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疗养院的变化(2)
曹教导员的儿子今年初中毕业,他每天五点就起床围绕着疗养院宿舍跑步。八月份中甸,中考录取名单公布后,落榜的小曹同学直接就去了军区后勤部勤务连当兵去了。
疗养一科调来了新的科主任,张主任。张主任是少校军衔,不和本科室军医,护士住在一起。一九六三年少校以上军衔,都和院长,政委一起住在军官楼。张主任和爱人刘护士结婚多年没有生育亲生儿子,就从张主任哥哥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三年级张勇就来到张主任家当儿子。刘护士父母去世,她大弟弟那年十九岁,在成都军工厂当工人。小弟弟刚刚十一岁,正念小学五年级。于是跟随姐姐刘护士在三一疗养院生活。
军官楼的李副院长喝酒酒量大,他本人又喜欢喝酒。不久就发生酒精中毒,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无效去世。不久,李家就搬出三一疗养院,回李院长爱人的原籍原城市工作,生活。李院长的儿女也转到原城市上学去了。
医院新来了一个蒋院长,接替李院长的工作。他们两个都是内科主任军医。蒋院长的儿子岁数比较小,一个六岁,一个十岁。两人都随妈妈居住在金陵城里,小孩也在城里小学上学。
疗养院正在建几座新的宿舍楼。准备成立新的科室。宿舍楼也按新科言分科而居住。大尉以下的军官都和本科室医生护士一起居住。一九六三年少校以上的军衔的干部都居住在军官楼,和院长,政委,政冶部主任一起居住。大厨军衔的教导员,科主任,都随本科室军医,护士一起按科室居住。一九六四年,全军升级了一些军衔,有些教导员,副主任军医的军衔由大尉军衔升级为少校军衔,但是他们如果歌务末升级为副政委,副院长,政治部主任等副团级干部,仍然担任营级教导员,科主任,那还是和本科室干部护士居住在同一座科室宿舍楼里。
这时华东工程学院已经转成地方院校。华东工程学院的孔院长调到云南炮兵部队任耻。其他领导干部都脱去军衔,全院干部教工都转为转业军官。全员还穿着没有军衔的军装。学员也穿着没有军衔的军装。毕业生将由国防科委分配工作。后来,文革中的革委会主任由学院政治部主任齐陶担任。两个将军级的副院长都在受审查。文革后华东工程学院改名为金陵理工大学,211的一本大学。
华东工程学院的子弟小学建在孝陵卫小学和紫金山中学西边。名字叫紫金山小学。是走读的子弟小学。六三年起,三一疗养院学龄几童很多。一,二年级的学生有几十人,都在紫金山小学上学。宇花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都开始在金陵城里的子弟小学上学。宇花小学铁匠营总校不再收低年级住宿生了。
三一疗养院在扩大。但是军区后勤部是想将其扩编为一个战地医院,增加外科及手术室。慢性病人只准备保留一个疗养科。普通病房准备收治普逼战士和军官,现在还是疗养院的编制,一九六四年就有可能改成普通部队医院,分管一个师的部队医疗工作。
黄海每年放假估计有三个月的时间。口粮要交学校。家里粮食就不够吃了。妈妈粮食在陶瓷厂,只够她自已吃,爸爸也在食堂吃的多,家里二个老人,小孩定量不多。从一九六一年起部队向地方买了一些胡萝卜,一家可以分到五,六百斤。购买以后,于是全家动员起来,洗胡萝卜,切胡萝卜成条状,用线穿起来。晒成胡萝卜干。煮饭时,加入三分之一的胡萝卜干,煮成胡萝卜干稀饭,总算是可以吃饱饭了。黄海在榕城里得了营养不良性肝肿大,肋下可触及肝有增大一手指大小。到金陵后,长期在卫生所一天打一针b12和肝精注射液。有时他忘记去卫生所打针,护士就到班及叫他:“黄海,打针!”或者在教室黑板写道,黄海今天还未打针,见到的同学老师,速通知他去校卫生所打针。
黄海的营养性肝炎一直没有好彻底。在榕城市59年至61年口粮不够吃,加上无晕莱,蔬莱也不够。到金陵后家里伙食不够好,但最糟糕的是,他吃不下太多的食物,吃多了会吐。早上父亲常把食堂买的馒头给他吃一个,但他只能吃半个,吃多了就跑到门口土坡抱着树干干呕,接着就吐了出来,早上吃的全吐光了。走读时,吃不下就把半个吃不下的馒头带着路上吃,走几步吃一点,如果快到学校还是吃不光,就把剩下的一小块丟在过山坂时的小树林里。住宿以后,学校的伙食好很多了,他也不呕吐了,一个学期后,休检时肝已不大,那下正中线已触碰不到了。后来也停止打针了。记得刚住宿时,他还到卫生所住了二周观察治疗,还吃了中药,血液检查他没有患染性肝炎,只是营养不良性肝肿大,吃中药后,吃饭不再呕吐了,进食也正常了,这时才回班级宿舍去住。
卫生所医生对他的要求是休息要足够,体育课要减量活动。但是下午的自由活动课,他加入了班级足球队,是主力后卫。抢断,带球过人,甚至直接拦截,还有面对对方射门,不但用后背去拦,来不及转身时,就用胸部和腹部去硬刚,有时对方踢的球太重,他拦出球后,自已也倒地喘气,半天才爬起来。小足球场又在卫生所门口,卫生所军医看见],直接让他停止踢足球一学期。停止踢足球后,他身体恢复了不少,很快就健康无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