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给古人直播上课,他们都学疯了 > 第23章 生物课(2)

第23章 生物课(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见过大熊猫的古人都在疑惑,看那个视频里面,好像是人为把这东西豢养起来的,他们疑惑为何后世之人要养这东西?

    有人在弹幕上把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裴姝看到了,就稍微解释了一下。

    某次假期她去大熊猫基地参观,刚好看到有人在科普,就记下来了。

    “祖宗们,这东西在我们这个时候叫大熊猫。不知道在你们的时期数量多不多?”

    “上个世纪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开采山林,使大熊猫的栖息地大面积缩减。加上人为地捕猎大熊猫,后来它们的数量变得极为稀少,然后就变成濒危动物了,需要人干预保护它。”

    “现在它们已经变成国宝了,大熊猫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非常受人欢迎和喜爱的。”

    听到裴姝的解释,某些时期的山民:这玩意儿前几天还从山上跑到我家中,偷了我家里面的铁锅,抱起来就开始啃,还舔上面的铁锈,也不知道有啥好吃的。

    它那个牙齿看着可没有那么亲和,可吓死我们一家老小了呢,我们一直以为它们就是吃铁的,所以都是称呼它为“食铁兽”的。

    这后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觉得它可爱,还把它们养起来了,怪哉怪哉!

    裴姝看到这种疑问,继续解释:“刚刚那只大熊猫是养在动物园里的,现代的动物园简单来说就是饲养各种珍稀动物的地方。”

    “除了在刚刚视频里面看到的大熊猫,其实一些大熊猫在经过一定的野化训练,它能够适应野外环境后,会放归大自然的。”

    “虽然它叫大熊猫,但是本质上还是熊,所以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大家在野外看到话还是需要注意的。”

    西汉,刘彻:确实不算太温顺,我们这里还将它关在上林苑里放养,供我打猎,如果能成功猎杀到貘,表示够勇猛。可是后世这东西居然数量变得稀少了?那我需不需要在这个时期就保护一下?

    很多古人还是不太理解,这个东西看起来也不太好看,而且感觉没啥用处啊,养着它做什么呢?看那些人还那么喜欢它。

    当然,也有人确实被大熊猫吸引了,

    南宋,陆游:这东西有点像他朋友文章里描绘的貘,可是那人说貘可以舐铁消十斤,我一直以为是什么大型凶猛野兽呢!居然长这个样子吗?

    此时的陆游看着视频里拿着竹子啃得起劲儿的大熊猫,觉得怎么越看越好看了。

    哎呀呀!这个东西好好玩,想摸一摸它。

    哎呀呀,如果养这样一只大熊猫的话,我的狸奴们会不会不高兴?

    好为难,可是都好想养。

    清朝,峨眉山上某寺庙里,僧人寿安:。。。。。。

    他此刻正看着庙门口那只黑白圆润,抱着一个小僧给它的一根竹子在啃,和视频里极为相似的动物,一时无话可说。

    这东西前几天突然跑到了寿安他们庙里,吓了他们一大跳。

    后来他们发现它也不会伤人,只是会时不时跑到他们厨房里找东西吃。

    寿安一行人观察了很久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过很像那个名叫角端的神兽。

    最后,庙里决定养着它,让它守护峨眉山。

    简单来说就是看门。

    一个小沙弥给它在寺庙大门边盖了一间屋子,它居然也愿意跑去里面睡觉

    原来不是什么瑞兽啊?叫大熊猫。

    寿安一时不知道要怎么安排它了,想了想,后世对它那么照顾,他们还是养着好了。

    在大家对着大熊猫评论一番之后,何老师对着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看完大熊猫,这里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要如何获取和提供证据,说明大熊猫和冷箭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问题一出来,有个男生快言快语道:“老师,给大熊猫和冷箭竹做切片。”

    班级上,大家哄堂大笑。

    其实这位同学说得没错,但是由于切片对象变成了国宝,听起来就有点怪怪的。

    尤其是这只大熊猫还是网红花花,这感觉更怪了。

    他们想,谁舍得给花花做切片啊!

    何老师同样肯定了他的回答:“没错,我们可以把大熊猫和冷箭竹的器官或者组织切片,用显微镜观察他们是否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这种方法是通过我们自己实验得出结果,另外,我们其实还可以查阅文献资料,毕竟已经有相关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了。”

    从切片入口,何老师引出了下一个内容。

    “显微镜的发明使得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一滴水里那些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还能看到动植物体内各种各样的细胞。”

    这话一出来,好多古人心里都十分好奇。

    春秋时期,墨子:显微镜?这个东西有意思,不知道是何原理,我能否造出来?

    战国时期,庄子:微观世界?就是人眼看不见的地方吗?那这样说的话,人世间应该还有其它世界了。其它世界看我们人是否也如同看微观世界一样?那样的世界是不是应该称之为宏观世界?宏大与细微,正好相对。

    东汉末年,华佗:如这女子所言,倘若可以像看水滴里面的生物一样,看人病变部位的细微之处,是否可以更加精准地判断他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北魏,贾思勰:如果这种技术用在观测五谷之物长势,或是鸡鸭牲畜繁育,亦或是酿酒造醋之类的活动中,是不是可以更好地提高量产?

    唐朝,孙思邈:倘使可看清水滴之中的生命,若用这个显微镜来观测药汤,是不是就可以清楚各种草药内里蕴含的药力?

    南宋,宋慈:不知这个名叫显微镜的东西可不可以用来验伤验尸、死伤鉴别、毒物分辨、鉴定血迹,若可行的话,用于断案岂不是更加直理刑正?

    明朝,朱厚照:显微镜,这东西听着就好玩。我也想看看水滴里面都有些什么。

    像是为了回应他们的疑问,何老师放了一张显微镜的图片给大家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