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0 章 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哇偶,神童试竞争好激烈,比普通科举还激烈。】br/>
【这次全国神童四十四名,只取前九!】br/>
【也不知道那两个人小鬼大,帮人打官司的神童这次是第几名。】br/>
【哦豁!厉害了!一个第四,一个第五。】br/>
新任工部尚书挑了下眉。br/>
他还以为自己儿子铁定能得第一,没想到居然才第四第五?br/>
那小子这次可算是摔跟头了。不过也好,杀杀他的锐气,这世上从来不缺天才。br/>
【厉、厉害!第一名居然才三岁!】br/>
【虽然有些题回答得没有其他人优秀,但也很点题了——主要是,这小孩才三岁啊!怪不得颜小郡主和邴小郎君没办法排第一。】br/>
许烟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br/>
那些不怎么关注神童试的官员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br/>
都说后浪催前浪,但你们这些不只是“后浪”了吧,你们他祖宗的是台风卷起的巨浪了吧?br/>
三岁?!老子三岁还在吃奶呢!br/>
【第二名我看看……也、也好厉害!过目不忘诶!我第一次碰到过目不忘的,而且对九家都有涉猎,每一家都能说得头头是道!】br/>
老皇帝默了一默。br/>
九家,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br/>
说实话,他觉得自己十八岁打天下已经算是天纵英才了,但……确实一山比一山高。br/>
不过,这些山现在都是他的了!嘿嘿!br/>
【第三名……嘶!六岁写文章——虽然神童试不考文章,但是他回答完之后,在其他人答题的时候,直接抓紧时间现场写了一篇文章,而且还是以自己前后考生的答题思路写的,避免有人说他是提前背好文章作弊。】br/>
【这一写,可不就让考官看中了吗!】br/>
【救命!这脑子能不能分我一点!】br/>
在场有一些五六十岁才当官的大臣立刻跟着点头,羡慕的目光几乎化成了实质。br/>
他们如果也能有这种脑子就好了。br/>
【颜小郡主是第四名,邴小郎君才华上倒是没差,但年龄上大了一点,只能屈居第五。】br/>
【说起来,也不知道老皇帝会不会给颜小郡主官当。现在朝堂上也有一些边边角角的官分给女性,应该是可以的吧?】br/>
老皇帝把嘴角拉成了平直。br/>
如果是其他官员为女儿搞这种小心思,他未必会如其所愿。问题是,颜令徽还是他外孙女,他的贴心小棉袄,前两年进京的时候,还特意给他带了她亲自动手织成的新棉袄和新裤子。br/>
——对于皇亲国戚而言,亲自动手,指,指挥下人去动手。br/>
算了,一个官而已,他都两个女儿在朝了,还缺一个外孙女吗。br/>
老皇帝并没有意识到一点:br/>
搁以前,他只会想官不可能给,但是可以给个诰命,再给个口头上的表彰。br/>
但br/>
如今有两个公主破格在朝,他就会觉得,已经有两个了,再多一个也不算多。br/>
——底线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拉低的。br/>
*br/>
既然想到了,就顺手办了。br/>
老皇帝直接吩咐:“叫那九名神童过来。”br/>
在等人过来的过程中,顺便进行一下朝政。br/>
半个时辰后,在各家的神童都被传唤过来了,打头的三岁,在末尾的十四岁。都用提前练习过的礼仪恭恭敬敬地行礼:“参见陛下!”br/>
老皇帝站起来,缓缓踱步到他们面前,依次打量:“不错不错,都是我大夏栋梁。”br/>
九位神童又立刻一拜:“谢陛下!”br/>
老皇帝突发奇想:“你们还未殿试,便在此处殿试吧。”br/>
——他们之前过了中书省复试,就已经可以授官了,殿试只是给他们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br/>
但是,正常殿试是不用当着百官的面进行的,这完全是殿试plus版,就算是一些成年人碰到这个场面,也不一定能稳住情绪。br/>
