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第一条铁路
大朝会结束后,次月就到了各国使臣朝贡的环节,这次对大唐的朝贡各国都隆重对待。之前吐谷浑就是停止了对大唐朝贡,并且还在大唐的边疆左右横跳,不断的挑动大唐的神经,最后太宗忍无可忍直接对吐谷浑发兵。
各国使臣纷纷前来朝贡,这次对大唐的朝贡各国都极为重视。在诸多使臣中,倭国的使者尤为引人注意。他们身着华丽的和服,手持精美的礼品,一进入长安城便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场面盛大而庄重。然而,在这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倭国的使者却显得有些不悦。
倭国使者,犬上御田锹身着华丽的和服,脸上带着一副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笑容,但是他们在献上贡品的时候,动作明显有些僵硬。他们在太宗面前行礼,口中道出恭敬的话语,但是眼中却闪烁着不满和抵触的光芒。
太宗见状,不禁微微皱眉。他知道倭国一直以来都对大唐心存不满,但是在大朝会这样的场合,他本以为倭国会暂时放下成见,没想到他们依然如此明显地表露出不满。
犬上御田锹向太宗献上了他们精心准备的礼品,其中最为特别的是一幅描绘汉朝遗留的断壁残垣的画作。这幅画作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昔日汉朝皇宫,回行宫的辉煌与今日断壁残垣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这位倭国的犬上御田锹送上这种画作,定然是意有所指。
李世民看后脸色顿时不悦道:“说说你们今天来的用意吧!”
犬上御田锹淡淡笑道:“陛下,这幅画作是我们倭国对历史的反思。我们希望通过这幅画作,让陛下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国家的辉煌都不是永恒的,都会有兴衰更替。我们倭国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落后了。我们希望通过向大唐学习,重新振兴我们的国家。”
一旁的房玄龄看出李世民的恼怒,此时站出来对犬上御田锹问道:“贵国好像对我们汉人的文化有些不太了解?”
犬上御田锹偷偷闪过一丝不屑的神色,在他看来自己在他们倭国是最了解中原文化的,就是放在中原也可以成为‘大家,’当下说道:“哦?愿闻其详。”
“匈奴之贼,叩关而犯,径趋长安,火焚回行宫。宫火之光,远照甘泉,文帝见状,怒气填胸,欲兴兵而伐之。然众臣谏言,以勾践之卧薪尝胆为鉴,劝文帝忍辱负重。匈奴退兵之后,文帝令回行宫之废墟保持原状,以示子孙,知耻而后勇。至今,于长安犹可见回行宫之遗址。”
房玄龄说完再度走近犬上御田锹身边,对着他身后的倭国其他几人说道:“后文帝之子孙,汉武帝也,不但破匈奴,振大汉之武勇,亦于回行宫之遗址上,接见匈奴求和使者,以求和焉。”
犬上御田锹听着房玄龄的话,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他身后的倭国使者们也都是一脸茫然,显然不太明白房玄龄所说的话的含义。
房玄龄说完后太宗的脸色才好上许多,后面的犬上御田锹才不敢有之前的怪异神色,此时才恭敬说出此次来访的意图。
犬上御田锹恭敬地说道:“陛下,我们倭国此次来访,除了向大唐学习之外,还有一事相求。”
李世民眉头一挑,问道:“哦?何事?”
犬上御田锹犹豫了一下,才说道:“我们倭国内部出现了一些纷争,希望能够得到大唐的帮助,平定内乱。”
李世民听后不禁沉思起来。他知道倭国内部的情况一直不太稳定,但是直接插手倭国的内政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他问道:“你们倭国的纷争,究竟是怎么回事?”
犬上御田锹见状,便详细地向李世民介绍了倭国内部的情况。原来,倭国国内有两个势力一直在争夺权力,导致国家动荡不安。其中一方是现任天皇的亲信,而另一方则是一些地方豪强。双方之间互相攻击,使得国家陷入了混乱之中。
李世民听完犬上御田锹的介绍后,心中不禁暗自盘算。他知道如果能够帮助倭国平定内乱,那么倭国必然会更加感激唐朝,两国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紧密。但是他也知道,直接插手倭国的内政并不是一件好事,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
朝堂上的反对声音确实不少,许多大臣都对李世民的决定持有疑虑。在他们看来,虽然大唐要彰显大国风范,但毕竟倭国是个海外之国,直接插手其内政会带来诸多风险。更何况,倭国内部的纷争复杂,很难保证唐朝的介入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而,太宗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为倭国提供了一批粮草。他明白,这样做或许不能直接解决倭国的内乱,但至少能够缓解倭国人民的困境,为他们争取一些时间和机会。
在长安城的繁华背后,大唐军方的后起之秀薛仁贵也在筹备着自己的婚事。作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将领,薛仁贵在军中以其出色的武艺和智谋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薛礼的未婚妻是一位出身名门的夏海棠,端庄秀丽,聪明睿智。为了这场盛大的婚礼,薛礼精心筹备,就连太宗皇帝也亲自写下贺词。这场婚礼在薛礼看来是比较遗憾的,最主要的是薛礼家的长辈都已去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沈无忧也没有如期而至。
不过薛礼已经想好了,要是自己有了女儿或者儿子,一定的认东家为义父。
婚礼当天,长安城的街道上挤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薛家的府邸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前来道贺的不但有许多朝中大臣,还有一些名门望族也来道贺。最主要的还是薛礼表现出来的潜力,年纪轻轻在太宗的眼里,分量已经差不多和老辈一样,只要资历上去,必能担当大任。
本来沈无忧是可以赶上的,奈何从岭南出来后连续遭遇台风,后面到了内河时已到了冬季。毕竟烟云号还是一艘木质船,无法在河道结冰以后继续航行。
柳江在制造火车使用的机电受挫后,收到了第一封沈无忧寄来的书信。信中交代他机电等他回来后再说,目前他要做的事情只有一项——开始建造车厢和铺设铁轨。
这项工程主要还都是工匠的工作,好在沈无忧在抚州的时候就已经把建造车厢要用的钢材全部准备好了。在图纸中给出的是一种铁木的结合体,要全部使用钢铁打造,这种成本对现在来讲有些不现实。
