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朝那些事 > 第63章 文德皇后

第63章 文德皇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635年五月,太上皇李渊突然就病倒了。他没有力气下床站立和行走,躺在床上再也起不来了。

    李世民吩咐名医给父亲治病。

    每天朝堂的事处理完,李世民就匆匆赶往父亲的寝殿,守在父亲身边。

    李渊病情不见好,先是自主翻动身体的力气没有了,后来力气微弱得说不出话,也没有力气睁开眼睛了。

    他就闭着眼睛醒一阵,昏睡一阵。

    他没法控制自己的思绪,眼前里脑海浮现都是往昔那些忘不下的岁月:

    他的孩童时代,夜色很深了,他还在挑灯夜读。

    他的少年时光,母亲独孤氏要求他苦练射箭本领。他苦心磨练,练就了箭无虚发的神功。

    晋阳起兵前,那些夜不能寐,艰难做决定的日子。

    夺取霍邑前,二十天的连阴雨,他忧心如焚。

    攻打长安城,他连续多天顾不上合眼休息的那些日日夜夜。

    惊变玄武门,他的两个儿子同时消失,他如万箭穿心般痛不欲生,又不知该向谁诉说内心深处的苦。

    后来他把朝政交给李世民,一下子身心放松,无所事事的那些悠闲时光。

    这一幕幕景象都在眼前浮现。

    这一切都过去了,他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他分明看见,他的妻子窦小慧从天国来接他了。她还是那么美丽端庄,光彩照人。

    想起窦小慧,他的眼角流下了两行老泪,他泪水溢出眼眶,慢慢流过耳边,又滴到枕头上。

    他该走了。恍惚中,他看见窦小慧对他微笑,那笑容楚楚动人。

    他试着伸手去拉窦小慧的手,可是他的手抬不动,不听使唤。心里一着急使劲去抬手,他呼吸停了,心跳也停了。

    他的脑海还在活动,还有残存的意识,他听见了守在他身边的二儿子李世民在声嘶力竭地哭喊着:“父皇!父皇!!”然后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李世民见父亲与世长辞,便放声恸哭,众人劝止不住。

    李世民守丧期间,按习俗不便上朝理政,特令皇太子李承乾,暂行处理朝政。

    过了五月,太上皇李渊和妻子太穆皇后窦小慧合葬于献陵。

    筑陵高六丈,在平地筑成一个巨大的土山。唐献陵在今陕西咸阳三原县境内。

    安葬李渊后, 到了636年,李世民恢复正常上朝理政。

    没想到过了半年,李世民正妻长孙皇后开始生病,病情一天天在加重,安排多位名医诊治都不管用。

    李世民牵挂长孙皇后病情,吩咐太子李承乾日夜守在母亲的床边。

    李承乾想请求父皇李世民传旨大赦天下,并且请能同鬼神说话、精通各种法术的人到皇宫做法去病消灾。

    长孙皇后听了生气但气息弱小地呵斥李承乾:

    “每个人生死自有天命,不是人为作法可以改变的。

    如果多行善事,可以得福报延长寿命,我这一辈子问心无愧,没做缺德事。

    你看我只做善事都不顶用,哪里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佛教是从遥远的国外传来的,皇上不太愿意做这些事。

    大赦天下影响正常国家法律执行,哪有随便大赦天下的?

    你不能妄自要求皇上大赦!”

    太子李承乾不敢奏请父皇,只把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把这事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听了赞叹地说:

    “皇后仁德大义啊。”

    不久房玄龄犯了小过错,李世民一怒之下,把他赶回家去了。

    这时长孙皇后已经病情危重,和李世民诀别。

    她伤心哽咽地说:

    “房玄龄侍奉陛下多年,为人小心缜密,不愧为忠良之臣。

    如果不是犯了不可原谅的大错,就别抛弃不用他了。

    我们长孙家族本是寻常人家,因为缘分成了皇亲国戚。

    如今作为名门望族,没有大德大才,苟且享受福禄,最易招来灾祸。

    如今是外戚出入朝堂,已承陛下厚恩。

    我这辈子对当朝没有恩德贡献,死后不可以厚葬。

    我愿意葬在山上,不能占用耕地农田。

    不能垒筑坟墓,不要用棺材,用覆盖屋顶那样的破木板装殓我就行。

    节约费用送终,这样才不会增加我的罪孽,愿陛下不要忘记!”

