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曝光觉醒年代,震惊诸天帝王! > 第44章 团结力量,众人一心,才能抵御外敌!

第44章 团结力量,众人一心,才能抵御外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与此同时。

    大汉王朝。

    元朔元年,司马相如从西南回到京城,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急着入宫面圣。

    天未透亮,他就在宫里碰见了包桑,迫不及待地询问:

    “陛下身在何处?”

    包桑满脸堆笑,冲着司马相如回答:

    “正在赏雪呢!请随我来!”

    只见汉武帝刘彻身披玄色披风,正望着银装素裹的场景出神。

    司马相如没有想到,东方朔居然抢先到达,正对皇帝说道:

    “臣诗兴大发,写下《雪赋》一篇,请陛下阅览。”

    汉武帝伸手接过竹简,迅速浏览一番,感叹道:

    “爱卿文采斐然啊。赏美酒!”

    “谢陛下!”东方朔话音刚落,司马相如笑盈盈地出声打断: “且慢!臣也要沾沾喜气!”

    汉武帝循声看过去,一脸的疑惑:“司马大人是何时回京的?”

    司马相如急忙上前几步,躬身回答:

    “回禀陛下,臣昨夜抵达京城,今天特意赶早向陛下复旨。”

    汉武帝爽朗大笑,赏雪作赋的兴致更浓,立即催促:

    “中郎将也作赋一首吧,别浪费如此良辰美景!”

    司马相如眼底闪过一丝骄傲,却自谦道:

    “臣不善言辞,请陛下准许,让臣执笔书写出来。”

    包桑极具眼色,立马拿来笔墨。

    司马相如面对雪景,思索片刻后,便挥洒笔墨,东方朔朗声道:

    兆农桑之丰年,象紫瑞而东来。

    喜山河而锦绣兮,知帝恩之浩浩。

    恰好这时,他们看到陈独绣分析时局的一幕。汉武帝颇有感触:

    “陈独绣的这番话,很有道理!团结力量,众人一心,才能抵御外敌!军队就要忠于国家,百姓要有大忠之心,方能保全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决不能姑息!”

    司马相如连忙附和道:

    “此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还有对人性的洞察,都是令人敬佩的,他的观点和言辞,都是不希望看到华夏分崩离析。”

    然而,东方朔却提出了质疑:

    “这样一个思路清晰的人,为什么推崇文学改良呢?不模仿古人,不引经据典,不讲究对仗,那人生还有乐趣可言?文人的风雅何在”

    汉武帝也猛然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微怒道:

    “陈独绣之所以强调统一百姓的思想,莫非要唤醒民众的忠善?从文学改良开始改变思想,这确实是一条治国治军之道。”

    “可如此一来,岂不是把泱泱华夏的文学给荒废了?《诗经》《楚辞》将置于何地?还有赏雪作赋的妙趣吗?”

    东方朔心里更加好奇:“改革从文科入手,陈独绣要制定具体的方案,这是臣最想知道的内容!”

    说话的间隙,他们已经到了温室殿。

    拍落身上浮雪的同时,这个话题仍在继续,实在想不通,为何要讨伐旧文学的形式与语言?怎么就是陈词滥调?

    ……

    与此同时。

    大明王朝。

    正德九年,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棂,投射出斑驳的光影。

    首辅杨廷和正在殿外徘徊,眉头紧皱,额头上冷汗涔涔。

    他刚刚接到父亲过世的消息,特意进宫向皇帝辞行。

    明武宗朱厚照一听通传,就不耐烦地嘀咕道:“又来多管闲事了!”

    言罢,他故意让杨廷和多等两炷香的时间。

    就在杨廷和心焦如焚的时候,朱厚照终于开口:“宣!”

    杨廷和连忙躬身行礼,迫不及待地说明来意。

    朱厚照瞪大眼睛,惊讶道:

    “朝廷之事,不能没有你的辅助啊!”

    杨廷和一听,直接跪地赔罪:

    “陛下,国家大事固然重要,但孝道也不能违背。微臣只需回家守孝三年。望陛下恩准。”

    朱厚照静默片刻后,才勉强同意:

    “既然如此,朕也不便强留。临行前,再多给朕一些叮嘱吧。”

    杨廷和深感欣慰,作为帝师的身份,经常管束皇帝,早就惹得皇帝厌烦。

    万万没想到,临走之际,还能听出皇帝的不舍,顿时红了眼眶,声音有些颤抖:

    “臣只盼陛下勤于政事;对边塞要地的督抚,须进行相应调整;关于边疆之事,要做到了如指掌,万不可懈怠军务!”

    朱厚照虽然对杨廷和有些反感,但对于这个得力助手,还是非常器重的,连连点头应下。

    就在杨廷和要告退时,他们看到蔡元裴就职演说的一幕。

    朱厚照立即开口阻拦:

    “先生怎么看待此事?如何看待文化改良?”

    杨廷和本就是恪尽职守之人,听到皇帝虚心请教,自然没有推辞的道理。

    他沉吟一会儿,认真分析道:

    “首先,辜洪明的豪言壮语,看出有些真才实学,说文学改良的文章,是数典忘祖的东西,可他没有阅览内容,就妄下定论,难免有失偏颇。”

    “其次,蔡元裴的思路清晰,提出的三个观点,也适用于大明的朝堂。”

    朱厚照顿时来了兴趣,催促道:“请先生细细说来!”

    杨廷和逐一分析:

    “第一观点:抱定宗旨。研究学问的地方,就要踏实地学习,倘若翰林院与官职任免挂钩,就很难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应该以求真、求实为重。”

    “第二观点:砥砺德行。德行重于才能,国家的兴衰,与道德风气密切相关,品行端正者,不会沉溺于贪污腐败之中,只会恪守法纪、廉洁奉公。”

    “第三观点:敬爱师长。以诚相待,尊敬有礼,才能共同进步,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大明王朝,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臣不明白文科改良一说,会有怎样的创新和远见,实在没有参透。”

    朱厚照深以为然,感叹道:

    “如果有先生坐镇朝堂,就不会有大的纰漏,朕也甚是安心!望先生尽快回京理政!”

    杨廷和跪地应允,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他很清楚,在孝道和国家大义之间,很难作出抉择,皇帝对他的肯定和不舍,让他心里一暖,也加深了对朝堂的担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