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窝头和咸菜
“粑粑次,这个鱼鱼好好次。”
宋河下意识的低头看去,发现团团正摇摇晃晃的举着一个小勺子,勺子里是一大块鱼肉。
团团的小脸上,则露出一脸期待的表情。
“粑粑,你次呀。”
见宋河没动,团团皱了皱自己的小眉头,站起来,努力使自己身子靠前一丢丢。
奶声奶气的声音让宋河心里一颤。
突然,鼻子一酸,心里涌出一股莫名其情绪。
上辈子自己虽然实现了财富自由,但是却没体验过这种温馨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原主的记忆与他相融合,使得宋河对团团有种血脉相连的触动感。
软软糯糯的孩子,漂亮可人的老婆。
刘秋艳。
宋河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刘秋艳的俏脸。
既然重生到这具身体里,那就好好守护好这个家。
宋河努力眨了眨眼睛,把即将涌出的泪水憋了回去。
在团团面前,他可不能掉泪。
于是宋河露出一个笑脸,张开嘴巴,把鱼肉吃了进去。
嗯,味道还不错。
留在齿尖的鱼肉香,让宋河饥肠辘辘的胃里舒服了一些。
“粑粑,是不是好好次。”团团开心的问道。
“嗯!”
“好吃,团团就加油把碗里的肉肉吃完!”
说完,宋河又挑了两块去刺的鱼肉,放到了团团的碗里。
自己也开始了干饭。
这一上午,可把宋河饿坏了。
吃完鱼肉,喝鸭蛋汤。
鲜美的味道让团团喝了小半碗。
担心撑到小家伙,宋河赶忙没收了团团的餐具。
团团也不闹脾气,只是乖乖的坐在椅子上,揉着自己圆鼓鼓的小肚皮。
她已经好久没吃过这么好,这么饱了。
看着团团可爱的模样,宋河不由得想起前世在网络上认识的一个小网红瑶总。
两者长得非常像,只不过现在的团团营养不良,脸不是圆圆的。
简单的收拾了下桌子,宋河对团团道:“咱们吃饱了,一起给妈妈送饭吃好不好?”
团团听到妈妈两个字瞬间来了精神,从凳子上站起来,仰着脑袋回到道:“好呀,好呀,我们去找麻麻,麻麻肯定喜欢粑粑做的饭。”
“好,那我们一起去找妈妈。”
这年头,出门基本靠走,就连院子里最有钱的壹大爷,都没有自行车。
宋河用网兜把饭盒兜上,然后抱着团团就出了门。
正在外面刷锅的叁大娘像是大白天见了鬼一般。
这个街溜子刚才说啥?要给老婆送饭?
真是活见鬼了。
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耳朵出了问题。
从四合院出来,大约需要二十分钟才能走到轧钢厂。
身为轧钢厂的前工人,宋河盘算了一下时间,估摸着自己赶到轧钢厂的时候,食堂正好开饭。
团团被抱了一会,便扭着身子要下来。
宋河担心她这么远的距离磨到脚,所以走一会便又将团团抱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宋河正值青年,而且平日里没少出去乱跑和打架,力气非常大,只要能吃饱饭,他甚至可以抱着团团走上一天一夜。
二十分钟后,宋河来到了轧钢厂。
还没等靠近,门卫秦大爷便早早地拦下了他。
眼前这位可是轧钢厂出了名的街溜子。
平日里不仅游手好闲,而且还让他老婆去厂里顶替他上工赚钱。
“站住,给我站住,轧钢厂闲人免进!”秦大爷瞪着眼睛喊道。
他对宋河这类人可没有好脸色。
秦大爷虽然是厂子里的门卫,但却归保卫科管理,这个年代的保卫科权力很大,有执法权的。
宋河将团团放了下来,然后笑着说道:“秦大爷,你把我忘了?我是宋河啊。”
秦大爷并不吃这一套:“什么宋河,不认识!”
宋河也不恼火,毕竟他声名在外,秦大爷的态度也在常理之中。
“秦大爷,我是来给老婆送饭的。”说完,宋河将网兜提了起来。
秦大爷自然是认识他的,只不过心里厌烦,故意刁难他。
厂子里那么多人,秦大爷自然不可能每一位都认识。
但是宋河的老婆,刘秋艳,这个漂亮闺女,秦大爷还是知道的。
毕竟,刘秋艳是他们轧钢厂公认的厂花。
秦大爷看了一眼网兜里的饭盒,心里不由得纳闷了起来。
这街溜子什么时候改性子了?
而且看孩子的反应,似乎和宋河很亲近。
这大中午跑这么远来送饭,秦大爷也不好再做阻拦。
“进去吧,送完早点出来!”
“谢谢爷爷。”团团有礼貌的说道。
秦大爷低头一看,这软软糯糯的团团谁扛得住,于是俯下身子,咧着嘴回道:“不用谢,不用谢。”
宋河牵着团团走进轧钢厂,按着脑海中的记忆向食堂走去。
刚走进食堂大门,宋河便一眼认出了正在找位置的刘秋艳。
鹅蛋脸,眉目如画,乌黑的长发简单扎了个马尾,显得干净又利索。
即便穿着宽松的工作服,可依旧难掩其凹凸的身材。
这就是刘秋艳。
轧钢厂的食堂很大,能容纳数千名员工一起就餐。
刘秋艳来到几个相熟的女工附近,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别人都去排队打饭,可刘秋艳只是安静的坐在那里,边听别人聊天,边打开自己的饭盒。
饭盒里面只有两个冰凉发硬的窝窝头和一小块咸菜。
这是用棒子面做的窝窝头,干吃的话,很难咽下去。
所以刘秋艳打开自己随身的水壶,打算就着热水把窝窝头吃下去。
两个窝窝头,一小块咸菜,这便是刘秋艳平时的午餐。
周边其他你不公,饭盒里虽然不是白面馒头,但是玉米面做的馒头可比窝窝头好吃多了。
而且还有在食堂打的菜,吃着非常香。
甚至家里条件更好一点的女工,吃的是细粮做的白面馒头。
和她们一比,刘秋艳的午餐颇为寒酸。
有个和她关系比较好的女工看她这么可怜,分了一筷子菜。
但也仅是一筷子菜。
毕竟这个年代,谁家都不宽裕。
可也没见哪个工人家庭吃这么节省的,这个时代的工人每月几十块钱,已经算的上是高收入了。
家里有一两个工人,甚至可以偶尔奢侈一回,买点肉吃。
可刘秋艳,每天的午饭只有窝头和咸菜,一点油水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