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书生误国
陈乘风说了很多,不过他没有说出重点,那就是李渊说的,大隋国运仍在,士族仍然支持大隋,所以杨玄感只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可是那时候老百姓没有文化,见识浅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活下去,谁能让我活下去就跟着谁干,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情节就是故土难离,一旦离开家乡战斗力就减半,离得越远战斗力越低。
这也是杨玄感不敢远攻临渝关和关中的一大顾虑。不过老百姓在自己的家乡战斗力还是很强大,在他们的意识中家里再穷也是家,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家。
陈乘风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快马加鞭,减少休息的时间,力争早点到达黎阳,因为到的越早这些百姓兵越不能形成战斗力,等他们经历过战争以后,成熟起来,可就更难对付了。
从辽东到黎阳他只用了两天时间,他一共带了五千骑兵和三千步兵,不过步兵也是骑着战马赶过来的。他让王城虎留在后面接收那些速度慢的兵马,自己在前面带队疾驰。
到了黎阳的时候,除去中间掉队的兵马,能打的兵只有五千余人了。
在距离黎阳还有五里的时候,他将军马召集在一起,刘弘基说道:“陈将军我们这些人是不是有些少?能攻的下黎阳吗?”
陈乘风想了想说道:“很难说,黎阳是军事重镇,城墙高大,易守难攻,而且是天下粮仓,里面的粮食够十几万人吃两年的。”
“如果叛军一直驻守在城里不出来,那么我们毫无办法,别说我们这点人马,就是再多十倍短时间内也不能攻破黎阳。”
“不过杨玄感任命的黎阳刺史元务本是一个书生,并不会打仗,而且书生意气,心高气傲,极容易冲动,我们不如激怒他,然后趁机偷袭,阻断他的退路,斩杀他于城下,这样一来这里群龙无首,我们攻下黎阳就有希望了。“
“弘基你率领一千骑兵埋伏在左侧,罗伊你率领一千骑兵埋伏在右侧。我率领两千五百人前去黎阳前讨敌骂阵去。”
“校尉王城虎带领五百骑兵在后方,你先隐藏起来,等到我们交战的时候,要就制造动静,动静越大越好,就好像千军万马就要到了一样,不过千万不要露面。这样来迷惑敌人,让敌人以为我们的大部队就要到了。”
“成败与否就在此一举,一旦敌兵固守不出,我们只好绕过黎阳,直接去和卫文升的队伍汇合拦截杨玄感的大军去。”
众将听完全都领命而去,陈乘风带领着两千多人来到黎阳城下挑战。等见到了黎阳城,陈乘风摇了摇头,只见黎阳的城墙足有两丈多高,护城河有二十多米宽,城墙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叛军,数不清个数。
陈乘风心想如果时间足够,自己制造出大炮出来,或许能够轰开城墙,但是现在军情紧急哪有时间去造大炮,现在只能赌一赌了。
他命令士兵到城下骂战,有一些嗓门大的士兵冲到前面开始辱骂叛军,这些人是什么难听说什么,污言秽语什么话都有。
可是骂了半天,黎阳城中毫无动静,叛军根本毫不理会。从早上骂到中午,这些人的嗓子都要冒烟了,可是叛军就是不出来。
陈乘风叹了口气,看来元务本是打定主意不出战了。他刚想命令士兵后退,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就听见黎阳城中一声炮响,城门大开从里面出来了无数人马。
真的出来了,陈乘风大喜,他不怕敌人出来就怕他们不出来。
从城里出来了足有几万人的军马,只不过这些人衣服都不整齐,穿什么的都有,手上的武器也不齐全,各式各样的武器应有尽有,有的手中就拿着锄头镰刀之类的农具,一看就是种地的农民。
这些人簇拥着一个人,这个人身上穿着红色的锦袍,三十多岁的年纪,满脸的坚毅和傲气,手上拿着一口宝剑,看样子并不会功夫,只不过拿着宝剑装装样子而已。
这些人冲出来,站成队列,不过也歪歪扭扭的,根本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不过一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眼睛都瞪得老大,好像要吃了对手。
隋军见到这么多的叛军心中有些胆怯,这可是十余倍自己了,能够打得过这些人吗,他们的心中都在打鼓。可是看到陈乘风镇定自若的样子,他们的心神也稳定下来,只要陈将军不慌,那就没有问题。
叛军主将来到队列的前面,神色倨傲地说道:“我是黎阳刺史元务本,来将通名。”
陈乘风向前带了带汗血宝马,说道:“大隋骁果将军陈乘风,元务本你本是大隋的官员,吃着国家的俸禄,竟然不知道感恩,反倒造起反来,你就不怕灭门九族吗?”
元务本听了仰天大笑,说道:“杨广暴虐成性,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四处用兵,弄得民不聊生,生活困苦,百姓们都要活不下去了。杨玄感杨公体恤百姓,吊民伐罪,我们是代表上天来处罚杨广这个昏君来的。”
元务本原先是东光县尉,是靠着家族势力才做到这个位置的,他本人就是一个书生,对自己的处境非常的不满,认为以自己的才能做一个县尉实在是太屈才了,经常酒后误事。也就是现在的愤青,天天想着掌权以后如何。
正好赶上杨玄感叛乱,他毫不犹豫的就加入了叛军,被封为黎阳刺史,驻守黎阳。他的副将是观王杨雄之子杨恭道,这更加让他狂妄,认为自己的才能超越那些勋贵。
这次陈乘风到了这里他就知道了,他立刻就想带兵出来,可是杨恭道苦劝他,“黎阳城易守难攻,只要我们不出去,敌人就攻不进来,我们只要把黎阳守住就可以向杨玄感杨公交待了。”
元务本认为他说的不错,这里是杨玄感的根基,不能把他丢失了。所以同意了杨恭道的说辞,并没有理财陈乘风,可是随着隋军的辱骂越来越难听。
他的脾气上来了,非要出城给隋军教训。杨恭道再三劝说,也劝说不了他,这就是书生误国呀,有时候书生意气是好事,有时候书生意气就会坏了大事。
元务本就是一个坏了大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