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隋末风云
仁寿四年,隋文帝驾崩,太子杨广登基为帝,改年号大业,封太子妃萧氏为皇后,母仪天下。
杨广登基后,萧皇后随帝临朝,是为“两圣临朝”。
萧皇后出身顶级门阀之一的兰陵萧氏,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萧皇后待字闺中时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通医术,颇知占侯,乃是隋文帝亲为当时还为晋王的杨广选出来的王妃,又深得杨广的宠爱和敬重。
当朝官员虽在底下窃窃私语,可两圣临朝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
杨广登基不久后,大病一场,自此精力大不如以前,朝政渐渐偏落到萧皇后身上,偏萧皇后的做法让朝臣们寻不出错处来——萧皇后把太子杨昭带在身边,杨昭素有贤名,朝臣们在意识到萧皇后并没有做女帝的意向后,对此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说到底,还是萧皇后颇有威名,便是如杨公杨素这位有辅佐隋文帝建国立业的谋略,并且有平定杨谅的功绩的两朝权臣都愿对萧皇后俯首称道,隋文帝其他尚存的子孙都多有折服……总总情况下,萧皇后如此作为早已是势不可挡。
大业二年,朝堂稳固,杨广欲开通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用来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的全国的统治。
在御书房里,朝臣们讨论这件事。
萧皇后也就是林笙笑着说:“这是件为国为民的好事,至于动用民力——征用民工是一部分,各州各府的犯人也可征用。据我所知,全国各地的犯人加起来也有数十万之多。倒也不怕他们趁机滋事,凡是死刑犯可以此挡死刑,改判有期徒刑,而判有期徒刑的可以此抵刑期。另外,征用的民工以此抵赋税和徭役,表现突出者亦有奖励,若途中有不幸为国捐躯的,朝廷负责为其家人发放抚恤金。至于具体怎么来实施,你们再具体讨论定个章程下来。”
“圣人仁慈。”已经官拜司徒,太子太师的杨素对着坐在龙椅上精力不济昏睡过去的杨广拱了拱手。说实话,萧皇后代理朝政,让杨素真的松口气,他的名望和地位已经到了极限,尽管他本人没有异心,可当权者素来忌讳功高震主者,文帝再是个明君不也是如此。
至于萧皇后,杨素看不透,但不妨碍他知道自己不会被对方忌惮,相反……杨素把目光落到太子杨昭身上,萧皇后还为他找个位可以继续辅佐的储君。
大业二年,除了大运河始建外,还发生了两件了不得的事儿。
七月里太子杨昭大病一场,断断续续半个月才痊愈,紧接着八月里杨公杨素又跟着病倒了,林笙带太子亲临杨公府。
奇迹般的眼看就回天乏力的杨素清醒了过来,对着林笙和太子杨昭忍不住老泪纵横。
说实话,杨素是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可这时候也是橘子皮老头了,看他哭成这样也怪可怜的,林笙开玩笑地说:“看来老天是不愿意收走杨公了。”
太子杨昭默默掏出手帕递给杨素。
士为知己者死,到杨素这儿也差不多了。
大业三年,萧皇后四十千秋,不仅各地世族阀门纷纷前来长安庆贺,邻国也有使者前来祝寿。
在此期间,林笙见到了唐国公李渊和他的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说起来李渊和杨广是两姨兄弟,隋文帝的皇后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因此隋文帝对李渊很看重,在开皇年间,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如今正任荥阳郡太守。
哦,还得说一句,这就是传说中的唐朝开国皇帝。
林笙把目光转移到十八岁的李建成和八岁的李世民身上,李建成仪表堂堂,态度不卑不亢,林笙欣慰地看着他,对李渊说:“叔德把建成教得好,昭儿在我跟前都说过好几次了,若是可以,我倒是想叫建成留下来跟着昭儿一起学习了,也好叫昭儿有个伴。”
李渊自是求之不得,至于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呵呵,那就不管林笙什么事了,只要隋朝在一天,李渊就是臣,林笙就是主子。
邻国各有使者来,偏偏少了高句丽。
林笙坐在上首,表情莫测。
翌日,林笙在御书房提起了高句丽,此时的高句丽占据了辽东大部,是东北地区一个比较大的国家,和隋朝的关系经过隋文帝时一次的虎头蛇尾的出兵变得非常紧张。高句丽野心不凡,侵略辽西,直接给隋边境带来不安和危害,另外非但如此,近年来还不往隋朝进贡,林林总总而言,对高句丽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
林笙觉得现在是时候了。
黄门侍郎裴矩奏告:“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也就是说高句丽政权所占之地往上追溯到西周之前,下至魏晋时期,都是属于本国的领土。
林笙眯起眼睛,倒不是为了所奏告的内容,而是为了奏告之人。裴矩,出身名门裴家,在朝野上颇有名望。在这里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若是说起来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邪王石之轩来,那就不陌生了吧?
