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轰动整个朝堂
晚上谁都没有走,李世民,李渊,跟着那两个干活的人在一个小屋里不知道喝了多少,最后李世民是被两个人搀扶出来的。
最后李渊看着被搀扶出去的李世民,叹口气道:“现在这小子也知道了儿子比老子厉害的苦了。”
长孙皇后在旁边笑了笑道:“本来是好事,但是对于要强的人来说,心里还是有点过不去的,再说二哥的心里也为恪儿感到骄傲的。”
一个人站在李渊的旁边道:“咱们家出来这么一个妖孽,也算上咱们家的福气了。”
长孙皇后歪着头笑道:“大哥,你家老大在学院里听说考得不错,这小子也有出息了。”
那个人笑道:“那是,你们家出来一个妖孽,我这边也不能差了啊。”
另一个人过来撇了撇嘴道:“可拉倒吧,要不是恪儿找人拎着耳朵教,你家那小子能学好。”
李渊也在旁边道:“怎么的,看你家那小子现在对恪儿出的那几部小说感兴趣,听说自己也要出书了?”
那个人挠了挠头道:“老爹,那小子就是抄,完了还抄不明白,这不恪儿走之前给他留下了大纲,让他自己去编,天天也不出屋,也不知道写什么样了。”
李渊摇了摇头道:“咱们家能有恪儿是咱们的福气,看看他这身边的这些孩子,哪个没出息啊,也省了咱们不少事。”
说完抬脚往外走,一边走一边道:“马上在给我派人,必须保护好我大孙,还给我放出风去,就说是我说的,如果再有人敢对我孙子动手,不管是谁,全家抄斩。”
长孙皇后点头应了一声,也跟着杨妃往外走,但走的时候,还是对李秀宁交代了一声,让她抓紧收拾,天要冷了,今年冬天先去芙蓉园,等明年这里建好了再回来,又指了指刚刚那两个人,也让给他们都过去。
回到皇宫,长孙皇后和杨妃刚刚进入太极宫,想着看看李世民怎么样呢,就看到李世民板正的坐在书案前,看着进来的两人。
长孙皇后好奇道:“怎么没喝多?”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喝多了,但那点酒没有醉,刚刚也算是发泄一下吧,你们看看吧,这是恪儿发给我的。”
长孙皇后和杨妃接过来一看,都好奇地转头看李世民,李世民道:“我也想着让户部和礼部就调查调查,这方面的事,咱们都从来没有注意,现在这小子提出来了,就得好好调查调查。”
杨妃摇了摇头笑道:“这小子发给你这个,一方面是想用你的手推行成亲年龄,一方面是为了长乐那丫头。”
一听杨妃这么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就愣了一下,马上两个人就笑了,长孙皇后道:“可不是吗,这小子是真的谁都算计啊,但如果这小子说的是真的,那么就不能让咱们家的丫头就冒这个险,就是恪儿都不能同意。”
李世民黑着脸道:“小兔崽子,有什么事就不能直说,还拐弯抹角的,真是烦人。”嘴上埋怨李恪,但是脸上则笑呵呵的。
在唐朝有规定“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第一个是因为医疗条件差,并且疾病传播快,所以新生儿的成活率不高。
第二个就是医疗条件跟不上,一场瘟疫就能夺走无数人的生命,这就造成总体的人群寿命短。平民跟皇家都一样。
而因为李恪的出现,现在这方面有所改善,最起码在能保证温饱的情况下,也能更多地去解决其他的问题了,比如这个医疗问题,现在也被李恪给改善不少,通过大唐医学院,因为有药王在,再有之前编制出来的药典,现在在大唐书院就能买到,下面的各个府衙也都有,因为有了这个药典,下面的很多疾病都能得到治疗。
因为这本书的编纂人是药王孙思邈,所以在开始在大唐书院售卖的时候,就被抢疯了,药王的名号在大唐谁不知道啊,听说是他编纂的药书,那谁不想留一本啊,想着自己家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好查查看,有没有治疗的办法。
第二天上朝,李世民先是把土豆拿出来了,轰动了一下,随后又人户部,礼部调查现在大唐女子结婚后,生育和健康情况。
没两天,等这两部把数据在朝堂上宣布的时候,整个朝堂的人都惊住了,因为这个数据太吓人了,没想到早婚有这么大的危害啊,不管是对新生儿还是孕妇的伤害都那么大。
李世民也在朝堂上宣布了,所以大唐女子和男子,都必须按照新办法执行,第一个,女子必须到18岁才能结婚,男子必须到二十岁才能结婚。
第二个,结婚的双方必须到当地的府衙办理登记,必须在结婚前办理。
第三个,大唐律法对于这个最初最新个规定,也必须通报整个大唐,必须让整个大唐的人都知道,完了再让药王出具一份危害说明一并传达下去。
李世民安排完,就来到了后宫,一进来李世民就说道:“还真让这小子给说准了,没想到里边的事这么大,数据太吓人了。”
说完把户部和礼部给的数据让长孙皇后和杨妃看,等两个人看完了,长孙皇后道:“之前让女子结婚,也是因为社会上男子太少,不得不这样,但是现在条件好了,就得有所改善。”
李世民点头道:“是啊,现在知道了就必须改变,但这小子是怎么知道的?他知道了为什么不早说。”
杨妃道:“他早说了,你就能办吗,不要忘了,如果没钱,没粮食的支撑,这个根本就行不通的,就是他提出来也一点水花都没有。”
李世民跟长孙皇后都明白杨妃说的什么意思,下面的人有钱了,有粮食了,那对于看病来说就简单多了,最起码不用因为吃而去耽误看病的时间,有钱了就能看得起。
而在外面,现在整个长安城都在讨论土豆和成亲的事,不管是大臣官员还是街角的大爷大妈,一个个的都在讨论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