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奇人异事
混熟了,许臻在学员中,特别是在女子班,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人缘好,吃得开。
原本,他是教官,但不担任授课,而且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学员参入班级一些训练科目。
低调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又非常注意与学员和睦相处,身上没有官架子,自然很受学员们的欢迎。
时间一长,教员与学员之间的接触交流,大家习以为常,不再引人关注。
教官找学员谈话,了解一些学习和训练情况,不必有啥顾虑,也无需担心别人有什么想法。
卢晓晓暗中相助,另有意外之喜。包括一部分人的真实姓名
时间不久,许臻就将女子班学员的底细基本摸了个遍,、籍贯和家庭背景等情况。
这些情报非常难得,更极其重要。
许臻懂得这些学员的资料,传给陕北根据地,有利于陕北安保部门实行针对性地排查和监控,进而顺藤摸瓜,查获军统潜伏特务。
为了收集这些情报,许臻可谓煞费了一番苦心。
因为学员踏进了特训班的大门后,就被勒令封了口,不许向任何人透露来特训班前的真实情况,包括个人简历。
学员之间也不例外。
除了许臻,其他教官探问,学员们定然会十分警觉,顾虑重重,岂敢轻易吐露心声?
当然,特训班有存档,教官们没有必要私下打听。
只不过,学员档案属于机密,按照存阅权限进行严格管理,秘密保存,一般教官查阅也需办理审批手续。
如何传递情报?
资料太多,不便于用电台向马玉琴进行电文发送。
许臻经过反复考虑,觉得还是让柳秋实来传递比较稳妥。因为,汉中地处国共两党交叉区域,柳秋实找秘密共党的联络点难度不大。
“给,这是我掌握的一些情况。”
柳秋实进入房间,许臻将一叠有关学员情况的文字材料递给柳秋实,叮咛:“你呢,今天上午把这些情况和你所摸查的情况汇总一下,尔后交给我。”
“好的。”
柳秋实接过材料后,当即坐在书桌前,伏案阅读资料。
许臻则转身关好房门,离开了房间。
哇塞!
太棒了。
柳秋实仔细看完了资料,不由得心中大喜。
于是,他回头看了看,发现许臻迟迟没返回房间,便沉下心来,将每个人的简历都一一进行默计,直到熟记于心,才开始伏案汇总情况。
抄一份行是行,但有悖于潜伏原则。因为,一旦让别人发觉,很有可能因此而暴露身份,包括许臻,柳秋实也不得不防。
况且,柳秋实记忆力很强,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完成汇总资料任务并交给许臻后,柳秋实当天下午就借口离开庄园,将根据默计内容书写了一份情报送到汉中城内的一个秘密死信箱。
顺便取回了陕北党组织的一封密码回复信件。
密文内容,一是所传递的仇振德等人的情报非常重要和及时,对柳秋实予以嘉奖;二是要求柳秋实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收集有关特训班的情况。
看完密件后,柳秋实划燃了一支火柴,将密件焚烧了。
回返特训班的路上,他倍感欣慰,脚步轻快多了。
这次送出的情报后不久,根据卢晓晓透露的线索,陕北根据地安保机构发现了一桩奇人异事。
卢晓晓是汉中人,她邻居有一户人家,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带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娃,靠乞讨为生。
这名妇女名叫朱思娣,祖籍是湖南岳阳人,去年流浪到汉中,因得了一场大病,留下了病根,行动不便,更出不了远门。
心地善良的卢晓晓觉得可怜,便出手相助,不间断地登门给朱思娣给粮送面,予以救济。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朱思娣的一个小包袱里珍藏着一枚红五星,还有一包东西,看上去有点分量。
或许,朱思娣把卢晓晓当成了救命恩人,没提防她。
卢晓晓暗想,莫不是与传说中的红军有关?
不过,这件事,除了许臻,卢晓晓没有跟他人提起,包括她的家人。
根据这一情报和线索,陕北共党组织立即派出专人调查,找到了朱思娣娘俩,并及时将其秘密接回了陕北根据地。
朱思娣随身携带的一个包袱,珍藏着15两黄金和一枚红五角星,她全部上交了党组织。
朱思娣的丈夫何祥坤,是革命烈士。
何祥坤,1896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户贫寒家庭,父亲是一名裁缝。
十一岁那年,日趋困难的家境,没法继续负担何祥坤上学,他被迫辍学,跟父亲学干缝纫。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几年后,勤学苦练的何祥坤缝纫手艺突飞猛进,并成了一方颇有名气的裁缝师。
家境条件差,开不起裁缝门店,何祥坤只能像个货郎一样走街串户,挣个辛苦钱。
如此的经历,何祥坤越来越多地接触下层贫苦乡亲,体察其疾苦,也熟络了关系。
同时,何祥坤见识了当地一些土豪劣绅们的恶行和丑恶嘴脸。
一次又一次,看到土豪劣绅欺压百姓,甚至视贫苦农民为蝼蚁,肆意宰割,爱憎分明的何祥坤愤愤不平,心里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24年,革命形势逐渐高涨起来,何祥坤在共党开办的一所平民夜校接受了革命思想熏陶,明白了一些革命道理,革命的种子在他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1925年,北伐战争爆发,平江一举被国民革命军攻克。何祥坤借助大势,在当地成立了区农民协会,组织和领导农民起来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1927年5月,国党反动派悍然发动了“马日事变”,大肆搜捕共党和革命群众,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
共党骨干分子何祥坤在所难免,也遭到了国党反动派的通缉。
庆幸的是,何祥坤以裁缝身份作掩护,逃过敌人的追捕,远离家乡,前往新地区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当年9月,爆发了秋收起义。
随即,何祥坤便组织和率领当地工农武装积极投身于秋收起义。
后来,在反动派的疯狂反扑下,起义军遭受重创,何祥坤所率领的工农武装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络。
面对失利和困境,何祥坤百折不挠,毅然决然地带领一队农民武装转移到连云山区一带,开展游击战。
在白云山区打游击,何祥坤所带领农民武装日益发展壮大,被国党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并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进行围剿,企图予以消灭。
但是,反动派的一次次围剿,均以失利而告终。
恼羞成怒的反动派便把魔掌伸向了何祥坤的家人,他的父母被残忍地杀害了。
连累父母丧命敌手,何祥坤悲痛交加,内疚不已。深陷人生低谷,幸好有妻子朱思娣伴陪在身边。
朱思娣是一名与何祥坤同甘共苦的革命妻子,多年如一日,夫妻双双在烽火中相厮守,出生入死,不离不弃。
朱思娣一再劝解何祥坤:残杀父母之仇,这笔账咱先记下,总有一天要报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不久,何祥坤率领的游击队配合县大队一举攻破国党掌控的重镇,活捉了国党守备军头目,这个杀害何祥坤父母的罪魁祸首。
何祥坤亲自手刃罪魁祸首,替往死的父母雪冤报了仇。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党主力军被迫开始万里长征。
鉴于何祥坤对湘赣边苏区情况熟悉,他临危受命,留在了湘赣边苏区继续打游击。
白色恐怖,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敌人对山区的封锁越来越严密,条件极为艰难困苦。
白狗子为了肃清红色火种,特为推行“良民证”,计人口购盐买粮,严加盘查出人山区的过往人等。
粮食短缺,物资匮乏,何祥坤身先士卒,带领的游击队员们挖野菜,采摘野果、甚至靠啃树皮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