就在当天柳江召集了五台山的所有工匠,包括华云舒在内。经过最终的讨论决定制造车厢的木材为胡桃木,这种木材不但可以大规模的使用。其质地坚硬、密度大、韧性强,能够承受重压和剧烈的震动。它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潮性,不易变形和开裂。因此,胡桃木常被用于制作高档家具、地板、楼梯等建筑材料,也用于制作船舶、乐器等。
就在当天一直在五台山附近的商队也得到通知,后续五台山需要大量的胡桃木,有多少要多少,收购价格还比外面要高出不少。需求提出去后,停留在五台山的所有商队立即动了起来,还有在其他地方的商人这时候也得到消息,都在前往四面八方收购木材。
五台山的工匠们在这个时期发挥了他们卓越的才能和创新精神。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工艺,更是掌握了现代的焊接技术,将车厢骨架的制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五台山的山脚下,工匠们搭起了一个个临时的工作棚。在这些工作棚下,铁匠们正在辛勤地工作,他们手持铁锤,在铁砧上敲击着,将一块块铁材敲打成合适的形状。而木匠们则在一旁忙着切割和打磨木材,为车厢的制作做着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烧得通红的铁钉。工匠们将铁钉放入锅炉中加热,然后取出,用大锤将其敲击到合适的位置。在铁钉的冷却过程中,它的分子与周围的铁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坚固的焊接点。
铺设铁轨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后面的铁路是沿着五台山最外围建造,把整个五台山围住,后续的房屋建造会在铁路的外围。前面用了一年的时间,把要铺设铁轨的路段全部用铁夯压实,由于五台山有大量的工匠加入,五台山的路面标准也是最高的。
当大量的车厢骨架建造完毕以后,第一批胡桃木经已经送到五台山,这批胡桃木运送到五台山后,整个五台山才真正动起来。现在加工木材是五台山的强项,现在这里有许多木材加工台,全部都是用机电来切割。
铁路的起点也会从火车机电的制造车间开始,沿着整个居民区的最外围建造。最开始的制造铁路方案是准备用混凝土结构的枕木,考虑到五台山整体的载重量不大,后面又改成了在华府比较常见的桦木。
五台山的铁路成一个巨大的圆形,全路段长34里,后续五台山会在这34里长的铁路架设6个站点,主要是从居民区到工业区。
在五台山脚下,一场人力与自然的较量悄然展开。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铺设铁路。无数工人们挥舞着铁锹和锤子,开始在一片荒芜的山地上铺设碎石子。
碎石子被蒸汽机破碎后再由人力搬运过来,每个工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神情。他们像蚂蚁一样,忙碌地在土地上穿梭,将碎石子铺设在指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片平坦的土地上逐渐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碎石子,它们整齐地排列着,形成了一条蜿蜒的碎石路。
由于铁路是成圆形包围五台山的,这就对其他马车的正常通行有了要求。因此,为了让马车能够正常通行而不影响火车的运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全部开始挖起了隧道。这些隧道的设计非常精巧,既能够满足马车的通行需求,又不会对铁路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在铁路建造完毕后,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性,还会用铁网护栏围住整个铁路线路,避免发生撞车事件。这种建造方案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它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将地铁的理念运用到了路面交通中。马车和其他人员的进出全部采用小隧道的方式,既方便又快捷,同时也保证了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铺设碎石子的过程中,要求严格。规定整个碎石子必须高出路面2寸,而且必须是压实后高出整个路面的2寸。这个要求非常高,因为碎石子的铺设高度直接影响到铁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铺设得太高或太低,都可能导致铁路出现沉降或不均匀变形等问题,进而影响到火车的正常运行。
为了满足铁路的要求,工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证碎石子的铺设质量。他们首先用水平尺和墨线确定出碎石子的铺设高度,然后用铁锹和锤子将碎石子铺设到指定位置上。在铺设完成后,还要进行严格的压实处理,以确保碎石子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华云舒,这位五台山的第一位工程师,对铁路安全的理解远超他人。他深知,在34里铁路线上,任何一处细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为了确保铁路的顺利运行,他决定采取一项前所未有的措施:每一里路安排一个负责人。
这些负责人,就像是华云舒的眼睛和耳朵,他们负责监督各自路段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华云舒坚信,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才能确保每一段铁路都得到充分的保障。
铺设碎石子完成后,真正的问题才开始显现。最常见的问题是左侧和右侧出现高度差,这种情况在通车后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铁路是圆形包围五台山的,曲线半径小,车速快,如果出现左右高度差,很容易引起列车出轨或者颠覆的事故。
34位路段负责人中,有8位被华云舒处罚。他们被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各自负责的路段进行重新整修,确保铁路线的平滑和安全。
华云舒对每一位负责人进行了严格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他们真正理解了问题所在,并能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整改。
在这个过程中,华云舒也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工具,帮助路段负责人更准确地测量和评估路段的状况。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