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大妈4
隔壁是两间耳房,面积也就是25平方,两间等于50平方,相当于一间厢房,打算把其中一间耳房收拾出来,给以后大儿子上学住。另外一间隔出十平方做了卫生间,并且把下水道跟接水的地方接通以后洗澡洗衣服都方便,冬天的时候不用到外面,吹的冻僵。
剩余的十个平方面积直接做储物间,把原先的储物间里面的东西移到这边来,这样膨出一间耳房,以后再有孩子都能住得下。
“当家的,我想在储物间那十个平方下面打通一个地窖可以放一些粮食和一些贵重物品”吴翠英知道,再过几年,贾家那个贾东旭要结婚了,那个盗圣是个惯犯,被他奶奶教的偷鸡摸狗。60年的时候,三年大灾又要开始了。就怕到时候那个张氏和那孙子顺手牵羊。
易中海明白家财不露狡兔三窟,每天晚上回来吃过饭就拿个铁锹到那边开始挖土,并且让他把土倒在前面两个耳房空地上,并且早有准备的土砖一一围成长形,均匀的铺开,准备种点青菜,辣椒小葱之类的。
忙活了两个月终于修成地窖,深度有3米离地面有1米里面都是青砖铺成地面,有10平分,周围墙面都是涂过防水泥,房顶也一样,通风了一个月,终于干透,把一些多余的粮食,还有这一年买的全部放进去摆满了货架,还有专门弄了一个柜子放的一些重要金银财物,还有工资,用盒子装起来,分类放进去。
后面生了两个女儿易中海也非常的疼惜,把那剩余多余的一间耳房找人重新装修并且在专门找了架子床,把20平的面积布置的非常有闺房的气息,吴翠英还专门找了淡绿色纱布,做了蚊帐铺在上面垂直下来,很漂亮。床上四件套全部都是新的。易中天打了书桌,衣柜。后来何雨水看到了,羡慕不已,有这么漂亮的房间。缠着何大清也要把自己房间重新弄,没办法就托易中海帮忙房间布置一下,且给足了钱。
四合院里陆续也搬来搬去,也住了很多人,上辈子的人名字对上了。
晚上夫妻俩在看望儿子,女儿们回来睡觉睡没有一会儿就被一个窗户声音给吵醒。开门发现是何大清,在那在那里缩头缩脑的很猥琐,见门一开立马躲了进去。拉着易中海在客厅里很小声的说“老易,我这回不得不走了,城里都在分类家庭成分,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轮到这边区域”脸色难看的不行。
何大清原先就是厨师的,会谭家菜,各类菜品也会做。但是他的父亲曾经因为做菜比较好,被小日子抓过去过,给他们做过菜。又怕被他们给查到,成分不好影响到子女。打算明天一早就跑路,对外宣称跟寡妇走了。并且托老易关照雨柱兄妹俩,并且说每个月会寄钱过来。
第二天,何雨柱仿佛天塌了一样爹跑了不要他们了。
街坊邻居都传出何大清看上一个白寡妇去外地了,闲言碎语传到何雨柱耳边,妹妹在一旁不停的哭泣要爸爸。
吴翠英也不好明说,并带着何雨水回去吃饭,并且和两个女儿一起睡觉。
易中海看着何雨柱,整个人像是没了方向一样,便说他的父亲已经安排好,让他去钢铁厂里面当厨师,菜如果烧的好的话,晋升很快。并且安慰他也是为了他们兄妹俩才离开,等过几年稳定下来了,就会回来。
何雨柱情绪慢慢稳定下来,明白其中肯定有隐情,要不然易中海也不会这么说,他肯定知道其中隐情,只是没有明说出来。
时间也慢慢的度过了这三年,这三年里,每个月何雨柱都会收到一封信。
前院阎老师为了省钱养家也学着他们在院中种菜,在自家门前圈了一块地出来城外挖了好多土,开始各家各院也开始种菜,每个月的蔬菜都不用卖,省了不少钱。就连懒散的贾张氏和贾东旭也在城外弄了好多土种菜。特别是后面三年,院中平时种菜,粮食都基本上都度过了艰苦岁月。
贾东旭相亲从乡下秦家村的姑娘,贾张氏不喜欢像狐狸精的秦淮茹,但是儿子非要她。从嫁进四合院后贾家热闹不断,儿子又站媳妇一边,不听她的。贾东旭上班后就折腾秦淮茹,在外人面前摆出一副恶婆婆欺负儿媳妇面孔,要哭不哭的白莲花样子。每天都是勤快干活,在院中名声不错。
吴翠英明言禁令不许孩子们和贾家接触,特别是秦淮茹,对易中海交代远离贾东旭一家。免得女儿们被学会秦淮茹的行为举止,那不是正派人士该做的。
“听到没有,以后尽量避开,老大看着妹妹们不要乱跑”易中海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的看重。以前在听过八大胡同的事迹,对比秦淮茹简直一个模样。他可不想自己的女儿被这个人给教坏的。
私底下因为何大清的关系也跟何雨柱说过原因,并且让他把妹妹送到后院来。
何雨柱非常的感激易中海平时的照顾,也知道怕妹妹被传染学会了那一套。那不是正经人家儿女做派。第一次见到秦淮茹就羡慕贾东旭,现在想来娶回家还是算了。
秦淮茹感觉非常奇怪,其他的邻居对她的评语非常好是个好儿媳。只是前后院那几户人家平时都避着她,孩子也不和她单独见面。平时碰到了都是点头就走。一直都没想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街道办王主任到四合院通知所有人住户到前面来有事通知。
得知以后城市户口定量粮食,发放粮本。属于农村户口,则没有定量。
有些住户属于农村户口,但也没办法再难也没有像贾家那么难。一家五口只有一个人有定量,儿媳是农村户口子女随母户籍。贾张氏听到哭天抢地的闹。
“并且通知各位为了协助街道办工作,可以选举出三个人作为管理四合院”
通过住户选举了三个比较公正的三人,易中海,和刘海中阎埠贵三人,前面两人有资历,后一人有学问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