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阿婆失踪
我们到了泾溪,再赶到江城已近中午,车子开的很慢,晃晃悠悠的,坐车的人也不着急。
多年后,我读到木心先生的那首诗《从前慢》,依旧怀念那样的时光: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我们来到院子的时候,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院子里的菜地已被毁了,沿院墙边的小房子被拆了,一群工人在挖土。
门卫室里坐着一位大爷,那位聋哑阿婆也不见了。
我对师娘说:“一个月前,就住在这里,但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我对门卫大爷问道:“大爷,您好,现在这里怎么都拆了?以前的人呢?”
大爷的耳朵不好使,我大声地问了两遍,他才听清楚。
他大声的对我喊:“街道,街道知道吗?街道把这块地卖了,现在人家老板,老板在盖厂房,那些人都被撵走了。”
我很失望,不甘心的问:“你知道他们搬到哪儿了吗?”
大爷不屑一顾的说:“那些讨饭的花子,偷东西的贼,谁知道他们搬哪儿了?”
也是,如果不是小雅给他们找了这个地方,他们常年都会流落街头,夜宿桥洞,谁会留意他们?
师娘很失望,但为之奈何?
我安慰她说:“我们到火车站,汽车站去找找看,他们正常在那边活动。找到他们,也许能问到阿婆的下落。”
师娘只好点点头。
可是火车站,汽车站都没有三三和小五他们的身影。
仿佛一夜之间,他们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小雅也许还被关在他师傅那里,可她师傅又住在哪里?
如果她能行动自由,她绝对不会一个多月也不去看望外婆的。
我还担心丫丫,她那么小,现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怎么生活啊?生病了怎么办?现在的天气也越来越凉了。
我和师娘商量:“师娘,你先回去吧,我想再找找他们,后天,后天我一准回去。”
师娘点点头,我把师娘送上了汽车。
师娘走了。
我在想下一步的计划,只有找了三三,也许才能找到这些人的下落。
我在火车站,天桥附近转悠,都没有发现他们的身影。
我想:小雅虽然不见了,三三他们的团伙也散了。
但火车站这块风水宝地,不可能没有小偷。
找到他们其中的一个,也许他们之间知道消息,找到三三。
不一会,我发现一个小子,那小子的眼神和别人不一样,他喜欢在人群中钻来钻去。
正常的行人眼睛是看路的,小偷的眼睛盯着行人的包和口袋,所谓的鼠眉贼眼。
我轻轻的拉了拉那个小子。
那小子很紧张,大声的问:“你干嘛?”
我说:“别害怕,向你打听一个人。”
他说“谁呀?不认识。”说着就想溜。
“三狗逼,你知道吗?他在哪?”我问,同时递过十块钱。
我知道,和他们打交道,交情是最廉价的,只有金钱是最好的通行证。
他接过钱:“三狗逼进去了。”
“进去了?进到哪儿?”我问。
他抖着腿不说话,我又递过去十块钱。
他接过钱说:“三狗逼犯浑,人家拆房子,他用砖头打破了人家老板的头,进拘留所了。”
我又递过去十块钱。“哪个拘留所?三狗逼叫什么名字?”
“滨江拘留所,王杰。”说完他赶紧的溜走了。
我赶到滨江拘留所,已是下午两点左右,正赶上探视的时间。
在登记窗口登了记,写探视王杰。还好没看身份证,要我也没有,那时的管理没有现在这么严格。
拘留所并不像电视里的看守所或监狱那样,探视需要隔着玻璃打电话。
那时的拘留所的会见室就是隔着铁窗。
我见到三三穿着宽大的拘留所衣服,走进会见室,在东张西望。也许他奇怪,还会有人来看他?
我叫了一声:“三三!”
他转过头来,看见是我,眼里闪出激动的泪光:“天扬哥,是你?”
“是我,过来看你,我给你交了十天的伙食费。天冷,买的被子交给管教了。”我说。
“谢谢天扬哥!”三三的声音有点哽咽。
“你知道小雅在哪里吗?”我问。
“小雅姐被香港佬带到广州了,师傅说要去香港。”三三说。
“小雅被带去香港?”我很吃惊。
“那丫丫呢?”我又问。
“丫丫被送进了福利院。”三三说。
“哪个福利院?”我问。
“我也不知道。”三三摇摇头。
“还有那个阿婆,给我治病的阿婆,去哪里了?”我问。
“阿婆每年冬天都去南方过冬,广东、海南,天暖了再回来。”三三说。
我沉默了一会,这些人都做鸟兽散了,我又问:“你师傅住在哪儿?”
“你还去找他?上次他把你打的那么厉害。”三三吃惊的说。
“我想打听一下小雅。”我说。
“他住在城南的南门铜器巷,你一问于瘸子,就知道了,你最好别去找他。”三三说。
城南门,铜器巷,于瘸子,我暗暗的记住了。
半个小时很快就到了,我离开了拘留所。
我要去找丫丫,一个福利院一个福利院去找,总归能找到她。
但我不知道丫丫叫什么?福利院有几个?都在哪里?
儿童福利院主要收养无人抚养的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在过去由外国教会和社会慈善团体所办的育婴堂、育婴院、孤儿院等慈善救济机构均属此类。
这是社会的人道主义关怀。
健全儿童实行养与教相结合,福利院有条件的自己开班上课,无条件的送附近学校走读。
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守纪律的合格人才。
婴幼儿以保育为主,同时开展学龄前教育。
对肢体残缺但智力发育健全者,实行养、治、教相结合。
一方面给予康复治疗,使其能自理生活;另一方面给予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创造条件。
对痴呆儿童,侧重训练其自理生活和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
这是国家对失养儿童的扶养和关爱:同是炎黄子孙,人人生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