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穿,从海军开始 > 第11章 人和

第11章 人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位大姐,没事吧?”李明上前问道,抬手要扶。妇女直摇头往后缩。

    “大哥哥,他们要抢走铃儿,说是要卖给牙婆。铃儿不想跟妈妈分开。”小女孩倒是胆大,边哭边说道。

    “小妹妹不要害怕,有哥哥在,不会让他们卖了你的”李明伸手在小女孩头上摸摸道。

    小女孩姓赵,叫赵铃儿,妇女叫赵李氏,一家人逃荒,男人为了给母女抢夺食物被活活打死,这赵李氏带着赵铃儿一路乞讨过来。

    赵铃儿脸上黑乎乎的满是污垢,但两眼大大的炯炯有神,此时正盯着李明看。

    “多谢这位兄台出手相助。”此时那书生拱手对着李明行礼道。

    “先生不必如此,我辈之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稀松平常。”李明对着书生抱拳还礼学着电视剧里的话说道。

    书生皱皱眉,也不说话再次拱手回礼。

    李明顿感尴尬“这电视剧里不都是这样的吗?又是骗人的。”

    “敢问先生高姓大名?”李明再次对着那书生抱拳道。

    “不敢当先生二字,在下张文彦字文达,登州人士”张文达拱手回礼道。

    “相见即是缘分,不如找个地方细聊如何,也好带这母女找些吃食。”李明见张文达谈吐不凡,宠辱不惊有意结交,遂指一指边上的母女二人说道。

    张文达沉思了片刻道:“如此便叨扰了。”张文达这两天靠着帮人写写画画换些吃食,有上顿没下顿的,此时也是感觉饥肠辘辘。

    “原来李兄弟是百户大人,在下失敬了。”城东酒楼里,张文达听着李明说起剿灭倭寇的事情好感顿生。“这帮倭寇甚是可恶,屡屡犯我大明,骚扰沿海百姓,无恶不作。”

    “想我大明,如戚少保在世,哪里轮到这弹丸小岛之人欺负,便是那满洲真夷,也休想如现在这般屡屡犯境。”张文达紧握着拳头愤愤而谈。

    赵李氏还有些拘谨,反观赵铃儿坐在李明旁边此时已经吃饱,正用一双大眼睛盯着李明看。

    李明伸手在赵铃儿头上摸了摸,对着张文达道:“正是如此,我泱泱大明,岂容这帮宵小放肆。”

    “每每听说那帮野蛮人劫掠我大明疆域,在下恨不得提刀北上,去会一会那帮夷男。”张文达轻轻一叹:“奈何心有杀敌之意,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先生哪里话,李谪仙有诗言:天生我材必有用。报效朝廷不一定要提刀上阵。打仗之事有我等武夫,但是安民不还是要靠先生之才吗。”李明连忙摆手道。

    “不知先生对这泱泱天下作何解?”李明有心试探一番。

    张文达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长叹一声:“我大明实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也。”

    “奥~此作何解?”

    “自抚顺之战以来,建奴进犯频繁不断,日益壮大。”

    “奢安之乱,弥留至今,内患不断。”

    “如,今岁之陕西大旱,各处灾乱,此起彼伏。”

    “可以说如今的大明内忧外患,天时地利尽皆不占。”张文达的语气颇为沉重:“幸哉”

    “幸哉如何?”李明追问道。

    “幸哉吾皇继位承统以来,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此为我大明之一线生机。”张文达满脸振奋,拳头紧握。

    李明心中微叹,这便是当今世人对这大明王朝抱有的幻想,我们这位皇帝光记住了天启帝的一句遗言:“吾弟当为尧舜”,勤勉是真的勤勉,奈何这大明如病入膏肓的病人,怎么承担的起崇祯的“励精图治”。

    天启帝对崇祯的另一句遗言:“忠贞可计大事”却忘的干干净净。崇祯马上就要“为尧舜”急于铲除魏忠贤,自绝双目了。

    “先生觉得我大明天时、地利、人和,还能占据人和?”李明低头思索了一番问道。

    “正是如此。”张文达肯定道。

    “先生从登州一路走来,可见到沿途之景?”李明接着问道。

    “李大人此话何意?”张文达皱眉问道。

    “胡公曾上疏:巩边饷缺至五、六年,数至二十余万;靖卤边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镇京运自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六年,共欠银十五万九千余两。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鬻子出妻;始犹延街乞食,今则离伍潜逃;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也。”

    “此为当今天下之军势。”

    “于民:自军兴以来,所司创议加赋,亩增银三厘,未几至七厘,又未几至九厘。”

    “朝廷诸公皆言:辟之一身,辽东肩背也,天下腹心也。肩背有患,犹借腹心之血脉滋灌。若腹心先溃,危亡可立待。竭天下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天下已危。”

    “然这天下,究竟是诸公的天下还是这些卖儿卖女尚不能活的百姓之天下。”

    “为何这辽东肩背,天下腹心未溃需建立在百姓不活之上。”李明越说越激动。

    “江南每年商贸所涉万万计,到头来不溃腹心却让这惶惶小民承担,当真是可笑之极。”

    “于官,天下良田万万倾,今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抛荒者比比皆是,谁之过也?”

    “于天下,耕者无其田,勉力耕种者无力赋税,致使流民四起,朝堂之上,有事互相推诿,有功争先恐后。”

    “这便是文达兄所言之人和。”张文达颇不服气,刚想说话便被李明挥手打断。

    “我知文达兄之意,吾皇承统以来,励精图治,这些问题相信都能解决。”李明又是一声叹息:“但诸难集于一人之身,就难了啊。”

    张文达听闻李明之言沉默良久。

    “大人文武双全也!”

    “实不相瞒在下本是天启五年举人,有心报效朝廷,却也被这粪土之物难住了,报效无门。”说着张文达又是一叹。

    “不知先生此来所谓何事?”李明见他还没有被明朝这肮脏的官场污染,有心结交,遂问道。

    “在下此去本是想向北谋一个幕僚,路经此地。”张文达回道。

    “不知先生可成寻到?”李明接着问道。

    “哎,尚未谋得职务。”张文达又是一叹。

    “如先生不弃,可否先帮在下处理一些琐事,待先生谋得机会再去不迟?”李明对着张文达抱手诚恳道。

    张文达一愣,不明白一个小小百户,有什么事情值得专人处理。又一想,这般回去了也无其他出路,随即抱拳道:“如大人用的上在下,但请吩咐。”

    “哈哈哈,好好,能得先生相助,我之幸也。”李明哈哈大笑拍着张文达的肩膀说道。

    随即转头对着母女两人说道:“赵大嫂如没地方可去,可以去我府上帮忙做些扫舍洗衣的工作,但有我一口吃的绝对不会饿着你们。”

    “好耶,不用住野外了,夜里冷死了。”赵李氏还没回话,赵铃儿已经拍手叫起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