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邱大状商业侦探社 > 第10章 离谱的失业26

第10章 离谱的失业26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企业里的人力资源部门仗着自己的地位,不钻研专业也就罢了,作为传销组织的人力资源,居然不研究员工心理,还想立足?

    作为人力资源主管,在未摸透每个宿舍员工的特性之前,贸然在老员工面前夸奖新员工,这无疑是在给新员工制造麻烦。吴有才对这位主管的评价只有八个字:无知、幼稚、自以为是。

    带着满腔郁闷,吴有才吃完盒饭,然后爬上床蒙头大睡,以此逃避这场是是非非。

    在吴有才沉睡的时候,一只胳膊猛烈地戳着他,他疲惫地睁开眼睛,发现是小李子。

    小李子神秘地凑过来,环顾四周,看见大家都还在熟睡,就用一只手捂着嘴对吴有才说:“刚才我上厕所的时候听到黄继海对大家说你是张先生介绍过来的,有后台,所以公司直接提拔你做培训助理,他对此非常不满,想挑拨那些老员工一起来对付你,你要小心一点啊。不过,如果你真的有关系背景,别忘了照顾照顾我……”

    吴有才听着这些荒谬的言论,轻蔑地丢了句“无聊”,就翻过身去继续睡了。

    然而,小李子的话却在吴有才心中留下了一道痕迹。

    他心想,作为一个培训助理总比当推销员强吧?是不是就不用一个个打电话去欺骗自己的亲戚朋友了?如果目前无法摆脱困境,这倒也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于是,吴有才开始对这个新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默默地衡量这个选择的利弊。

    他想,如果成为了培训助理,就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知识和人脉,也许还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而且,这也不失为一个暂时安身立命的好选择。

    且不说那个张先生是否才华横溢,他的经历丰富,为什么会选择传销这种非法活动呢?

    吴有才对此感到困惑,并希望与他深入交流,以挽救一个误入歧途的人才。

    他盘算着下午的培训将有机会私下与张先生交谈。

    然而,下午上台演讲的并不是张先生,而是另一个总监梅先生。

    从外貌和气质来看,梅先生要逊色很多,吴有才实在提不起兴趣听他的演讲。

    梅先生先让大家做了一个杀人游戏,吴有才不幸抽中了杀手的牌,但实在打不起精神去演戏。

    那些年轻人们都很兴奋,争先恐后地假扮杀手发言,而吴有才这个杀手却一言不发地坐在角落里,没有人注意到他,也没有人怀疑到他。

    游戏做完了,梅先生吹嘘了一下自己的履历,具体是什么吴有才记不清了,好像说自己是哪个大学的博士。

    如果是博士学历的吴有才,那也不奇怪,毕竟中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博士水平也未必比梅先生高明多少。

    但是,作为同级别的总监和培训讲师,与张先生相比,他怎么就差那么多呢?

    唉,这个虚无的头衔,让吴有才又想起了第一场面试“绿色运营官”的场景。

    他发现现在公司的头衔真是五花八门,廉价的就像地摊货,似乎是人就能叫总监。但是,头衔真的能代替实际水平吗?

    然而,又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去磨练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呢?

    家都争先恐后地抢时间去攀登通往头衔的梯子,前仆后继,你争我夺。

    每一个坐在梯子顶的人都显得摇摇欲坠,因为梯子下面还挂了那么多的垂涎者。这种追求头衔的竞赛让吴有才感到厌倦和困惑,他开始怀疑这个梯子和头衔是否真的能代表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和价值。

    吴有才一边疑惑张先生的去向,一边时不时地听一下梅讲师的高论,不听倒也罢了,听后实在是忍俊不禁,好几次都差点笑出来。

    比如,有个人举手问:“我们的行业违法吗?为什么我们要躲起来,不能光明正大地开展业务?”

    梅讲师滔滔不绝地解释道:

    这个行业政府不是一开始就禁止的,政府先是放开、然后禁止、现在调整为限制,是从地上转入地下,这是政府的策略。

    从民生的角度让改革开放时没抓住机会致富的人富裕起来,为了平衡富裕阶层不至于心理不平衡表面要打击限制我们。

    这是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政府为了加入wto被迫答应了外国人的条件,让他们的产品在中国做直销我们才可以加入wto,但我们自己不能参与做直销。

    大量的外国产品涌入中国市场,对国产产品造成强烈冲击,国有经济面临崩溃,为了扭转和控制这个局面,中国必须采用这种地下销售方式和外国人竞争。

    我们的产品都是草为公司贴牌的,实际上是国内生产的国货,这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政府要想禁止,早禁止了,为什么我们还存在?报负面新闻目的就是好让那些胆小的人,不来看不敢做,维持生态平衡,不让过多的人来从事今天行业,保持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不让它发展过快过速。

    这是宏观调控,保证行业良性发展,就像现在政府调控房地产,政府真想调控房价还不容易?

    为什么新闻每天报道说调控房价房价就是下不来?

    改革开放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政府还没想清楚到底应该怎么管理这个行业,也是一张一弛。

    等什么都明确了,哪还有钱赚?

    那些改革开放初期发了大财的不都是在这种模棱两可、法律空白的地方比别人看到了先机吗?

    只要先赚了钱,等政府法规规范了及时改行再做其他行业,那些出了问题被抓的都是没有紧跟风向标,政策转向了还按原来不规范时期模式运作的人。

    这方面我们都有专门的研究员在研究行业走势,大家是同舟共济,如果有一天政府彻底禁止时我们再改行做其他的,到那时我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只要我们有眼光,走得及时不就行了?所以说,看一下那些发大财的人,都是有胆识的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