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向科学进军
视频观看继续。
【因为一部电影《摩登时代》的缘故,在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学专业。电影里描绘的田园之美、农艺之乐吸引了他。】
看着视频里出现的电影片段,一个黑胡子的小个子男人在窗户边欢快的吃着葡萄,外面整齐干净地排布着许多花草树木,看起来确实美好。
西汉。
刘邦有点诧异,电影里的场景看着十分悠闲宁静,可因为这个原因就决定了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了吗?
他自己就是农家出身,下田种地可不像电影里那样,得常年脸朝黄土背朝天,十分辛苦的。
还要时刻担心今年的收成好不好,要不然他也不会不安分当一个农民了。
之前听到后世的人评价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农民,刘邦欣然接受,甚至觉得很好。
嘿嘿,有的事情可以忍让,但有的亏就不能吃不是吗?我这不是为后世受到压迫的人提供了一个榜样吗?
至于大汉后面也被推翻了这件事?
咳,后世的历史不是表明了嘛,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不是可以凭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
反正他现在想得很开,做好当下自己的事情就好,子孙自有子孙福吧
【他选定专业后,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在对母亲做了一段时间的思想工作后,母亲最后尊重了他的选择,于是他如愿以偿进入了农学院。师从著名的水稻专家,学了遗传育种专业。】
唐朝。
李世民听着袁老这段经历,对后世的教育制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原来后世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是要精选一门技艺进修的。
他思索着:这种方式是否可以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想到学生在后面的学习阶段主攻一门学科,这确实能让学生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对于急需大量人才的国家来说,确实是可以的。
很多帝王都在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听了后世的人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他们觉得这种选择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仍然有一部分固守传统思想的人不赞同这种选择,怎么就把农业放在第一位了呢?首选不应该是仕途吗?
对袁老的身世有了一定了解,他们觉得这人的家世在当时的社会还是挺好的,这样的人就应该从政。
在这部分人眼中,农业虽然很重要,但是仕途更重要。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多年战乱,z国大地上又一次呈现出安静祥和、朝气蓬勃的景象。虽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饥饿的阴影时刻笼罩着我们的国家。】
【三年困难时期,我国遭遇了三次自然灾害,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危机,吃不饱饭成了每个人最现实的问题。这个时候已经在任教的袁老和他的学生们都饿得无心念书。】
【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变成了他一生最质朴的理想。】
北宋。
赵匡胤听着新z国的经历,心里发出感慨:这是改朝换代必经的一个过程,和平转换还好一点,经历过战乱都要有一个很长的恢复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百姓们看着z国虽然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混战,但是最后有人带着他们冲过去了。
他们这个时期要怎么办呢?一直打仗一直打仗,多少年了一直没有停过,真的太难熬了!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在国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时,26岁的袁老也开始思考,他想真正开始搞点研究。教书之余,他带领学生科研小组做实验,通过嫁接和胚接的方式,培养作物新品种。】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段人物采访,袁老说:“我们把西瓜的苗子接种到南瓜上面,结果长出来的瓜,西瓜不像西瓜,南瓜不像南瓜。我们还把月光花嫁接到红薯上,最后长出了一个红薯王。得到这样的结果,开始我是很兴奋的,不过很可惜,第二年再种的时候,上面的花继续开,土下却不长红薯了。”
秦朝。
秦始皇看到“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是由国家发出时,心里思索起来。
他再次看到后世的社会对于科学的重视,想了想,秦始皇决定抽个时间把墨家、农家等这些学说的主要代表找来,让他们再好好阐述一下他们的社会发展理论。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他认为他们应该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北魏。
贾思勰看到袁老说的把西瓜苗嫁接到南瓜苗上,觉得这些技术的原理应该还是和他们这些时期一脉相承的。
他做过梨的嫁接工作,瓜果类的也做过类似的,不过和袁老的结果一样,有的成功了,但有的嫁接后长出来的东西不像爹也不像娘。
贾思勰摸了摸下巴,一脸思索:难道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水稻上面?
这他确实倒是没有实验过,主要是水稻的树太小了,草本类的植物和木本差别太大,肯定是没法子用一样的办法的。难道是花?
不知道后世是怎么想的,他认真看着接下来的视频。
明朝。
徐光启听到把花接到红薯上,最后长出红薯王的时候激动了一下,很快就被袁老后面的话把这股激动之情压下去了,原来这种嫁接只能一年生啊。
不过看着袁老他们做的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实验,他的兴致有点高,后世这种实验可真丰富,居然可以把这么多这样不同的物种拼在一起。
他是做过一些嫁接实验的,不过目前没有后世人弄的品类多,想着等有机会了他也要试一下。不一定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可以趁机观察一下这种情况下植物的长势。
【当时国内盛行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这种学说在当时代表了权威。与此同时,孟德尔和摩尔根的遗传学说受到了批判。在科学和权威面前,袁老选择了科学。】
【植物杂交通过异花授粉来完成,水稻却偏偏是自花授粉的植物。不少学者定论,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无优势,通过杂交来改良水稻品种是死路一条。】
“无性杂交”“异花授粉”“自花授粉”这样的词听得观看直播的人有点晕。
这些都是些什么东西啊?授粉他们知道,但是其它的完全听不懂了。纪录片里没有详细解释这些内容,想更了解一下相关内容的人有点失望。
有人仔细从字面去理解其中蕴藏的含义,最后却不得其所。
贾思勰、宋应星、徐光启等人虽然不理解后世这种专业名词,但他们牢牢记住了:和水稻的花粉授粉有关。
也有人暗暗佩服袁老这种敢于和权威对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