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铸山河,大明瀛帝日记 > 第100章 下马威

第100章 下马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北上五里,待送行的天津卫官员散去之后,我下令车队缓行。

    叫过杨家春。

    “你换身衣服,拿着我的印信去将那位余把总请来,要隐秘些,不要让人瞧见了。”

    杨家春走后,赵士桢略有疑惑的问我,“殿下这是何意?”

    我冷冷一笑。

    “先生还没有看出来么,这是没人愿意伺候我,所以才拿一个病秧子受气包来应付差事啊。

    我方才对余良佐疾言厉色的,就是要天津卫上下官员以为我不知情,我不想初来就同当地官员不愉快,各自相安吧,这于咱们日后行事也方便。

    但我的兵我还是要的,像余良佐这样的人正合我意,他若在天津卫混的风生水起,交友广阔,我还真就不敢重用的。”

    赵士桢频频点头。

    “是了是了,这人在天津卫定然是不受待见的。如此,殿下若厚待于他,当可为殿下尽忠。”

    我失笑道,“言之尚早,这人且得仔细观察一段时日再看。他若是个不顶用的,咱们再另想办法。”

    周总管却说道,“地方上总是这样的,阳奉阴违,避难趋利,曲解圣意,殿下莫要给他们好脸色,若不给他们些厉害手段,他们就不知道何为天家威严!”

    我点点头,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转向赵士桢。

    “我看这样,先生带着女眷工匠先行一步,早到早安顿,我便在这里等着这位把总爷。”

    “可以,如此老夫先走一步,殿下也不宜耽搁过久。”

    就这样,队伍一分为二,赵士桢带着大部分人先行赶往北塘,我则干脆停下车架,带着一队锦衣卫在周围打猎玩,

    约莫一个时辰,什么也没捞着的我郁闷的坐在车辕上,终于看到两匹马从天津卫方向飞奔而来。

    余良佐来在我近前,“卑职参见殿下。”

    我没有让他起身,而是冷着脸看他。

    “我知你并非自愿,但事已至此,你愿意与否也终将是我的人。我也不在意是谁在刁难于你,那是你自己的事。

    我今日说的话你要记在心里,不然休说本王心狠手辣。

    第一,令行禁止,唯命是从。第二,忠心职守,做好本分。第三,嘴角要严实,心思要端正。只这三点,你能做到么?”

    这位把总爷听着小小的人说着冷冰冰的话,表情难以言说,他没得选。

    “皇命在身,卑职自当效忠殿下,奋不顾身,死而后已!”

    我其实并不在意他说什么,所有的官都向皇帝表忠诚,但心里边怎么想的鬼知道。

    “你记着你说的话,我也记着。我接下来的话,对你来说应该是好事。

    第一,我不介意你能带多少人过来,但即便只带一个人来,也必须是十六岁至三十岁的青壮,不要拿老弱来唬弄我。

    第二,歪毛淘气,不务正业者不要,你若敢拿那些地痞无赖来充数,说不得我要砍你的脑袋!

    第三,自本月起,每月最后一日按时关饷,本王说到做到!若之前有欠饷,只管写来,本王去有司讨要,若一月内讨不来,本王给你们补上!

    第四,为本王效力,除正常饷银之外,普通兵丁每月加银三钱,什长加五钱,哨长加七钱,把总则加一两。但你要记着,在我身边效力,禁止畜养私兵。

    第五,做我的兵,一日三餐,午间有肉,每年冬夏常服各两套,被褥行囊则统一发放,士兵不必自行筹备。”

    我稍稍停顿,问他,“我说的这些,你可都记着了?”

    这位把总爷估计脑子还有点乱,直接愣在当场。

    我这个年纪在他面前侃侃而谈,而且一说就是一大堆,普通成年人是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的,但这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

    如果不能适应,那就滚蛋。

    我从袖笼里拿出一份单子,说告知书也可,通知书也行,这是我在府里就草拟好的粗浅章程。共计二十条,其中有我这个甲方的要求十五条,乙方权益则有五条。我刚刚所说的都包括在其中,上边还盖着我的私印。

    “这张单子你拿回去,仔细的看反复的看。我之前说今日亥时要你带着人赶到北塘,现在改了,改为明日亥时,若还做不到,你便自己给自己准备好棺材吧。”

    说完,我挥了挥手,叫他滚蛋。

    处理完这件事,我重新登上车架,在将近日落的时候,终于抵达北塘。

    也难怪这地方荒无人烟,放眼处,碎石头遍地,青草都长不齐。

    而现在,在这片荒地上已经建起来一座宅院。

    好吧,确切的说是半座,围墙已经建好,但里边的房屋只建了一半,还有几十人正在施工。

    站在宅院门口放眼向东,不足半里距离便是浩瀚无垠的渤海,潮声阵阵,清晰可闻。

    临海有一处小海湾,一条蜿蜒小溪从此处汇入渤海,水深足够泊船。

    这就是我选择的造船地点,谈不上好,但勉强可用。

    我也想在海河河口择地造船,可惜那地方被卫所给占了。

    赵士桢带着我走进宅院,左右两侧各有两行连排房屋,总计六十间房。

    而院子中间突兀的出现一堵人高的砖墙,将院子一分为二。

    老头有些歉意的说,“府里来人暂时只能委屈在左厢房,右厢房里住着工匠,有男有女乱糟糟的。我在中间筑了一堵墙,这样府里的人不受打扰,工匠们住着也方便。”

    我摆了摆手,表示很无所谓。

    “这就很好,这么短时间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看这房子用的都是上好的砖石,外观也雅致,青砖绿瓦的,还有凉爽海风吹着,抬眼便能欣赏浩瀚无垠碧蓝汪洋,这是‘海景房’啊,京城的勋贵也没有这般惬意吧。

    府里来人,若哪个敢抱怨就直接打发他回府,我不惯着谁!”

    我这话说的声音很大,就是说给随行的家丁女使听的,别在宫里府里过了几天锦衣玉食的日子就把自己当闺阁大小姐了,一点苦也吃不得。

    跟着我,要吃的苦还在后头呢。

    当夜无话,一行人连日赶路早就累的不成样子,都早早的睡了。

    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心里边的悸动一波接着一波。

    索性爬起来,打算在院子里走一走。

    值夜的女使姓杜,府里人都叫她‘小杜鹃’,其实她已经二十大几岁了,却赖在府里不肯回家出嫁。

    我见她睡的正熟,便蹑手蹑脚的推开房门,又轻轻的关上。

    门口,两名锦衣卫士正在执勤。

    后世影视剧里提到锦衣卫,无不衣衫锦绣,霸气侧漏,其实不是这样的。

    如今锦衣卫已经膨胀至六万多人,多是宗亲勋贵,官宦权势之家的旁支子弟,没个正经事做就塞进锦衣卫里当差。

    两百多年,皇帝都到了第十三代,有爵之家也大多九代以上,何况还有新进权贵呢,拉拉杂杂的关系扯不清理还乱。

    就这帮玩意,同我大清中期以后的八旗公子哥其实是一回事,养鸟逗蛐蛐,逛窑子看大戏,除了能为京城娱乐行业增加点gdp之外,正事是指望不上的。

    就眼前这两位,靠着门框鼾声如雷,我走出房门他们都不知道。

    指望他们保证安全,简直比扯淡还扯淡。

    赵士桢屋里的灯还亮着,我琢磨着老头还不至于开灯搞娱乐活动,索性就走了过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