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书记犯难
师傅也豪爽的说:“就依万书记的,但客必须我请,丕扬倒酒。”
我倒了满满一酒樽的酒,给他们斟满,说:“万书记和师傅用碗喝,我只能用小杯,我不会喝。”
万书记点点头:“那你多吃菜,今天真巧!有口福,山下组送来了一只狗。
“还有这个牛杂锅,这个牛身上的宝贝,我和你师傅多吃点。哎呀!你们年轻人火气大,吃不得的!哈哈哈哈。”
说完他端起酒碗和师傅碰了一下:“来,走一个。”
天哪!一口菜没吃,一大碗酒就下了肚,最少也有三两。
我赶紧给他们倒酒,然后吃了一块牛肉。
味道除了辣的流眼泪,说真的,远远赶不上“醉谪仙”的味道。
鱼汤倒还不错,白白的像牛奶。
酒过三巡,火锅热气腾腾的,辣酒加辣椒,万书记和师傅都满脸是汗了。
万书记说:“你说的那个房子,是你徒弟要买?”
我忙说:“也不是我买,是我替她外孙女办个手续,当然也要给钱的,是她外孙女买。”
万书记问:“那你是她外孙女什么人?”
我笑了笑:“我是她男朋友吧。”
万书记说:“哦,男朋友,外孙女婿。那小丫头我认识,精灵古怪的,打小在她噶奶奶家(外婆)长大。
“和我的三闺女是小学同学呢,你们还没结婚吧?”
我忙说:“都还小勒,结婚还早。”
万书记点点头,沉吟了一会:“这事吧,说难也不难,说不难吧,也很为难。”
师傅问:“难在何处?”
万书记道:“你是知道的我们桃花村的,主要就两大姓:水东翟家,水西是我们万家。
“汪姓,陈姓和李姓都是后来的。
“水库的陈老主任是老革命,是陈村人,他爱人李菊花是解放后落户桃花村的。
“她儿子又是烈士,李菊英是烈属,水库工会多次安排她到疗养院去。她就不肯去,要守着老宅子。
“这几年镇上搞开发旅游,游客也多了。我小舅子准备把她的房子买下来,开个宾馆。
“但是外孙女买,别人也无话可说。
然后用右手食指指了指我,摇着胖胖的手指头说:“你买,肯定不行!我同意了,村民也不会同意。
“现在不像以前了,分到户以后,要进个人入户口,需要每家每户签字盖章的!”
我说:“我们户口不迁过来。”
万书记笑道:“你说你还是一个大学生,这你就不懂了吧。
“宅基地和分到户的土地,都是村集体所有,个人只有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
“按道理,如果这户人家没有人了,他的房子和土地,重新划归村集体,属于每个村民组的成员所有。”
说实话,这我还真的不知道。
我有点不知所措的看着师傅。
师傅点点头:“所以找你万书记帮忙,她外孙女也不是继承,是买。”
万书记说:“说买,还说得过去,外孙女继承噶奶奶的遗产,还没有这个先例。
“你准备花多少钱买?”
我看了看师傅,慢慢的说:“准备花五千,连院子一道买。”
万书记嘬着牙花子,沉吟了半天说:“哎~,那房子最多也就三千块,那地嘛是村集体的。
“这样吧,你和李菊英立个契据,给她三千,给村里一千,算作买地的费用。
“还要请村民组每家每户吃个饭,要每家签字盖章呢!哎呀!这个工作不好做。”
师傅从口袋里掏出一千块钱:“这个万书记,这个工作还只有你来做。
“这个钱嘛,还麻烦你买买烟散散,挨家挨户的跑跑腿。
“吃饭的事你安排,就在这里,到时我来付账就行了。”
万书记勉为其难的接过钱:“既然是你胡师傅徒弟的事,那也就是我的事。
“喝酒!行亮盅,把这坛酒干了!”
师傅也豪气的说:“好!我舍命陪君子。”
我的个天!这一坛最少也有五斤啊。
大块吃肉配大碗喝酒,那是江湖的痛快。
这种豪饮讲究的是好汉气慨,今天喝的讲究是一种叫“喝亮盅”。
不管主客几人,席上只备一个大酒盅。酒盅放在桌子中间,主人斟满一盅,展手敬首客,展手的动作如同将军行令,当地本来就有“酒令大于军令”的俗谚。
主人先干为敬,客人喝下一盅,在场的都无例外,亮亮堂堂,各自斟上一盅,痛痛快快喝下去。
待都喝过了,再从客人开始,话不多说,酒不少喝,谁要少喝,就算不得好汉了。
另一种叫“敬三杯”。梁山上的英雄处处讲一个“义”字,在水泊梁山饮酒,忘不了“桃园三结义”这个典故。
请客人喝酒,一连三杯,少一杯就算不讲义气,这是怎么也推辞不掉的。
回到家,师傅的酒意还未消。
我把跟陈奶奶说准备开医馆的事,说给了师傅和师娘听。
我解释说:“只有说开医馆,这样房子就不够用,才有理由在后面盖楼。
“如果仅仅自己住,就没有必要盖那么多楼,反而引起人家的怀疑。”
师傅轻轻的拍了我后脑勺一下,赞许道:“还是大学生脑子好使,想的比我周全,这样最好。”
师娘有点担心的说:“我们开医馆,镇里面不知道会不会同意?会不会跟卫生院的业务有冲突?”
师傅说:“我们也不指望挣那个钱,主要是给乡里乡亲的行个方便。
“大病不收,西药不卖,反正他医院也不卖中药,这样就不会有冲突了。”
我拿出了一万块钱递给师傅。
师傅瞪大眼睛问:“你哪来的这么多钱?”
我说是陈奶奶外孙女小雅的,我没有说还有十五万,只说她把钱让我保管,照顾陈奶奶。
师傅说:“买房子钱,我来想办法,这一万块钱你先保管好,以后再用。”
我说:“以后用,你再给我,现在先办事。”
师傅让师娘收好说:“这样也行。”
有钱能不能使鬼推磨,我不知道。
但万书记收了一千块钱,办事倒很快。
第三天让那天带信的人给师傅说,已通知全体村民组每家派人下午开会,商量买李菊英家(就是陈奶奶家)房子的事。
开完会,就在饭店里吃饭,准备五桌。
一共三十二户,让师傅准备每户两包烟。
当时最好的是红塔山,十块钱一包,那都是干部抽的,一般人老百姓也抽不起,当地人抽一块二的红梅烟比较多。
算了算买了九条阿诗玛,七十五一条。
也上档次,又不显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