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内家拳演义 > 第85章 调息

第85章 调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原文)五则

    练形意拳术有三层之呼吸。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

    第二层练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腭等规则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不同。前者手足动作是调息之法则,此是息调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乎内外也。此二层之呼吸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是为练气化神之理也。

    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两层之意又不同。前一层是明劲,有形于外,二层是暗劲,有形于内。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无,非有非无,是为无声无臭,还虚之道也。此三种呼吸为练拳术始终本末之次序,即一气贯通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

    (介绍)练形意拳术有三层之呼吸。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周身三节折叠拧裹自然能够控制、引带呼吸,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

    第二层练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腭等规则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不同。前者外三合的周身三节折叠拧裹的动作是调息之法则,此是息调也,即用息(心力)调动周身三节。此时口鼻之呼吸,在二层呼吸中不过借此以通乎内外也(呼吸之气为外,通心之气为内)。此二层之呼吸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以呼吸之气引带心力到丹田与肾力交合。又名胎息。是为练气化神之理也。

    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两层之意又不同。前一层是明劲,用肺部呼吸,所以有形于外,二层是暗劲,用通心之气的心力呼吸,所以有形于内。三层呼吸时,心力已经强大,不用呼吸之气引带,心力已经不受呼吸控制,所以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不勉强)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由于心力下行与肾力交合形成一种状态,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无,非有非无,是为无声无臭,还虚之道也。到了化劲的呼吸,已经进入还虚之道,由阴之极的心力转换到阳之极的纯阳之功,内里的心意逐步融入身体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表象消失,心意皆无(并非没有心意,而是形成一种状态,不需要去刻意追求),全部转换为四肢百骸的纯阳之功。

    此三种呼吸为练拳术始终本末之次序,即一气贯通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明劲暗劲因为有外形动作的蓄发,为有;化劲时无形无式,无蓄无发,为无。

    (原文)六则

    人未练拳术之先,手足动作,顺其后天自然之性,由壮而老,以至于死。通家逆运先天,转乾坤,扭气机,以求长生之术。拳术亦然。起点从平常之自然之道,逆转其机,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其姿势:两足要前虚后实,不俯不仰,不左斜,不右歪。心中要虚空、至静无物,一毫之血气不能加于其内,要纯任自然虚灵之本体,由着本体再萌动练去,是为拳中纯任自然之真劲,亦谓人之本性,又谓之丹道最初还虚之理,亦谓之明善复初之道。其三体式中之灵妙,非有真传不能知也。内中之意思,犹丹道之点玄关、大学之言明德、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又与河图中五之一点,太极先天之气相合也。其姿势之中,非身体两腿站均当中之中也。其中是用规矩之法则,缩回身中散乱驰外之灵气,返归于内,正气复初,血气自然不加于其内,心中虚空,是谓之中,亦谓之道,心因此再动。丹书云:“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所以拳术再动,练去谓之先天之真意,则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谓之后天。以后天合着规矩法则,形容先天之真意,自最初还虚,以至末后还虚,循环无端之理,无声无臭之德,此皆名为形意拳之道也。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与气,以致满足,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此谓拳中之内劲也。其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之,人不知其所以然之理。因其理最微妙,不能不详言之,免后学入于歧途。初学入门,有三害九要之规矩。三害莫犯,九要不失其理(八卦拳学详之矣)。手足动作合于规矩,不失三体式之本体,谓之调息。练时口要似开非开,似合非合,纯任自然。舌顶上腭,要鼻孔出气。平常不练时,以至方练完收势时,口要闭,不可开,要时时令鼻孔出气。说话、吃饭、喝茶时,可开口,除此之外,总要舌顶上腭,闭口,令鼻孔出气,谨要!至于睡卧时,亦是如此。练至手足相合,起落进退如一,谓之息调。手足动作,要合于规矩,上下不齐,进退步法错乱,牵动呼吸之气不均,出气甚粗,以致胸间发闷,皆是起落进退、手足步法不合规矩之故也。此谓之息不调。因息不调,拳法身体不能顺也。拳中之内劲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之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之内劲也。丹书云:“以凡人之呼吸,寻真人之处”,庄子云“真人呼吸以踵”,亦是此意也。拳术调呼吸,从后天阴气所积,若致小腹坚硬如石,此乃后天之气勉强积蓄而有也。总要呼吸纯任自然,用真意之元神,引之于丹田。腹虽实而若虚,有而若无。老子云:“绵绵若存”;又云:“虚其心,而灵性不昧;振道心,正气常存”,亦此意也。此理即拳中内劲之意义也。

    (介绍)

    初学入门,有三害九要之规矩。三害莫犯,九要不失其理(八卦拳学详之矣)。

    三害,在李洛能形意拳论中已经介绍了。

    九要,都有其背后的道理,如果不明白九要背后的道理而只是作出九要的外形动作,那么依然练不出功夫。

    以前没有人能够用科学道理解释内家拳,所以只能以九要约束人体外形动作。在明白了内家拳原理的情况下,我建议大家把九要忘记了,不要再提九要,按照我所介绍了习练外三合的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就行。

    其实,即便是不明白背后道理的九要,大家也没有做对。身体如果被九要约束,就会形成六像,但实际上没有人打拳具备六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