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振兴家乡从元辰秘境开始 > 第131章 元辰山沉船博物馆对外开放(二)

第131章 元辰山沉船博物馆对外开放(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现在我们来来到的是明清时期的沉船博物馆,这里摆放的都是这个时期在我们老爷庙水域沉没的船只。数量非常的多,也说明了这段时间我们鄱阳湖水域航运的繁忙。陪着张雪雅的博物馆解说员,对着直播间向她解说着。

    明朝的政治措施和对外政策的需求,使得明朝的造船技术和工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业发展的顶峰。其在继承了唐宋先进造船技术的同时,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下,其数量和质量都远超前代。由于元朝运粮为主的海运发展,仅在元朝初期,其水师战舰就达到了17900艘之多。明朝在此基础上,相继建造了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使得我国造船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这段时间,在海上更是出现了政和七下西洋的宝船。我们眼前这条巨大的船只,就是郑和宝船。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马欢著)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郑和宝船的桅帆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头昂船尾高。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二千料海船采用全木结构。明代船舶工艺发展到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使复杂的木结构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加固在一起,不至于“散架”。上二千料郑和宝船基本船型为福船,外形为小方首,宽平艉。建筑形式属于楼船,主甲板中部有一层甲板室形成舯(意:中)楼,设了舷墙,艉(意:尾,记者注)部有三层艉楼,艏(意:首)部有二层通透性的艏楼。自底舱到甲板上,共分为五层。

    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头浮雕,两舷侧前部有庄严的飞龙浮雕或彩绘,后部有凤凰彩绘,艉部板上方绘有展翅欲飞的大鹏鸟。

    我们眼前这条船的尺寸稍微小点,是当时郑和派出进入鄱阳湖景德镇运送陶瓷的船只。按计划是装满陶瓷后,前往长江口和主舰队汇合。然而满载陶瓷的船只经过老爷庙水域时,突然遇到风暴,不幸沉没。这里面还存留的许多瓷器,等会在博物馆的最高建筑里面可以看到的。接下来我们还会看到许多运输陶瓷的船只,可以确认沉没在老爷庙水域的就超过100条。

    大家来到这个沉船博物馆区域后,已经可以看到许多近现代的钢铁船只了。这些都是近现代沉没在来爷庙水域的船只。这里现在看到的许多船只,都是有记录在案的。饶41838,载重250吨的运输船,1985年3月15日,于早上六点半左右,在老爷庙以南大约3千米处的水域中沉没。现在沉船,以几百吨吨位的较多,但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看到上千吨的运输船 。

    大家看看眼前这条断成两截的船只,就是2000吨位的大名鼎鼎的神户丸号。正是这条价值10亿美元的船只,才让老爷庙水域为世界所知。

    据说,在1945年,日本侵略者意识到自己必将失败后,在我国大肆掠夺金银财宝及古董,并将这些掠夺而来的财富,装在了一艘排水量2000多吨,名为“神户五号”的运输船上,打算偷偷运走。

    1945年4月16日,满船掠夺而来的财富,神户丸号偷偷在鄱阳湖入水,打算经鄱阳湖进入长江,然后顺长江而下,经崇明岛出海回日本。然而,令日本侵略者们想不到的事,在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发生了!

    就在神户丸号行驶到老爷庙水域不久,原本平静的湖面,突然间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这艘装满我国财富的贼船,从此消失在老爷庙附近的水域中,而船上的200多人更无一人生还。后来,为了弄清神户丸号的沉船原因,日寇驻九江的海军,派了一支专业的潜水打捞队伍到老爷庙。不过,当这支潜水打捞队,潜入到只有30多米的沉船水底时,意外再一次发生了!潜到水底的整支专业打捞队,仅有一人浮出了水面,并且已经精神失常,而其他人再也不见影踪。

    1946年夏天,美国潜水专家爱得华·波尔,带领一支潜水队再次到老爷庙水域打捞“神户五号”。可惜在连续打捞几个月后,除了失踪了几名潜水员外,其他的仍是一无所获!至此,“神户五号”也和掠夺的财富一样,永远地留在了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水底,而“神户五号”宝藏的传说,却一直流传到现在。

    接下来大家可以在宝物存放博物馆可以看到这条船上的许多宝物。在宝物存放局域的地方,安保更加的严格,守卫森严。这里有青铜器时代的文物,也有汉唐时期的陶瓷。更有宋朝时期的各种文物。

    这个砚台大家看到了没有,就是黄庭坚所用过的,他途经老爷庙水域两次,两次都发生了沉船事故。第一次还带了个仆人回来,第二次就孤身一人上岸的。这也是文献史上,最早可以查询到的老爷庙沉船事件。

    明清时期的陶瓷,更是占用了博物馆的大部分区域。数量十分的庞大,很多在沉船中损毁。我们眼前看到的都是保存十分完整的器物。这个东西都可以反映当时的对外贸易,很多陶瓷的纹饰明显是异国风情,这些都是当时根据海外客户的需要定制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