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母子相见
还没到村口。
勇士车便停了下来。
前面的路,车已经开不进去,回头看了下杨俊驰,小张挠了挠头:“首长,怎么办,我和你一起坐十三路?”
“先调个头,万一下雨到时候你不好弄。”望着眼前熟悉的村子,杨俊驰显得很是平静。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再走上十多里地去镇上的学校。
那时候怎么就没觉得苦呢!
想到此处。
杨俊驰自嘲地笑了笑。
小张停好了车,身上背着行李,跟着他朝着村子里走去。
沟头村,
站在村口能看到村尾。
稀稀拉拉的几十户人家,破破烂烂的几十间木头房,一条小路坑坑洼洼。
道路两旁还长满了杂草,四周多是荒凉的土地和茂密的森林。
还未走到自己家门,杨俊驰便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连忙笑着打着招呼:“二叔,您这是要干啥去?”
听到有人喊自己,男子停下了脚步,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谁,谁在喊俺?”
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两只小小的眼睛有点浑浊,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
男子就叫刘二叔,整个村里都是姓刘,只有杨俊驰一家是外姓,才五十多岁的年纪,看起来像是六十多。
等他看清眼前的人,刘二叔咧开嘴笑了:“二娃子,你咋回来了,俺不是听你娘说你去当兵了,你说你好好的大学生不当,当啥兵啊。”
对于村子里的人来说,考上大学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沟头村就出了杨俊驰这么一个大学生,可刚读一年就去当兵了,说起这事刘二叔就觉十分可惜。
看了眼杨俊驰长长叹了一口气,紧接着朝自家门里大喊了一声:“狗子,赶紧出来,去你婶子家跑一趟。”
“就说二娃子回来了。”刚一说完大门被拨开,一个小孩的脑袋钻了进来。
这是个男孩,大约有八九岁,又黑又瘦的小脸满是灰尘,头发约有二寸多长,乱蓬蓬的活像个喜鹊窝。
打量了下杨俊驰,光着脚一下子窜了出去,那速度比兔子还快上几分。
村子小,刘二叔这一吼,不少村民从家中走了出来。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
“二娃子回来啦!”
“你是退伍了吗,这下你娘该享福了。”
“你瞅瞅,要不说二娃子长的俊,这才两年不见越变越好看了,跟朵花似的。”
三十多人围着杨俊驰,你一言我一语,场面显得十分热闹,
“弄啥咧弄,二娃子刚回来,还让不让他回家喽。”拉着杨俊驰从人群中挤了出去,刘二叔边走边说:“走二娃子,叔带你回去看看你娘。”
随着三人的离开,队伍也跟着移动,有真心实意,也有想去看笑话。
当看到母亲苏紫玉的那一刻,杨俊驰只觉喉咙里被什么堵住了一样,说不出话来。
望着母亲,杨俊驰站在门口愣愣出神,纵使有千言万语,也无法描述此刻他的心情。
沉默。
或许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像是等了半个世纪。
瞄了眼发呆的儿子,苏紫玉淡淡地说:“回来啦!”
“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进来。”
脸色一喜。
杨俊驰跑到了母亲面前。
身高一米八五,和苏紫玉站在一起,杨俊驰也只比她高出半个头。
有时候他总觉得自己老妈不像个农村妇女,倒像是千金小姐,身上有种说不出的气质。
当然这都是他的猜测,谁不想自己是个富二代,哪怕是富三代也是可以。
见到儿子肩膀上的军衔,苏紫玉笑了:“一花一星,比你爸有出息,老杨家终于也出了个少将,挺好。”
苏紫玉话说的很重,犹如一道惊雷,在场的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少将?
二娃子当大官了!
有几人一听完话,默不作声灰溜溜退出了人群,眼角瞥过那几道身影,嘴角轻轻一扬,苏紫玉暗哼一声。
都说庄稼人实诚,但哪个村总有些例外,有些人总是见不得别人过的比自己好,显然刚走的那些人正是后者。
吓退了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苏紫玉换了一副面孔,笑着对众人说道:“让大伙看笑话了,都赶紧进来喝口水。”
说话间,小张已经支好了桌椅板凳。
余下的村民纷纷走进了院子,刘二叔更是和杨俊驰坐到了一桌,满是皱纹的脸早已乐开了花。
竖起大拇指道:“要不说还是二娃子有出息,大伙说是不是。”
“谁说不是。”
“杨家婶子,你这下真该享福了。”
荣归故里。
放在此刻,最合适不过。
要是早几十年前那得敲锣打鼓,全村老少都要出来迎接。
趁着刘二叔在场,杨俊驰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妈,我这次回来,是想接你去部队,这样也方便照顾你。”
“你看行不?”说完朝刘二叔使了个眼色。
苏紫玉的脾气他知道,之所以还待在沟头村,其实是为了自己的父亲。
这里有太多美好的回忆!
要是没有人一起劝她,苏紫玉铁定不会离开沟头村。
见状刘二叔心领神会道:“他婶子,难得孩子一片孝心,依俺说,你还是跟着孩子去部队。”
“他大姐已经嫁人了,这家里就剩你一个,终归不是个办法。”
“总不能让孩子担心不是。”
说着刘二叔又朝人群里使了个眼色,听刘二叔这么一说,再一看他的眼神。
人群里已有人开始附和:“他婶子,听孩子的话,上部队去生活。”
“俺们想去,可没那机会。”
“二叔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你不能让孩子担心不是。”
说话这人年纪已经快七十,嘴角牙都快没了,稍不注意直接喊出刘二叔的名。
要不说刘二叔这名字起的好,走到哪都占便宜。
不管多大年纪,多大官。
都得喊他一声二叔。
然而。
苏紫玉摇了摇头,没有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