌糊涂,搞军事,直接把自己连带几十万大军都送了,更不用说他宠信王振,纵容对方欺辱朝臣、专权跋扈。他的所作所为,早就已经不配做皇帝了,朱祁钰取代他成为皇帝,这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你自己都没有尽到责任,换一个尽职尽责的皇帝总行了吧?】
马皇后叹道:“可惜,无论他做了什么孽,大明正统的身份就是他的护身符。无论朱祁钰如何圣明,在名分上终究要逊色于兄长。”
朱祁镇的母亲是宣宗皇后,他自己也是宣宗亲自册立的太子,宣宗驾崩后,他奉遗诏登基,手握大义名分,这些都是朱祁钰不具备的。
话说得难听点,他只是代替朱祁镇做了皇帝——哪怕真皇帝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朱元璋脸色难看,天幕说的虽然不太符合当下的观念,但他不得不承认这话没错。
但正统并不是可以随便舍弃的东西,这就难办了。
朱棣倒比较认同这个说法,毕竟他是通过篡位得来的皇位,比较能代入朱祁钰的角度。
建文帝对叔叔动手,还不准我反抗了吗?!朱祁镇做不好皇帝,还不准朱祁钰代劳吗?
不过,正统也是个很要紧的事情,因此他格外喜欢强调自己是正统,这也是他改史的一个理由。
朱瞻基悔死了,他怎么老给后世子孙挖坑啊!
他亲手为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加上了一层正统的光环,给朱祁钰造成了多大的麻烦!
刘彻沉吟道:“虽然有些惊世骇俗,但也有几分道理。”
若是他有朱祁镇这样的儿子,八成就顾不上什么正统不正统了。
【朱祁钰不愿接回兄长,毕竟谁知道太上皇回来以后会不会要求他把皇位换回去?他的意思是,当初他不想做皇帝,是你们逼他做的,毕竟那时候大明都快完蛋了,谁愿意接这个烂摊子。要是把太上皇迎回来,那他如何自处?于谦说:“大位已定,宁复有他”,朱祁钰听自己最倚重的大臣都这么说,只好表示听你的,派人出使瓦剌,将朱祁镇接回了北京城。】
朱元璋发出“嘶”的一声,心情很是复杂。
怎么办,不想让他回来,可大明太上皇也不能老待在瓦剌,真是让人为难。
他低声说:“不如,还是把他杀了吧?”
马皇后无奈地说:“朱祁镇要是这时候死了,凶手是谁不是一目了然吗?”
世人难免猜测,会不会是朱祁钰忌惮太上皇,把他杀了好独占皇位?
朱棣叹道:“他的命怎么就这么硬呢?!”
数十位勋贵重臣都死在土木堡,朱祁镇却活得好好的,在瓦剌待的也是活蹦乱跳,还能有命回北京城。
可偏偏还不能把他扔在那里不管,他毕竟代表的是大明的脸面,真一辈子留在瓦剌,丢脸的也是大明。
朱瞻基凝重地说:“他最好有些廉耻,回京就老老实实地呆着,千万不要想些有的没的。”
不过,朱祁镇真的有廉耻这种东西吗?
【杨善送朱祁镇回朝,也先待人护送,还把自己的弓箭等物送给朱祁镇,他弟弟伯颜帖木儿更是痛哭不止,非常舍不得朱祁镇,看样子他人缘还挺好。等朱祁镇到北京,礼部认为应该隆重迎接朱祁镇,无论礼部是不是有自己的考量,在现代人眼里,这种做法就挺不可思议的。因为朱祁镇曾是皇帝,所以他犯下的错都可以归结为被奸臣蒙蔽,而皇帝自己是没有错的,哪怕他做出如此丑事,朱祁钰还得恭恭敬敬地迎接他,这对于土木之变中死伤的将士们多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