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张谏之的展望
初春的脚步已经悄然来临,五台山的房屋建设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与此同时,远处的纺织工坊也早已重新投入生产。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不少妇女穿着厚实的新棉衣,在同伴的催促下,一起走进了那间阔别已近两个月的纺织厂。
过去的连续停产让她们心中充满了忧虑,直到昨天收到通知,今天开始恢复生产,她们的脸上才绽放出久违的笑容。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经过接近一年的辛勤努力,五台山东市的房屋建设已经大功告成。
这批新的房屋中,住着一些特殊的群体,包括年老的老人、年幼的孩子、手艺精湛的尚方工匠、教书先生,以及五台山提拔的一些管理人员。他们在这个新建的城市中,展开了一段全新的生活篇章。
最重的是一个临时的孤儿住所,这群孩子都是父母在灾年或饿死或病死的一些人。这群人在冬天来临的时候刚好住上了已经盖好的新房,一共有五个大房屋,每个房间里面有长度达到了两丈,宽度正是一个成年男子身高的石床。床对面是一些柜子,这柜子还可以当做书桌使用,因为从半个月前开始,他们也开始上学了。
张谏之早早就起来了,望着房间里其他还在睡觉的同龄人,默默的把自己的被子放到一旁的柜子里。为了防止有些孩子仗着自己年纪大欺负别人,后面来的几个老夫子把他们按照年纪大小住一起,他们这年纪都是最小的。
收拾好后又拿起了半个月前下发的四本书籍坐在一旁观看,有《沈蒙》、《千字文》、《兔园策》,这些书几乎都是新的。听说是那个心地特别善良,学问又出奇高的沈大人从国子监带回来的。
这几本书里最难的就是《沈蒙》了,前部分三字经还好,就是后面的算术真的是太难了,认识数字的时候还行,但和那些特异的符号连在一起就有些晦涩难懂。
前些天上课的时候老夫子说,如果连这些都学不好,后面就不用上学了。因为后面的更加深奥,甚至连他们也都在学习中。
现在很多年轻的先生都被后面来的几个老夫子给换了,以前的先生现在很多都是蒙学助教。听人说这是一位姓孔的老夫子决定的,让他们现在积累一些经验,等格物学宫有第一批学生以后他们才会经过考核,从而成为真正的教书先生。
张谏之听去年有一部分人已经在这里上过学的说,后面来的那些老夫子特别严厉。每次上课都会带上戒尺,每次被老夫子训斥都会吃到板子。
那些老夫子可不会讲任何情面,就连这里身份最高的尚方工匠,在路上遇到这些老夫子后也要躬身行礼,让他们先行。
张谏之的父母就死在了来同州的路上,他能活下来还是在一对年轻难民的帮助下。当时在路上这对年轻夫妇分给了他半个饼,他就是在这半个饼的帮助下才活着来到五台山。
没过多久其他人也醒了,每个人醒来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和张谏之一样,先把被子放到柜子里面。
管理这些孩子的是五个妇女,每个大房子有一个人负责。他们每天会在这群孩子上学后挨个检查每一个大房子里面的小房间,如果发现乱糟糟的会被警告,如果不改正后面会扣除早上的馒头。
整个五台山已经开始改用三餐了,早上起来辰时会每个人会有两个馒头,有时候会有包子。午时会有一顿米饭加一些简单的菜,到了晚上戌时会有面条。
今天早上张谏之吃的是一个馒头和一碗稀饭,他们这里的伙食是这五个妇女准备的,之前几乎都是两个馒头,在这几天工地开工以后伙食都改善了一些。
很多地方吃的都是不一样的,像工地开工以后,建筑工的伙食要比以前好上太多,除此之外那些老夫子的伙食是最好的。
张谏之把碗里的稀饭喝的精光,拍了拍肚子后收拾好书籍准备向格物学宫走去。他们目前只是借用书院,他们还没有达到可以入读格物学宫的要求,在格物学宫迎来第一批学生以前,他们将会在这里学习。
格物学宫目前有近两千个从六岁到十岁的孩子,目前五台山两百多个孤儿在今年已经开始上学。
给张谏之上课的也是一位孔姓夫子,平时讲课极为严厉,就连拿了一次甲等成绩的张谏之也吃过一次板子。
“三字经者,乃启蒙之重要课本也。其文出自沈县伯之手,以三字为一句,句式简短,内容丰富,涵盖伦理、历史、哲学等方面,实为启蒙之良师益友也。
汝等当以此三字经学习为契机,勤奋好学,打好基础,日后方能有所作为。愿汝等听闻此言,时刻铭记,勿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三字经为启蒙之良师,通向学问之途。”
今天讲的是三字经,目前已经有不少人虽然不会默写,但已经可以背诵了,现在夫子已经开始讲解经义了。
先生手持一本《沈蒙》,庄重而认真地念着每一句三字经文。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学生们跟着先生的节奏低声吟诵,体会着三字经文的韵律和含义。
先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解释了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还联系了历史、伦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三字经文的内涵。这群学生早已知道学习方法,不懂的先记下来,全神贯注地听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在讲解的过程中,先生时不时地插入了自己求学路上亲身经历和故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三字经文的内涵和应用。
一直快到了午时的时候,夫子才放这群孩子回去吃饭,又不忘嘱咐他们回去没事的时候要试着在地上默写。
在午后的微醺中,张谏之完成了短暂的休息,便与其他孩子们一起。这些孩子们午后的一部分时光将在忙碌与欢笑中度过,他们或协助完成一些琐碎的任务,或寻找赵娃共同照料那些猪羊。
工业区的人口密度颇高,剩余的食物并不常见,然而,那些温暖的汤水却时而可见。这些汤水,大部分都是孩子们亲手收集的。他们从午后开始,便投入到各种琐碎的工作中,比如清洗餐具,整理剩余的食物残渣,或者去帮忙喂猪。
幸运的是,周围的同伴们都熟悉这些工作,这让他们的生活并未感到过于生疏。这些孩子们,尽管身处异乡,但他们早已学会抱团取暖,仍然保持着乐观与坚韧,就如同那些在家乡的日子。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他们多了一样宝贵的东西——书。
在张谏之心中,藏着一个朴素而深情的愿望。他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当自己学有所成的时候,能够回到对他来说有些遥远的家乡,亲手为父母刻下一座墓碑。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父母的生命痕迹永久地镌刻在土地上,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这个愿望,如同这五台山温暖的汤水,给予了他在困境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