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痴绝徽州
师傅问师娘:“我们有好长时间没有去看青儿了?什么时候一起去看看?”
师娘抬头说:“上次还是中秋节的时候,快一个月了。”
“那就明天好了。”师傅说。
师娘说:“还是等两天吧?嗯,丕扬给我买的布料,我让镇上的翟裁缝给青儿做了夹袄和裤子。天冷了,正好带过去。”
我感到很奇怪,难道师傅的女儿在太阳湖上班或者上学吗?那里有学校吗?
我们去太阳湖是三天后了。
镇上有去太阳湖的公交车,但我们东西太多了,包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说这太阳湖就是建于1958年的胡村水库,水面有十三万亩,是省内最大的人工湖,也是湖水最深、跨度最长、景色最美的高山峡谷湖泊。
湖底下还淹了有2000多年广阳古县城,龙门古街。
我站太阳湖边,看着温婉柔润的湖水,湖风扑面。
宛如一位含羞温柔的徽州姑娘,羞羞答答、若隐若现地在你眼前明眸含笑,展现着徽州特有的灵秀。
我读过明代汤显祖的《游黄山白岳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江南以南,徽州故里,山河绵邈,黛瓦粉墙,那是一生痴绝处!
她有山,云蒸雾绕的阳陵山;
她有水,澄澈潋滟的青弋江;
有食,八大地域菜系之一的徽菜;
有文,三大地方显学之一的徽学。
民谚中,徽州的徽字是:
“一座大山下,住着两个人,
穿着丝绸褂,说着文言文”。
这里面蕴含着徽州人的斯文儒雅和乡绅温文尔雅。
己是深秋季节,天高云淡,阳光温和,一点也不觉得秋燥。
湖风里泛着清甜滋润的馨香,让你不由自主地大口大口的呼吸,仿佛能把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令人神清气爽。
岸边小道上落满枯叶,踩在上面沙沙的声响,如梦似幻。
太阳湖的水,经过一个夏天的酝酿,已经绿的深沉,绿的丰满,绿的成熟。
在秋阳的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远处青砖黛瓦的徽式民居,和眼前漫山遍野的五彩斑斓倒映在水中,弥漫着浓浓的徽州秋韵。
缕缕秋风给太阳湖披上绚丽多彩的衣裳,把一年中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我形容不出来,还是古人写的妙: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
师傅叫了一只渔船,我们带了不少东西,他们非常熟悉。
坐在船上,般如簪子划开碧玉盘,水波荡漾;船桨点落,涟漪散开。
湖岸宛延逶逦,清澈的是水,蓊郁的是山,一座座小岛卧在湖中,如珍珠散落碧玉盘。
船划了很久,拐进了一个湖湾中,小岛如臂环抱,湖湾如心形,碧绿幽静。
心的凹尖处,一座精巧的小院,掩映在树荫中,不注意看,根本看不到。
船系石岸,有青石板码头。
上了岸,也是一黄一黑的两个哼哈二将,摇着尾巴迎了出来。
一个老态龙钟的道装师太倚门拄杖,笑吟吟的道:“秋月,胡晟,你们来啦?”
原来师娘叫上官秋月,师傅叫胡晟。
师娘亲热的赶上前,双手握着师太的手:“师傅,您老人家可好?”
师太望向我问:“这位是?”
师傅笑着说:“这是我刚收的徒弟,叫张丕扬。”
师傅又对我说:“丕扬,给师太磕头。”
我楞了一下,说:“师太好。”
趴在地上磕了三个头。
师太点点头:“好吧,起来吧。”
我们走进院子,院子有一棵桂花树,桂花树下的石桌边,坐着一位少女。
正笑盈盈的看着我们。
那少女看我们进来,依旧坐着。
只是微笑着,那笑容我非常熟悉。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师娘,站在院中的阳光下,回首看我时就是那样的微笑。
她的脸色苍白,似有病容,虽阳光和煦,照在她脸上仍少血色,更显得清雅绝俗,姿容秀丽无比。
她一袭白衣,长发飘肩。
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谁也不知。
此时一见那少女,我心头不自禁的涌出美若天仙四个字来。
她周身犹如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似真似幻,实非尘世中人。
她轻声的叫了声:“妈,大大(泾溪方言:爸)。”
师傅点点头,师娘走过去拉起她的手,也在对面坐下。
师太也坐下,和她们说着话。
师父让我跟他,把新打的大米,苞米,黄豆,红豆,绿豆,芝麻;
晒干的豆角,茄子,各种采摘的野菜干;
腌制的熏肉,咸鸡,咸鸭,咸鹅,小鱼干;
还有王金海送的风干好的两只黄羊,一个野猪肚,四只野兔。
大大小小十几包的东西,拎进厨房。
船家送了四条大胖头鱼,每条都有十来斤!
师傅让船家先回去,下午五点的时候再来接我们。
收拾好了,我们都来到院子的石桌前坐下。
一位中年的妇人,端来了炒花生,炒板栗和南瓜子,沏了一壶茶。
茶香而甘,有一股淡淡的桂花味。
师娘已经给少女穿上了宝蓝色暗花缎面夹袄,对襟布纽扣,白色碎花滚边,小圆立领。
衬着少女的身材更加曼妙,凹凸有致。
师娘轻声的对她说:“这就是你丕扬师兄,这布料就是他买的。”
那少女转睛看向我,美目如星,流光如电。
微笑点头致意:“谢谢师兄。”
我又一次如遭电击,面孔红热起来,目光无处闪躲,也说不出话,只好摆摆手。
师娘是借花献佛,我是无功受禄:这布料是给师娘扯的,谢我的却是她女儿。
虽没说明是我特意给她女儿扯的,但那口气似乎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