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联姻
大家按照身份地位坐好之后,韦圆成问道:“太子刚刚说世民的病情好转,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他的很多家主也在关心着这件事情,听到韦圆成询问,也都侧耳听着。
李建成将事情的经过简单的说了一遍,这件事情瞒是瞒不住的,所以他大大方方的将功劳归到了陈乘风身上。
这些人听完之后对陈乘风更是另眼相待,不少人觉得陈乘风真是胸襟开阔,竟然能够救治自己的对手,要知道李世民是李唐王朝的顶梁柱,很多疆域就是李世民带兵打下了的。
李世民在,李唐王朝就有竞争力,李世民病了,李唐王朝马上就出现溃败,被薛举打得几乎无还手之力,如果不是退无可退了,李渊都想放弃长安逃走了。
只是现在迫不得已才留在这里。陈乘风不仅率兵前来救援,而且还出手救治自己的最大的对手,这就不是胸襟广阔可以形容得了。
不过也有一些人对他很失望,认为他过于仁慈,在这个群雄林立争雄的时候,仁慈并不一定是好事,对敌人的仁慈就是放纵。
过于放纵敌人,就会让自己的实力受损,仁慈只有在太平时代才能出现的。这个时候就应该杀伐果断,对于对手要不遗余力的打击。
期望对手能够被自己感化那是不可能的。
历来统一战争都是打下来的,不是感化而来的。
不同的人对陈乘风有不同的看法,不过陈乘风并没有在意,自己所掌握的东西不是他们能想象出来的。
仁慈并不是不能用,当实力对对手形成碾压的时候,感化是最好的手段。
兵者凶器也,上将伐谋,能不动用兵力就不动用。军事力量是用来震慑的,当必须要动用武力的时候,就说明其他的方法都失败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圣人所追求的。
陈乘风笑了笑说道:“没有什么,我只是提议了一下,用药还是孙神医用的,我可不能占此功劳。”
韦圆成说道:“夏皇陛下不能这样说,你这一句提点话,可能是别人一辈子都不想不出来的,佛语中的点化就是这个道理。”
杜淹也说道:“不错,为人师者,传道授业,最重要的就是传道了。”他现在是杜家的家主了,他知道自己能够做上杜家的家主之位,完全是因为侄儿杜如晦。
虽然杜家和韦家齐名,但是实际上杜家已经稍微地落寞,所出的人才少于韦家,势力上已经弱于韦家。
杜氏家族现在最有名的就是杜淹和杜如晦了,而杜如晦作为杜家年轻一代的神童,追随着陈乘风,他也成为杜家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
所以杜家现在不遗余力的支持陈乘风,将整个家族的命运跟陈乘风绑在了一起。正因为如此杜如晦的叔叔杜淹才成为杜家的家主,为的就是安抚杜如晦。
杜淹虽然年轻的时候妒忌杜如晦,跟自己的侄子有隔阂,但是他逐渐的知道,自己是争不过杜如晦的。他现在只想倾尽全力为杜如晦铺路。以便于杜如晦能够让杜家重振门楣。
京兆杜家成为了少有的将家族命运跟陈乘风绑在一起的世家,因此杜淹这时候也帮着陈乘风说话。
陈乘风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他们两个是老相识了,当年他就曾忽悠过杜淹,让杜淹对自己深信不疑,将自己带到长安,传播了自己的名声。
当时如果不是他和李淳风的父亲李播为自己传名,恐怕自己想要见到苏伟等人,还是很困难的。
只不过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杜淹并没有追随自己,跟自己有所疏远。反倒是他的侄子杜如晦跟自己走到了一起。
不过在自己实力壮大之后,杜家向自己示好,并利用家族的影响力来帮助自己,所以他还是很感激杜家的。
后来才知道杜淹已经做了杜家的家主,现在遇到他们相视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陈乘风说道:“区区小事,就不要多谈论了,现在宴会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他这种不居功的做法又赢得了一些人的好感,也让一些人认为他过于谦逊,不适于在乱世中生存。
可是这些人也不想想,如果他真的不适于乱世,又怎么能从寂寂无名之辈,做到了现在的地位。
韦圆成笑了笑说道:“夏皇陛下,在下这就安排。”
宴会很快就开始了,宴会的重点似乎并不是宴会的本身,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同陈乘风谈一谈,听听他对时局的看法。
不过陈乘风并没有马上给他们的机会,他派出了两个挡箭牌,一个是萧瑀,一个是颜师古。
一个兰陵萧氏的代表,一个儒学大师的代表。
兰陵萧氏的根基在江南,但是在关陇贵族中也很有地位,跟关陇贵族相互联姻,盘根错节。而且萧瑀还是萧皇后的亲弟弟,在这里很有话语权。
颜师古作为当代的儒学大师,对于儒学的研究无出其右。
这两个人作为代表出面,跟关陇贵族地位相当,分量十足。他们游走于宴会之中,长袖善舞,阐述着陈乘风政策和对待世家的态度。
一些中小家族没有办法接触到陈乘风的家主们,全都围拢在这两个人的周围,听这两个人的宣讲,那些大家族也在旁边倾听,事先跟深入的了解陈乘风。
萧瑀和颜师古不愧是有才能和有学问的人,他们两个人虽然是新近才追随陈乘风的,并没有在冀州待过,没有亲身经历陈乘风的新政。
他们在追随陈乘风不久,就跟随这他来到了关中。
他们两个人所知道的都是听说的,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两个人口占莲花。
他们绘声绘色的讲述着陈乘风的新政,将这种政策描述的美轮美奂,让人为之向往。
萧瑀主要负责讲解,从政治上分析这些政策的利弊,当然从她嘴里得出来的结论完全是正面的,几乎没有弊端。
而颜师古则是从儒学角度进行分析,将这些政策同圣人的言论结合到一起。用儒学的经典来印证这些政策的可行性,还有符合圣人的教导。
跟圣人是不谋而合的,是圣人意识的体现。
通过这两个人的描述,世家大族对于陈乘风政治理念有了初步的认知,不过这些还不够,对于那些关陇贵族们,他们还需要同陈乘风亲自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