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朝那些事 > 第106章 薛仁贵最后一战

第106章 薛仁贵最后一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突厥车薄这次叛乱,李治想派兵西征,挑选不出合适统帅,急切之间没法发大军征讨。

    幸亏安西都督王方翼,虽然属下兵马不多,他不怕突厥叛兵人多势众,同他们在伊犁河岸发生激烈战斗,击败突厥叛兵,斩敌首一千多级。

    突厥十姓酋长,不甘心失败,再次领兵来犯。王方翼又出兵塔里木盆地伊塞克湖附近 ,和突厥军队对阵作战。

    战斗中王方翼左臂被流箭射中,箭矢贯穿手臂,不仅剧痛,且行动不便。

    他抽出佩刀,把露在手臂外面的箭杆砍去,忍痛指挥战斗,大败突厥叛兵, 还活捉突厥军队小头目三百多人。

    反叛首领车薄逃到外国去了,西突厥恢复安定。

    王方翼是善于选用人才的裴行俭生前提拔的将领,果然表现不凡。

    东突厥残余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召集收拢逃散的突厥兵士,占领了黑沙城(今内蒙武川),又侵掠并州。

    他们杀死领唐军抵抗的岚州刺史王德茂,兵分多路抢掠。

    唐高宗李治再起用薛仁贵为右领将军,兼检校代州都督。

    薛仁贵率兵到云州,截击阿史德元珍。

    阿史德元珍看见唐军阵内,出现“薛”字旗号,不由得大为惊异。

    阿史德元珍出马大声喊道:

    “唐军将领是谁?敢来和我一战么?”

    薛仁贵在阵后应声答道:

    “我乃是大唐将军薛仁贵,难道害怕你这样的无名毛贼?”

    阿史德元诊说:

    “你别来骗我!

    薛将军被问罪流放,早已死在流放地。

    怎么再会有第二个薛仁贵呢?”

    话刚说完,唐军阵中冲出一员大将,胯下骑一匹健壮红鬃马,手里提一杆方天画戟。

    他前额丰满、胡须修长,精神矍铄,瞪着眼睛对阿史德元珍说:

    “本帅薛仁贵,奉天子命,特来剿灭你们这等毛贼。

    你知道本帅厉害,应该绑了自己来归降,为什么反说我已死?

    你可以仔细看看,本帅是真的还是假的?”

    说着,单手摘下战盔,让他辨认脸面。

    阿史德元珍吓得脸色变了,回马逃奔。

    突厥兵纷纷下马跪拜,一边拜,一边后退。

    薛仁贵领兵乘势进击,杀得突厥兵东逃西窜。

    唐军突击突厥兵,似风卷残云一般。斩杀突厥兵上万人,俘虏三万人,缴获马、牛、羊、骆驼三万头,获得云州大捷。

    薛仁贵胜利回师,后来在代州任上得了病,于683年二月去世,终年七十岁。

    高宗听说薛后仁贵去世,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令负责部门提供丧葬车马,派人护灵柩回归河南故乡。

    随后,吐蕃来进犯河源。

    唐侍御史娄师德,出任河源军经略副使,和吐蕃军队在白水涧岸边开战,八战八胜。

    吐蕃兵丧失了士气,相继逃去。

    高宗李治升娄师德为左骁骑郎将。

    娄师德上奏章请求辞官,李治说:

    “你文武兼备,不能辞官。”

    娄师德是郑州原武人。以进士出身,转任武官。他度量弘远,智勇深沉。

    从裴行俭去世后,朝中能文能武的大臣,就数娄师德。

    唐朝抗击夷狄,除唐太宗李世民御驾来征外,全靠这些武臣猛将。

    李治虽然平庸懦弱,但还有前朝几员猛将存留,出外征战平乱。唐太宗高宗年代,大唐声威遍及四方。

    当时设置都护府,镇抚东西南北。

    都护由朝廷直接派遣,都督刺史可以就地选任,少数民族酋长,担任都督、刺史的不少。

    六大都护府是:

    一,安东都护府。一开

    始设在朝鲜平壤,后来搬到辽东城。

    二,安北都护府。初在郁都军山狼山府,后移阴山受降城。

    三,单于都护府。在山西大同,西北云中城。

    四、北庭都护府。在天山北路庭州。

    五,安西都护府。在天山南路焉耆。

    六,安南都护府。在岭南交州。

    唐朝东西南北四边,只有南方叛乱最少,那边少数民族一般不搞叛乱。

    唐军南部的占婆(越南)、真腊(柬埔察)、扶南(老挝)、阇婆(印尼爪哇),室利佛逝(印尼苏门答腊)等国,都派使者到唐朝友好访问。

    就是海外各国,也海陆交通,同唐朝通商贸易。

    唐朝诗人王维有诗词说: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意思是说:

    像九重天门一样的宫殿大门,迤逦开启,万国使臣身穿各不相同的衣服朝拜大唐皇帝。

    高宗李治往来长安、洛阳,外国使者听说他在哪里,就赶往哪里拜见。

    晚年武皇后专政,也曾去御光顺门,令各国使臣拜见。

    武皇后撺掇李治,让他遍封华夏五岳。

    李治下诏在中岳嵩山南麓建奉天宫。

    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共同劝谏说:

    “陛下前不久刚刚封禅泰山。致告了天帝太平,祈愿了举国祥瑞。

    这已经和古代伟大的三皇五帝一样声势隆重了。

    这几年全国粮食欠收,饿死的人倒在路边随处可见。

    四面蛮夷纷纷入侵,征战兵车屡次出动。

    请陛下用恭默沉静达到道家的治国境界,修德免灾。

    如果再大造宫室、劳役不休,恐怕让天下百姓寒心失望。”

    李治知道他俩说得有道理,但是内政被武皇后左右,李治不能自主决定,只好把正确建议搁置不理。

    武皇后在外喜欢张扬摆谱,对皇室内部残忍狠毒。整天行凶逞威 ,暗无天日。

    李上金,是李治皇妃杨氏所生。

    武皇后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她妒恨杨妃,祸及杨妃儿子李上金,把他削去封邑,安置澧州。

    李素节是李治和萧淑妃所生,武皇后让李治把李素节被贬为申州刺史。

    李素节写成《忠孝论》,表明对皇帝皇后没有二心。仓曹参军张柬之,用密封奏章给皇帝写了请求,请李治保全李素节。

    武皇后知道了这事很生气,暗中指使人诬告李素节接受贿赂,李素节被贬至袁州。

    曹王李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母亲是巢刺王妃杨珪媚。

    永隆年间,曾被太子李贤案牵连,降为零陵王,贬居黔州。

    黔州都督谢祐,暗中接受武皇后旨意,逼令李明自尽。

    李治知道了这事,心疼弟弟李明死得冤,不敢问罪武皇后,下诏罢免了黔州府衙全部官员解恨。

    英王李哲的王妃赵氏,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常乐公主所生。

    常乐公主去宫中探望女儿赵氏,李治待姑姑常乐公主亲情厚重。

    武皇后因此心怀猜忌,把英王妃赵氏关进小黑屋,吩咐不能给她送吃的,赵氏饿得有气无力地哀求:

    “我饿呀,给我一点吃的吧。”

    没有人敢给她送食物,赵氏活活饿死在宫中。

    李哲皇妃赵氏被饿死后,武皇后选了韦玄贞的女儿给他当皇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