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公主啊您慢点飘,微臣荷包吃不消 > 第28章 辽国上下不要脸,顶着白眼死要钱

第28章 辽国上下不要脸,顶着白眼死要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求和是辽国派人去大启求的。

    和夏国杠上,是辽国自己贱皮子想要军事勒索大启没成功,反而惹怒夏国而导致的。

    他们怎么有脸说成是为了大启把夏国拦在边境上的。

    满脑子道德仁义,满口之乎者也的大启使臣们都被恶心坏了。

    沈如星在心里摇摇头,但脑子却警觉起来。

    连脸都不要了,辽国怕是要在岁贡上大做文章。

    沈如星所料没错。

    辽皇自爆家丑后就不开口了。

    他面含微笑把自己摆成一座雕像。

    辽国的使臣开始耍嘴皮子,你一言我一语把要求提了出来。

    讲到最后,翻来覆去就一句话。

    辽国想要每年三十万缗的岁贡,外加公主和亲。

    如能达成,他们会即刻派遣使臣去开封签署议定书。

    这个条件,与一开始大启猜想的十万缗岁贡相差甚远。

    他们还真敢在这种节骨眼上狮子大开口啊。

    要钱不要命的夯货,穷疯了吧这是。

    大启的一众官员都无语了,跟毫无逻辑的人和谈最伤神。

    有些个不拘小节的官员还忍不住暗暗翻了翻白眼。

    沈如星没回应,只是简简单单地起身整理衣物。

    大启的使臣们心领神会,也纷纷起身整理,做出一副谈不下去立马离席的样子。

    沈如星冲着辽皇拱手,“辽皇决意如此,那我大启只好做壁上观,等着夏国和您辽国把休战的条例理清了,再来分辩。”

    夏国打辽国,本就是憋了一肚子冤枉气,休战只不过是因为打不动了,而不是不想打辽国了。

    说句实话,如果辽启两国打起来呢,夏国会帮谁?

    三国都在观望,现下打起来的双方肯定就是最不讨好的双方。

    辽国年轻的小皇帝装得再高深莫测,他实际上的阅历还是太浅。

    他以为用个武人逞一把勇,用个家丑讨一波同情,他狮子大开口的条件大启就会同意。

    政治不是扮家家,最后还是实力说话。

    大启不是夏国,家底厚也不怕打仗,一旦拖长战时,辽国是绝对讨不到好处的。

    辽皇显而易见地急了,“贵客请留步,条件可以再谈。”

    沈如星没回座位,直截了当的表示,大启同意和谈,条件很简单。

    “其一,岁贡一年十万缗,钱不够,物资凑,以当年大启物产富余品项为调整。”

    沈如星说一句停一刻,辽国的使臣记录一句,脸阴一分。

    十万缗,那不是零头的差别,是数量级的差别啊。

    大启砍价的功夫,绝了。

    “其二,大启适龄公主俱已定亲。辽国如果要和亲,大启只能用郡主替代。”

    辽国人听到这里,觉得还行,他们不在乎公主郡主,只在乎嫁妆,结果听到下一句就直接要翻脸了。

    “其三,郡主出嫁只带娘家的嫁妆,大启不准备配备国礼的嫁妆。”

    不要嫁妆的话,谁要娶大启的女人啊。

    娶个心不在辽国的女人,还要供养着,这个太不划算了吧。

    “其四,如果辽国非要和亲郡主配备国礼的嫁妆,等价从岁贡里扣除。”

    听完整四条,辽国人觉得可以歇菜去了。

    说起来洋洋洒洒一大堆,其实综合起来就一条。

    大启只愿意出十万缗的岁贡,而且这十万不见得都是真金白银。

    他们不知道的是,公主定亲这个是大实话。

    长公主被小皇帝赐婚后,没了顶缸的公主在前面了。

    太后急赤白脸地给端仪公主找好了驸马,连个相亲宴会都来不及办,就挑了个李家的儿郎。

    而郡主只带娘家嫁妆,这个是和辽国多年打交道的经验。

    辽国人贪财,图钱不图人,每次要和亲公主,就是为了多占点儿嫁妆。

    那郡主的娘家嫁妆,是芝麻还是西瓜,值多少嫁过来之前能有人知道吗?

    你不是图钱吗?你图啥,我不配备啥,公主郡主不就都保住了吗?

    沈如星和其余大启官员态度很坚决。

    这点上面,大启的官员心还是很齐的。

    有些事情不好随便放开口子,不然的话,后患无穷。

    这还没正经和辽国开战呢,公主和亲一旦坐实,大启就会脸面尽失。

    不论辽国的人亮肌肉还是扮可怜,他们一概只说,钱只有十万,多的没有。

    辽皇无奈,用了缓兵之策,说先考虑考虑,等大启使臣回开封的时候,会派使臣直接去签署议定书。

    沈如星也清楚,今日辽皇是定不了决策的,辽国太后还没做决定呢。

    大启众官员拜别辽皇,颇感轻松的回到驿站。

    和谈的第一步亮底线算是顺利完成了。

    沈如星和众大启官员商量了一下明日的行程。

    然后他回到自己的屋里,长叹一口气。

    其实那十万缗的岁贡,他认为也不应该出。

    没出使之前,朝中的主和派又大放厥词,一副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算大事的样子,辽国要多少给多少就是。

    世家大族的主和派向来喜爱慷他人之慨,岁贡又不用他们世家出钱。

    岁贡出自国库,每年三十万缗,那大启的国库就会不充盈,想要国家收支平衡,大启百姓就得遭受赋税加重的苦难。

    怕就怕辽国欲壑难填,如今尝到了勒索的甜头,会不会变本加厉。

    朝中主战的声音还是太弱,不敢应战,就没有拒绝岁贡的勇气。

    沈如星摇摇头。

    靠耍耍嘴皮子得来的顺利,也没什么好值得庆贺的。

    只有国力强盛,兵力强大,才能把一切强盗行径拦在门外。

    沈如星的想法很跳跃,他脑子一转,忽而想到小皇帝。

    大启的小皇帝和辽帝相比,岁数小了两三岁,聪慧还是聪慧的。

    但从辽帝能亲自到边境和大启会谈来看,他的胆识和计谋不容小觑。

    辽国这蛮夷地界,果然是个养育没脸没皮大胆货的地方。

    假以时日,就算没有辽国太后这等人物,辽皇自己也绝对能够成长为大启的心腹之患。

    就,要不要再加点儿功课呢?

    练练小皇帝的胆子和见识?

    目前的学习进度还是有点慢了吧。

    远在开封的小皇帝没来由的打了个寒颤,颇觉奇怪。

    六月天了啊,寒什么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