林笙原本就没指望这次只是穿到了正史上,可等听到本朝存在四大门阀(李阀,宋阀,宇文阀以及独孤阀),江湖上还有个颇具名望的慈航静斋后,林笙就知道她到了哪里。
所以知道裴矩的另一重几乎没有其他人知道的身份,也就不奇怪了。不过据林笙所知,裴矩家中亦有出身名门的妻子,在外石之轩却能得慈航静斋上一任圣女碧秀心‘以身饲魔’,两人还生了个女儿……如此玩精分玩的如鱼得水,到最后玩脱了,真成精神分裂了。
林笙轻飘飘的把目光从裴矩身上掠过,饶有兴致的说:“昨儿我和圣人打了个赌,我告诉他不出三年,我便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高句丽。圣人开怀大笑,说我竟是说起了醉话。我知道,现在说给你们听,怕是你们也当我是白日做梦。如此,我也不妨和你们打这个赌,若是三年内拿不下高句丽,我就自请避回后宫,从此再不过问朝政好了。”
“皇后娘娘,请三思!”
“就这么说定了!”林笙拍板,把人都撵走了,让杨素留下。
杨素对林笙之言半信半疑,可见林笙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皇后娘娘可有了良策?”
“良策么,是有,此事还得拜托杨公了。”
杨素都做好了林笙让他派人去刺杀高句丽王的准备了,结果林笙只是让他召集各地有名望的商人进长安。
“啊?”这都是哪里跟哪里?
“您只管听我的,等见了成效您就会明白了。”
大业三年,萧皇后召见各地有名望的商人,后,隋边境与高句丽贸易往来日渐繁茂,源源不断的珍品被输送到高句丽,在高句丽上层掀起了阵阵奢华风,风气日渐传染到高句丽皇室,皇室尤为钟爱。
在高利润的吸引下,隋朝的商人们冒着风险从海上带着货物抵达高句丽,受到了高句丽皇室的隆重欢迎。后,从隋朝带过去的货物从奢侈品渐渐过渡到衣食住行各方面,就是连米粮都偷渡过去,因而高句丽的金银源源不断的进了隋朝商人的腰包。与之相对的,高句丽的赋税不断加重,以供上层人士挥霍攀比。
民怨滋生,粮食减产,高句丽仿佛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毕竟他们可以用在他们看来非常低廉的价格,从隋朝买来更美味的粮食,不少高句丽上层人士为此还沾沾自喜。
渐渐地,隋朝商人往高句丽输送的粮食量从所占总用量的一成,增加到三成,最后变成了七成。当然,价格也随着比重的增加而不着痕迹的增加着。
等到高句丽王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想要切断交易时,已经来不及了,光靠本国民力所产的粮食产量,早已不足供给了。
此时,三年之期将至,恰逢季度交易,林笙大手一挥,商人们又狠狠搜刮了高句丽上层的仅剩不多的油水后,全面从高句丽撤离。
雪上加霜的,因为高句丽上层无情的剥削和压迫,高句丽民不聊生,最终国都平壤城爆发了大规模的民变,紧接着各地民变四起。
等到林笙接到了高句丽婴阳王的求救信时,平壤城里大多数上层已被农民军屠杀了,皇室中人也未能幸免。
林笙把婴阳王的求救信让几位大臣们传阅了,信上说若隋朝派兵镇压高句丽的民变,高句丽愿年年进贡。
林笙托着腮懒洋洋地说:“婴阳王真是会审时度势。”当初高句丽攻辽西,隋文帝准备兴全中原之兵问罪时,高句丽王立马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于是得到赦免。这种行当,在林笙这里可行不通。
“为了显示我大隋朝对属国的怜惜,我倒是想派兵,可我和诸位有言在先,如今三年之期未至,怎么好食言呢?” 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