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手搓发电机
沈无忧一个人抬着一百多斤的避雷针向山上狂奔,带着避雷针奔跑没有任何不适,只要考虑落脚的地方是不是够结实就可以了。
关于发电机沈无忧没有给柳江任何讲解,毕竟这时候柳江连磁石都没有见过,古代磁的实用只体现在了司南上,其他地方很少用到,实用性不强造成磁石流动性差,一般很少有人见过磁石。
没过多久沈无忧就来到了五台山的最高点,把避雷针架好后就开始给铁建立正确的正负极。
正确的正负极看的就是铜线的缠绕方向,这里用的是右手缠绕定律,用的铜线也必须用树漆包裹不然就不是充磁而是给铁通一次强压电。
这种充磁方法是没有电才使用的雷炸法,这种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控制制造时间,长短全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好在现在还是夏季雷雨天气比较常见,只要在五台山有雷云很大概率会通过避雷针,毕竟周围都没有良性导体。
沈无忧这次按照设计发电机的图纸把所需要大小磁铁全部通过右手缠绕后埋入地底下,这个地方是山顶的小平台平时不会有动物在这边出没,可以等下一次雷雨到来后再过来收取。
现在准备发电机并不是说直接从蒸汽机过渡,蒸汽机是没有办法被替代的,哪怕是现代社会的核电站都是在烧开水,沈无忧现在做的发电机只是一个蒸汽机的延伸。
发电机的零件沈无忧已经做完了,成品的大小有六十多斤属于中型发电机,主要是河段水流最湍急的地方只能带动这种发电机,到时候还要在隔岸设立一个堤坝好控制水流,不能完全像带动水车一样。除此之外还得实行多电机串联,串联的方法可以极大的增加发电量。
柳江见沈无忧回来激动说:“先生小型高炉薛礼按着要求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要不要试着用焦炭炼铁?”
这几天柳江的热情一直很高涨,甚至连土豆都没给他带来任何变化,一心想着焦炭化工。
沈无忧问道:“我们有多少铁矿石?”
柳江道:“薛礼从同州府拉了三车,可以实验两次。”
沈无忧听完点头带着柳江往高炉那边去。
现在河边有碳化室,在水车旁边有高炉和转炉。沈无忧没打算把五台山当化工基地,化工基地对环境破坏太大,理想的地方是南方,这里只是一个小型的实验基地,沈无忧亲手制作几种合金后可以全部技术转移。
南方有大量的绿植对二氧化碳有良好的净化能力,再者华原离长安也不算远,长孙无忌炼铁也没有离长安这么近。
“先生该怎么做?”
柳江抱着学习的态度在一旁准备好了纸和笔。
沈无忧边说边做,把一旁点燃的焦炭用铲子从高炉顶部投入,加热后经过下方鼓风机的富氧空气,高炉上方的出烟口开始冒出大量的浓烟,二氧化碳和焦炭燃烧(c+c02=2c0)。
随着热气上升,此时沈无忧能感觉到炉膛的温度已经达到了顶点,开始投入铁矿石。
这里的铁矿石是经过一次碎化处理的,在从上方落下炉膛的时候又被一氧化碳还原(3c0+fe2 03=2fe+3c02 )。
沈无忧没有给柳江讲化学反应,这方面的东西还是不能让柳江知道的太早从而在这上面消耗大量时间,还是直接给他现成的结果吧。
柳江看着流出来的铁水振奋道:“先生出铁水了!”
半刻钟的时间底下已经开始一点一点的流出铁水,第一次沈无忧准备给柳江加深印象,不用转炉搅拌铁水让铁水里的碳和空气混合形成钢,毕竟以后高炉炼铁沈无忧准备交给柳江去改进。
铁矿石可以烧成铁水流出来,剩下的是石灰石和燃烧后的焦炭,这些工业残渣只能从出渣口出来。
柳江接着问道:“先生这就是钢吗?”
沈无忧摇头说道:“还要过一次转炉减少炼铁的时候里面附带的碳含量,这时候的铁应该是生铁。这种铁硬度高但是很脆,容易断只能铸不能锻所以我们是在铸铁。”
“那我们现在用转炉吗?”
“不用,我们再炼一炉钢试试。”
这次柳江不用记录了,这次沈无忧在旁边指导柳江炼钢的方法。
目前使用的是小型高炉,但也比柳江要高。柳江只能现在准备好的凳子上送料,这次铁水以后就转移到转炉去除铁中的碳含量。
柳江做完后又开始把刚才的记录更新一遍,主要是要控制温度和透料频率,最好的方法就是高炉加热到最高温的时候再开始放入铁矿石,铁矿石投入后再放一次焦炭和石灰石。
两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傍晚,直到薛礼过来喊两人回去吃饭后才结束,这里主要是沈无忧为了给柳江验证生铁和钢的区别。
刘喜见沈无忧回来说道:“少爷,州府来人问后面一批灾民咱们还能不能安置好,他们要知道结果上报朝堂。”
沈无忧看向薛礼说道:“你自己能安排好吗?”
薛礼道:“东家你都做了一遍了,上次我是全程观看的。”
沈无忧点头道:“那就好,这件事情交给你了,还要再买点帐篷。”
现在像安置灾民这些事情完全可以交给薛礼,沈无忧后面的重心还是炼钢然后带着柳江攻克蒸汽机。
钢和铁的唯一区别就是含碳量,像刚才含碳率高的是生铁导电性好,但是太脆了。炼钢还可以加入其他金属,比如锰、镍、钒等形成高强度的合金材料。
蒸汽机最实用的钢材是304,这种钢材韧性强不易腐蚀又可以承受巨大的内部压力,还有传动轴承这两个是蒸汽机的核心部位。
没有高强度的合金工业就无法开展,更不用说以后带着大唐进入蒸汽文明。华夏在1920年左右才实行工业化,在西方技术围堵的情况下只用了一百多年就实现了全民信息现代化。
沈无忧不求信息化,后面的那些东西他基本不懂,只求以后能达到蒸汽文明夹杂着电气文明,有了这两样东西加持后世家会逐利自然可以推动各项技术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