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热闹的三道梁
“小黑!”当福妞看到自己的哥哥和小黑从树林中走出来的时候,脸上担心的神情顿时消失不见,笑着朝他们跑去。
小黑松开许建国的衣角,任凭福妞紧紧的抱着它,直到把小黑搂的直翻白眼才松开。
成功逃离福妞死亡拥抱的小黑,窜到了文思甜的身旁,先是分别在她和大丫、二丫的身上蹭了蹭,表示不用担心之后,这才将狗头放到了文思甜的怀里,用鼻子拱了拱稳稳的小手。
毛茸茸的触感顿时引得小家伙咯咯直乐,一家人被小黑悲伤情绪所感染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云开日现。
许建国看了看手表,此时已经快要到下午的三点半了,他招呼了一声之后,几人便重新上路,终于在四点之前,来到了三道梁村的村口。
几人站在半山腰处看着山下炊烟袅袅的小村庄,心中异常的宁静平和。
可这种宁静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便淹没在了导游福妞小朋友的叽叽喳喳声中。
只见她站在半山腰,小手左指一下,右指一下,不断的向大丫和二丫介绍着自己小时候去过的地方。
“大丫姐你看,那里是我和哥哥种田的地方!”
“那棵大树是我和石头哥玩泥巴的地方。”
“那边……”
许建国看着眼前这美好的一幕,搂住了文思甜的肩膀,笑着说道:“走,回家!”
“嗯,回家!”文思甜和许建国对视了一眼之后,也笑着点头说道。
当一家人出现在村子里的时候,消息很快便传开了,三道梁村四面环山,总共也就一百多口人,而且进村的大路只有一条,只要是有人进村,第一时间就会被村里人发现。
“二大爷、三婶、老嘎叔、春妮姐、大壮哥……”许建国一边朝着家的方向走去,一边和路上遇到的人问好,包括三个丫头在内的所有人,每个人手上都拎着不少东西。
甚至就连小黑都没有逃过,它犹如丝绸之路上的骆驼,身上驮着好几个布口袋,跟在文思甜的身边。
“你是建国?”
“妈呀,许建国回来了!”
“建国回来了!”
此时李满仓正在家里准备吃饭,村里今年的秋收已经完成,在许建国发明的新式沤肥方法的帮助下,三道梁村的粮食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在三道梁村有个习惯,秋收之后没啥活干的情况下,村里人家一般都是每天只吃两顿饭,几个月下来可以省下来不少的粮食和柴火。
真要是晚上饿了,顶多也就是烀或者烤个地瓜、土豆,要不就是啃个萝卜啥的,反正睡着了也就不饿了。
现在在龙夏国的东北地区,还有很多人家依旧保留着这种习俗。
李满仓刚拿起筷子,就听见院子里响起了“咣咣咣!”的砸门声。
他眉头一皱,立刻翻身下炕,趿拉着布鞋就往院子里跑,他之所以着急,是因为担心李大山那边有事情发生。
自从老爷子身体出现问题之后,一直都是由他和李二牛两家人进行照顾,每家一天给老爷子做饭。
而在农村,但凡是敢这么敲门的,必定是有大事情发生,所以他不自觉的就联想到了李大山那头,担心老爷子是不是出啥事儿了。
李满仓前脚刚出屋,后脚他的大儿子李鑫,还有小儿子李磊就跟了出来
“哗啦”一声,李满仓将院门打开,发现门外站着的是大队会计李长兴家的小儿子李玉强,也就是当初晒谷子的时候,和许建国搭伴巡夜的那位。
李满仓焦急的询问道:“玉强,出啥事儿了?”
“满仓叔,建国回来了!”李玉强满脸惊喜的说道。
“谁?你说谁回来了?”李满仓双眼瞪大,用有些颤抖的声音问道。
“建国,许建国回来了!”
“真的,你小子可别熊我!”
“我哪敢啊,真是建国,我都没来得及跟他打招呼呢,就跑来通知您了!”
“走走走,快带我去看看!”李满仓脸上顿时露出了激动的神情,拽着李玉强就往外走,只是没走几步,他又再次返回了院子,对着还愣在原地的两个儿子说道:“石头,去和你娘说,让她再炒几个菜,建国回来了!”
“金子,赶紧去你大山爷爷家,告诉你二牛叔一声!”
“好嘞,我现在就去和娘说!”李磊率先开口答应道,接着便转身朝着屋里跑去。
李鑫也开口说道:“好,我马上去!”
说完之后,李满仓一手扶着门框,一手提鞋,接着便小跑着奔向了村口的方向。
此时许建国一家已经走到了大队部门口,在他们的身后还跟着男女老少几十人的队伍,队伍里面有不少人甚至还端着大海碗,边吃边跟着看热闹。
而这一路上,许建国负责给男的发烟,文思甜则负责给妇女和孩子发糖,整个三道梁村突然就热闹了起来。
并且随着消息的扩散,还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向着这边聚集。
要说传递消息最快的,还要数村里的小孩子,今年是1962年,老百姓们的生活依然艰苦,孩子们平时想要吃块糖那都是奢侈,可是文思甜出手就是大白兔奶糖,孩子们高兴的就跟过年似的,接到糖的孩子满村子嚷嚷,很快所有的孩子就出动了,家长想拦都拦不住。
而福妞也在一大群孩子里面找到了几个她以前的小伙伴,当她将大丫和二丫介绍给众人之后,孩子们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时不时的还会发出阵阵笑声。
三道梁村的人口不多,搁现在来说就属于很小的村庄,整个村子里除了像李金龙和李金虎家那种极个别的混蛋家庭之外,剩下的村民们关系处都很不错。
所以许建国也愿意在自己有能力之后,让大家跟着沾沾光。
正当他从兜里掏出第四盒中华香烟准备拆开包装的时候,李满仓和李二牛两个人分别从村西头和村北头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