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屡问谜题难倒师
话说商容救了李耳抱回来的小黄狗后,李耳就对这位老爷爷深感敬佩,似乎在这位老爷爷身上看到了屈于的影子,这种久违的感觉甚是怀念。
“孩子,吾名商容,受故友屈于之托,自周都而来,想收汝为徒,授汝吾平生之所学,不知汝愿否?”商容轻声向李耳问道。
听到此,李耳和李夫人都同时惊呆了。李耳没想到这位老爷爷居然认识屈于老爷爷,还受屈于老爷爷之托而来收自己为徒,这是怎么回事?他的脑袋变得晕乎了起来。
不仅仅是李耳感到诧异,李夫人也同样感到不解,不是自己差青桓去请商容的吗?怎么商容说是受屈于之托而来?有点云里来雾里去,不知所以。
青桓看到二人不解,迅速站出来解释道:“方才归来一路上,得商容先生告知,其实屈于族长于一年前便知自己不久人世,但知小公子好学,便写信求远在周都的商容先生一年后来为公子授学。”
李耳和李夫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屈于老爷爷……”李耳大受震撼,他没想到,屈于直到死都如此的为他着想了,想到此,眼泪止不住落了下来。他很乐意接受屈于的好意,毫不犹豫的对商容道:“能拜老爷爷为师,吾之幸也!”
“好孩子,真是有情有义,乖巧懂事。”商容用衣袖抹去李耳的泪水,叹声道:“吾亦不舍好友屈于啊!吾发誓,绝不负好友之托,定将吾之所学尽授于汝!”
就这样,几番寒暄后,在李夫人的安排下,李耳行拜师之礼。跟随商容先生学习的日子,终于正式开始了。
自李夫人十年前逃离楚军追杀,来到曲仁里生下李耳后,便有意要长居于这偏僻小村庄。
青桓多次劝李夫人复归宋国,李夫人都当面拒绝了,她不想李耳将来陷入国恨家仇之中,更不想他处在宫廷这是非之地,只想李耳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度过一生。
当初出逃时带了不少钱财,对于在曲仁里这小村庄来说,一辈子也花不完,生活也算是富裕。
家里房子也建的挺大,李夫人便留下商容在家中居住,方便给李耳授学。
李夫人非常清楚,李耳自小就好学,有数不尽的问题,留下商容在家中,对李耳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果不其然,李耳也是天天缠着商容,向商容请教问题。商容自己也称赞,李耳是自己活了那么久以来,是他唯一见过的最好学的孩子,更是称赞李耳天资聪颖,所授之学一教便会,还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是世俗罕见的奇才。
李耳自从跟随商容先生学习以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有三个年头了。时年李耳已有十三岁,在无尽知识的洗礼下,李耳变得更加的成熟和稳重了。
他成了村里除商容先生外,学识最高的人,村里的小孩也常常跑来家里向李耳请教问题,就连一些长辈也不耻下问来找李耳问问题。
李耳也很热情,无论乡亲向他请教什么,他都能回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乡亲们对李耳更是刮目相看,才十三岁就如此才华出众,渐渐的乡亲都半开玩笑的称李耳为“老子”。
“子”是当时人们对学识渊博之人的尊称,而平日里,乡亲都叫李耳叫做老聃,所以,也就叫他老子了。
李耳也知道,乡亲只是开玩笑,自己哪敢做什么“老子”,他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目前的自己根本就不足挂齿。
对他来说,光是学习《礼》、《乐》、《诗》、《书》、《易》、《历》等知识是不能解决他唯一想要解决的问题的。
生命之奥秘,宇宙之玄机。
这才是李耳最想知道的,他想探索出一条能让天下人皆安居乐业,国家之间能和平共处的道路。
但是,无论他怎么学习,怎么寻找也找不到。
他所学的知识,很多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之法,带来生机的一方,必然也会伴随着牺牲的一方。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李耳不禁感叹。
跟随商容学习后,李耳了解到,当今天下,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很不容易。而居于庙堂之高的人却是酒池肉林,迂腐不堪。国家势力强大的一方,不断的想要吞并周边小国,而那些小国,如砧板之鱼,任其宰割。
天下没有“公平”二字,学再多的知识又有什么用?知识不过都是用来生存或是对抗,却没有一样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李耳想了很多,很显然这不是他这个年龄应该担心的问题,但他却只想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如一根刺刺进肉里,不拔出来始终都是痛的一般。这些问题深深地扎进他的心里,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一日,商容给李耳授课,教授道:“天为上,有日月星辰而使天地明。地为下,有山水草木而使万物生。君主领天命而治世,百姓受君命而生息。”
李耳不解的问道:“为何说君主领天命而治世?天命由谁而定?”
商容道:“虽无人定,但世人无不认之为天意。”
李耳问道:“何为天意?”
商容回答:“天之旨意也。”
李耳问道:“天是什么?”
商容道:“天乃神之居所也。”
李耳又问:“神为何物?”
商容回答道:“神乃万物之主也。”
李耳再问:“神为何不造永恒之物?却造会死之物?”
商容再答:“天有天道,神有神意,愚师不敢妄言。”
李耳再追问:“那神又是由谁而造?为何不造善良之神?”
商容无奈道:“此乃宇宙之玄机,吾只是一凡夫,实不可知也。”
看到李耳接连的追问,商容明白自己的学识已经再也满足不了爱徒李耳了,自己能教的也尽数授于徒儿了,他不禁感叹自己才疏学浅,无法解答徒儿的疑问,甚是感到遗憾。
聃儿志向高远,其所追求的道路和知识,天下何人能满足之?
商容知道,李耳若追求不到生命之奥秘,宇宙之玄机,其是不会罢休的。可是,自己穷尽一生也未曾找到,天下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这岂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了吗?
这可如何是好……
做师傅的永远都希望自己的徒儿能学有所成,做师傅的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满足徒儿的求知欲,不能为徒儿解惑。
所以,商容很想帮李耳解开他心中的疑惑,他明白李耳最想学的是什么,但自己能教给李耳的却并不是李耳真正想学的。
想到此,商容掩面长叹,难以释怀,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他在心中默念。
李耳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同,他是一个多愁善感,内心敏感,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的人。他就像水一般柔软,总是能带给身边的人说不出的温暖。
他想要知道的那些问题,也都是为了所有人而想的,并不是自私的问题。小小年纪,就如此充满抱负,真是世属罕见。
所以,商容很喜欢这个徒儿,他是打心里想要帮助这个徒儿,可如今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禁感到惆怅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