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人心齐泰山移
三百户村。
杨爱国去大队部了,送那些买来的奖品。
叶檀依然回到了杨家。
来到了西厢房,一眼见到炕上的鞋底子,竟然都纳好了,而且是两只,有一只上已经缝了半个鞋帮子,果然是他最喜爱的条绒布松紧口鞋子。
叶檀心里一阵喜。
又来到了东厢房,开始用那根长木棍,捅着灶膛,努力往土坯那最里面通顺着,老冒烟,这让他很着急。
他便很想去脱坯,然后好更换了这个火炕……不难想象,积压了十年的烟道,该是多么不透气。
他又来到院里,找了一个木头梯子,爬上了东厢房房顶,用长棍子反复通着烟囱,或许这只能应个急。
再坚持几天等到挖井结束,应该就能脱大坯了。
没几分钟,杨香凝就回来了——放眼见叶檀居然在房上站着,吓一跳,她见叶檀下来了,便赶紧扶住了梯子,生怕一不留神摔下来。
“哎呀,不用你扶着,我就是刚才捅了一下烟筒,冒了一阵黑烟,这次应该顺畅了些。”
叶檀下来了,拍了拍手,“你去休息,我去做饭。”
杨香凝一笑,一扭身,便回到了西厢房,不敢去纳鞋底子,担心被叶檀看到,便拿过来枕巾,盖在了鞋上。
但是她根本就不知道,其实这一切,早就被叶檀发现了。
她扭身,拿起来了叶檀昨天送她的那些知识点,背诵提出来的定理定义公式概念,很顺畅就溜达了一遍。
看来昨天晚上,她熟读的那一遍还是有用,现在自查后,感觉又熟悉了不少。
叶檀在厨房里烧着柴火,果然不那么倒烟了。
他早就和好了面。
他把肥膘子炼化了成了猪油,但是油渣子他没有捡出来,任凭在油里面漂着,然后把前天的那些榆钱拿了出来,拾掇好了和在一起,弄成了馅料。
他在案板上忙碌着,转眼弄出来了几十个小烙盒子。
没错,就是油渣子荤油榆树钱馅料的,真的很别致。
一浅子烙盒子,端到了西厢房。
四个人围坐吃起来。
刚吃到半截,就听大喇叭开始广播:“社员们注意啦,在宋家坟挖井的所有社员,快到大块地来递砖,井要出水啦!井要出水啦!”
头一次这大喇叭广播,声音语气如此激动,尤其最后重复的“井要出水啦”,真是满满的热血沸腾。
“要出水了?”叶檀一吃惊,赶紧放下吃的起身,“你们先吃,我去也!”嘴里还嚼着半口,便一头冲出去了屋子。
跑到了大块地,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社员。
叶檀凑到了井边。
见井底确实有了水,但是并不深,社员们往下递着石子,铺井底,四周围又垒砖,上面的社员和着沙子灰,在每一层砖上,都堆了水泥料。
井底堆放满了石子,下面的水喷涌速度,便减缓了不少。
在井底作业的社员,早就穿上过膝的大胶鞋。
为了在水涌满前能够出去,井下的他们手上加紧了速度,最后砌墙到了一人多高,他们便坐在了大筐里,被上面社员拉紧绳子,井四周上面要放砖,捣鼓水泥砂浆还要社员们坐在筐里劳动。
他们早就汗流浃背,但丝毫无怨言。
不光如此——几十个男社员还争分夺秒轮番上阵,只用了不足一个小时,便垒到了井口。
叶檀出了口气。
村长早就来了。
他拍了拍叶檀的肩膀:“不错,叶知青选的位置不错,才18米就挖到泉眼上了。”
叶檀一笑。
竣工了,李婶子早就拿来了几个大桶,因为参与挖井的社员们全都黑汗白流,脸上都是泥巴!
但是还没等洗脸,就见赶来看热闹的社员们都一拥而上,把挖井的弟兄们都给抬了起来……在半空里抛个不停,喊叫个不停。
嗓子喊哑了,胳膊举累了,才放挖井的英雄们落地。
社员们赶紧洗把脸。
杨爱党搬过来大筐。
村长讲话:“今天,三百户所有社员最开心,井出水了,都是挖井的社员们日夜奋战的结果,他们在我们眼里是英雄,功劳不可泯灭哈!现在由宣传队长杨爱党,给英雄们发放奖品!”
“来!呱唧呱唧!”
看热闹的社员,赶紧热烈鼓掌。
杨爱国也来了,与杨爱党一起,还有几个生产队长,都加入到了颁奖队伍中。
挖井社员一人一个白瓷缸,上面赫然——为人民服务!
每人又发了一条毛巾,毛巾上赫然——团结就是力量!
“社员们,我们应该感谢叶知青,人家利用自己的文化,选了一口好地尖儿,才让我们社员那么快就挖出了水,哈,现在也给叶知青奖励,奖品就是——2块白猫牌香皂。”
话音一落,社员们为叶檀鼓掌,人家小小年龄,真是不简单,太佩服了。
村长接着喊话:“等到宋家坟那边的井冒水后,大伙一定还有一波奖励!社员们要加油干!”
“加油干呀嘛呼嘿,大生产呀嘛呼嘿……”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大生产”,顿时,歌声响彻云霄。
这边刚唱完,二队社员刚好路过,被传染的自动站成排,也一起唱起来:“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天,这力量是……”
那场面,社员们真是斗志昂扬!
能体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品质!
歌声结束,一群女社员早就推着车、拎来了水壶、水桶,井里面也早就有了一半的水。
“来呀,社员们,赶紧拎水到地里,浇灌秧苗去喽!”
“撸起袖子,快点干!”
“加油!”
这么一说,大家都不用村长再喊话,拎起水壶拿起盆。
早有人拿起扁担、挂上水桶,往十米水面处摇摆,转眼满桶水都撂满了井边,有的往车上运,有的推着车,所有人都忙碌成了一团,但是所有人都露出同样的笑脸。
虽然水还有些浑浊,但是浇地里的秧苗也是极好的。
到了地里,不方便干活,社员有的挽起裤腿光着脚丫,把一桶桶水浇灌进去了久旱的土里,刚浇灌上几个小时,放眼地里……就见一层娇艳的绿色在涌动。
早有另一拨人,赶紧去了宋家坟。
那还有一口井等着他们尽快完工。
七十年代,那时候的社员虽然吃不饱,但是浑身都有股子劲儿,“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真是一点儿不假。
老村长拍着叶知青的肩膀,“想不到,你小子地道城里人,竟然也在农家事上露了大脸。”
“哈,要不褒奖我吧,明天放我假。”
“你小子甭想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