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更加稀薄
从此,也就再没有一个凡人,会被抓到离家千里万里之外的仙宗,为了跟自己毫不相关的灵药耗费一生的光阴。
山泽国,永原城内。
李家宅邸。
李家,著名的武学世家,在几百年前举家迁移到此城,并且一举成立了李氏商行。
经过整整三百年的发展,李氏商行已经成为了山泽国俗世内的一个庞然大物,势大力强。
这天,家主李云流在外忙完了一天的事务,正欲回家休息,但刚踏进自家大堂,就看见了一个陌生的年轻身影。
“回来了?”
来人眉目如画,玉树临风,帅得那是一塌糊涂。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李云流根本不认识他。
“什么人?!”
他高呼出声,随着他的呼喊,很快,从各处窜出的人马包围了这个地方。
“喊什么喊,我是你祖宗。”
“来就是告诉你们,如果想的话,可以把姓改回楚了。”
“改姓?”
李云流有些疑惑的注视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但很快,他的瞳孔微缩,反应了过来。
“您您是,钧祖?!”
楚钧笑着点了点头。
从小到大,老一辈的人都会告诉下一代,他们原本并不是李姓李家,而是楚姓。
并且,楚家有仙人在世,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异国他乡,就是楚家仙人为其考虑,以防他们受到仙人争斗的牵连。
等到仙人再次来寻时,也就说明楚家仙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也就可以改回楚姓了。
“楚家后人,恭迎钧祖得胜而归!”
李云流单膝跪地,大声道。
“行了,就是这么个事。”
再次轻点头颅,楚钧的身形从此处凭空消失。
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即便这些人是楚玉兰的后人,他却也有着很强的陌生感。
在来这之前,楚钧打听了李家的情况,也知晓他们混得十分不错。
到了现在,向山老祖都归西了,也再没有人会来找他们的麻烦了。
对这些越来越陌生的后辈,他也是时候彻底放手了。
天地之间的灵气浓度变得更低了。
在从地下避难所出来之后,楚钧有着明显的感受。
比起三百年前,他们刚刚进入避难所时,外界的灵气浓度又差上了一截。
仅仅三百年就能有明显的感应,这是否意味着,灵气消退的速度在加快?
“点数分配完毕,您目前的点数分配是:力量:60,悟性:223,气运:521。”
在避难所的时间里,因为害怕被向山老祖在某种“机缘巧合”之下找到,所以楚钧将所有点数都加到了气运之上。
现在,他前两项数据加起来都和气运差了一大截。
“嗯向山都死了,气运倒是可以缓缓,不用再加得这么狠了”
回宗的路上,楚钧喃喃自语道。
现在看来,加悟性似乎优先级也不高。
虽然加完悟性之后,会提升感知能力,进而从侧面提升灵气的吸纳能力,但这对于灵气已经非常稀薄的当下收益是相当小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灵气都已经这么稀薄的,你吸纳能力再强也只是杯水车薪。
“那我该怎么飞升呢?”
按这个灵气稀薄的速度下去,搞不好再过个万年,这方天地就真的一点灵力都没有了。
在地下的三百年里,楚钧想了很多很多。
而到地面之后,灵气的稀薄速度加快,又仿佛给了他某种启示。
飞升,既然能够飞升,就说明飞升之后肯定能达到新的地方。
大乘和大乘之上的修士,都不在这方天地之内。
那他所在这方天地的灵气稀薄,会不会跟他们有关呢?
等到灵气稀薄得根本不足以增进修为之后,他又用什么方式飞升?
答案只有一个。
以力破天。
通过肉体层次的加点,直接用肉身突破这方天地的界限,到达上层。
在这地下三百年的时光里,由于地下几十人共享灵气的缘故,他也就堪堪到达金丹一层的顶峰。
而越到后期,修炼想要晋升的难度也就越大,灵气又在加速稀薄,楚钧估计,有很大的概率,他在灵气完全消失前是到不了大乘的。
那也就是说,想要飞升上界,只有以力破天这一条路了。
既然如此,就不得不早做准备。
确定了这一基础路线后,楚钧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加点计划。
取消将全部点数梭哈到气运上的做法,他打算着重加点力量,气运次之,悟性就暂且放一放,等到飞升上界之后再做打算。
回到宗门之后,楚钧花费了三年时间,想方设法进一步提升了高阶聚灵阵的效果,并取得了成效。
但在大环境的限制下,这一项举措对于众人的修为提升仍然不是很大。
在三师兄冷锋的带领和经营下,新生的霁云宗也逐渐恢复了一定的规模。
最开始,由于向山带来的“后遗症”,加入霁云宗的人寥寥无几,都害怕再次重蹈覆辙。
但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霁云宗内一切正常,确实也没有再搞什么幺蛾子后,入宗的人就逐渐多了起来。
毕竟,四名金丹期修士的影响和号召力是巨大的。
又有无垢神体的名声在,即便是在向山老祖死后,霁云宗的高层战力仍然是天下第一。
如今,为了彻底将霁云宗的衣钵传承下去,掌门大幅放宽的入宗修行的限制,几乎是只要有心,都能入宗修行功法。
修行的氛围也不再像以前那般具有功利性,虽然待遇也下降了一些,但是却显得更具有关怀性了。
掌门冷锋明显是那种责任感很强,需要手头有事情做的人,在从避难所出来以后,他又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但是,他的大限,却也快到了。
掌门和四师姐,原本就只比向山老祖小上个六七百岁左右。
这多出的六七百年时光,又有三百年用在了地下避难所里。
他们俩剩下的时间,也就那几百年了。
终于,三百二十一年后,这一天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