    说到这里,她累得说不动了,歇息了好一会,又用微弱的气力握着李世民的手说:

    “此后陛下管理朝政,请亲近正直良善的君子, 远离 阿谀奉承的小人。

    接受忠心劝谏,规避邪恶谗言。

    少役使百姓,不要贪玩游猎。

    这样我死了也没有牵挂和怨恨了。”

    李世民听到这里,泪水满了眼眶。

    他只是朝着长孙无尘点头,无法回答什么。

    长孙无尘怕李世民伤心,也不再说什么了。

    长孙无尘的弥留状态,又延长了一两天。

    636年六月二十三日,她突然呼吸急促,身体动了一下,彻底停止了呼吸。她去世时只有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仁德贤良,她在世时后宫的嫔妃都爱戴她。

    她教育孩子,总是强调做人要谦逊和节俭。

    她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从小就是知心朋友。

    李世民认为长孙无忌是辅佐第一功臣,可以出入一般臣子无权进入的李世民卧室,李世民打算让他担任朝廷重臣。

    长孙皇后知道了绝不允许,她对李世民说:

    “陛下,汉朝吕后篡权,霍光专权,都是外戚参与朝政引发的恶果,历史上的教训不能不记取。”

    李世民不听她的,竟然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宰相)。

    长孙皇后知道了很不高兴,秘密嘱咐长孙无忌辞职。她说:

    “哥哥,外戚主政最后往往是朝政祸乱,并且祸及家族。

    位高权重、权倾朝野时,就离灾祸不远了!”

    长孙无忌一再请求辞职,李世民没有办法,只得准许。

    长孙皇后知道后满脸欢喜,脸上不见了忧伤的表情。

    太子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请求增加太子东宫的器物。

    长孙皇后知道了,一脸愤怒:

    “太子所缺少的是仁德和美好名望,缺的不是财产物品!

    为什么要求增加财产物品呢?我不允许!”

    长孙皇后的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嫁给了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就是姑家表妹嫁给了舅家表哥。

    李世民格外疼爱女儿李丽质,命令主管官署给公主家送财物,给长乐公主李丽质加倍送。

    魏征进谏说:

    “如今陛下送钱送财产给公主,违反规定给长乐公主加倍,我私下里很不理解。”

    李世民听了很不高兴,回家把这事说给长孙皇后听,长孙皇后说:

    “我听说陛下特别器重魏征,不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器重他。

    今天知道魏征对你说的话,原来他总是以仁德大义提醒陛下,这真是为国家尽心尽责的忠臣啊。”

    李世民于是减少给长乐公主送财物,并赏赐魏征帛缎四百匹,铜钱四百缗。

    长孙皇后也派太监抱着一摞绸缎去送给魏征,并且让那个太监捎话说:

    “听说你为人正直,现在见识到了。

    盼望你一直保持下去,千万别也变得世故圆滑啊!”

    魏征进谏不怕激怒李世民。

    李世民有一天退朝,回到家中,一脸怒气对长孙皇后说:

    “我总有一天要杀死这个乡野村夫!”

    长孙皇后说:

    “你说的乡野村夫是谁?”

    李世民说:“就是魏征啊!他总是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

    还在朝廷上守着大臣羞辱指责我,所以我必须杀死了他,才解我心头之恨!”

    长孙皇后听他这样说,什么话也不说,直接走出去了,李世民觉得她这次好奇怪。

    不一会,长孙皇后又回来了,她穿了一身官员上朝的官服,重新进了屋,像朝中大臣一样,拜了拜李世民说:

    “臣贺喜陛下!

    臣听说皇上英明,朝臣才敢耿直。

    如今朝廷中有个耿直的魏征,是因为有个圣明陛下,他这种人才能存在。”

    李世民听了恍然醒悟,转愤怒为喜悦,对待魏征礼遇优厚和当初一个样。

    长孙皇后最喜爱看书,梳妆和管理后宫以外都挤出时间看书。

    她从书上查阅古今妇女得失对错的典故,编写成了女子言行修养准则十三卷。

    她去世后,才由相关部把这事告知李世民。

    李世民阅读长孙皇后编写的女则十三卷,一边看一边哭。

    李世民对大臣们说:

    “古人说四十不惑,四十左右就不能动不动就伤心流泪了。

    但我从此回到后宫家中,再也听不到她的劝诫嘱咐了。

    失去一个好的贤内助,所以时常悲伤流泪。”

    李世民宣诏追谥长孙无尘为文德皇后,安葬在昭陵。

    按照长孙皇后遗愿,陵墓不占田地,建在陕西咸阳礼泉县九嵕山主峰上。

    以后李世民又命人在皇宫庭院建造一座瞭望台。

    他时常登上瞭望台,遥望九嵕山昭陵的方向。

    有一天,他和魏征一起登上瞭望台,问魏征:

    “你能望见昭陵不?”

    魏征看了好久,才说:

    “我视力衰退,老眼昏花,看不见。”

    李世民用手指着九嵕山说:

    “你看,就在那边。”

    魏征回答说:

    “我以为陛下远望的是先帝和太穆皇后的献陵,如果你说是昭陵,我早就看见了。”

    李世民马上明白了,魏征是在点醒他,别顾着思念长孙皇后,忘却国家社稷大事。

    李世民一边放声大哭,一边下令让人拆除了瞭望台。

    从此他再也不天天瞭望昭陵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