听到这话,九名神童里有人懵在原地,有人彷徨迷茫,有人敛容正色做好准备,还有人激动万分,眼中几欲燃起熊熊烈火。br/>
老皇帝看了一眼自己外孙女,给出了最后的考验:“此次殿试答题,能答上者,入翰林。”br/>
百官:“!!!!”br/>
直、直接授官?!br/>
神童试通过的人确实能得到授官,但历朝历代大多数是给个挂名,等人年过十五后再给实职,很少会直接给官当。br/>
上一个被破例的人,是前朝丞相王余爱。br/>
——五岁善诗文,六岁能棋赋,七岁背四书,八岁习武经,九岁便文能给经典作注释,武能排兵布阵,十岁过神童试,得入翰林。br/>
——不过他之所以成为神童,却不是天生比别人聪慧,而是他从小就比别人有自制力。同龄小孩还在玩闹时,他就给自己制定了每天的计划表,早起挑一本书背诵,中午研习国家律法,下午及晚上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时间表排得特别满,除了吃饭睡觉洗澡沐浴,就是学习学习学习。br/>
神童试第二名直径看向老皇帝,声音脆脆:“陛下请出题!”br/>
老皇帝不言语,绕着他们慢慢踱步,踱得几个小孩子心慌慌,意乱乱。br/>
走了会儿,老皇帝才停下脚步,慢慢地说:“朕对如今的科举,不太满意。因着前朝盛行八股,许多学子思想已呈僵化,只知不行,有道无术,你们可有什么破局之法?”br/>
——这是他从听到第五昂说童生试里,大多数人背背程文就能过考后,就一直思考的问题。br/>
这段时间和大人探讨不出来什么,不如另辟蹊径,看看小孩子有什么想法。说不定小孩子不曾僵化的思想,能够给他一些启发。br/>
不行也没关系,他有个极端的想法,假若无法解决,就先暂停科举,重新采用荐举制试试。br/>
正好,他那大女儿的驸马不是支持办书院吗br/>
,等新人培养起来再开科举说不定就可以了。br/>
*br/>
文武百官不知道老皇帝脑子里有那么危险的想法,但还是被老皇帝这个问题吓了一跳。br/>
——你是真不把他们当小孩看啊!br/>
科举这个问题,你看我们之前讨论了一两个月,有讨论出个子丑寅卯来吗!br/>
老皇帝不管,他只是拍拍手,让人烧上一炷香。
br/>
不用说,就是给这些小神童一炷香的思考时间。br/>
——当然,你如果提前想出来了,直接抢答也可以。br/>
一炷香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没有一个神童提前说话。事关前途,他们都在抓紧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路。br/>
香燃尽。br/>
神童试第五名,新任工部尚书儿子,邴琰率先走出来,板板正正地行了一礼:“陛下,臣有想法了。”br/>
他没紧张,他爹倒是先紧张起来了,整个人绷得死死的。br/>
他旁边的刑部尚书低声说:“平常心。”br/>
邴晖很自责:“要是我平时多和琰儿聊聊朝政就好了,现在他说不定可以更有底气一些。”br/>
——平常心,不存在的。br/>
刑部尚书想了想,说:“没事,从你儿子自己能去办转学,自学律法还能自己找到恶棍来试验看,他可能早就关注朝政了,他比你会做准备。”br/>
邴晖:“……”br/>
好了,现在不用平常心了,改扎心了。br/>
*br/>
邴琰确实做足了准备:“臣于太学及国子监上学,曾见学子有优劣之分。优者可自学成才,劣者只能照本宣科,历来优者少而劣者多。然而人所学四书五经,无法让其在做官时照本宣科,臣认为,只要能多添几‘本’,哪怕士人思想僵化,也有路径可循。”br/>
说着,他又举例,比如《孙子兵法》,不是所有人看了《孙子兵法》就能学会打仗,但是,看了《纪效新书》的,至少能打呆仗。br/>
因为《纪效新书》里详细教导了读书的人怎么选士兵,怎么编成行伍,阵法横多少人竖多少人,和敌人接战时的注意事项有什么,管理野营时应该遵循什么教令……br/>
“如果六部部门事务,地方官事务,能有这么一本书,前期便可让他们更快地度过生涩期,更好的上手事务。”br/>
很多事情,练着练着,就熟能生巧地练会了。到时候便不需要书了。br/>
许烟杪发出感慨:【新出厂的脑袋瓜儿就是灵光。】br/>
老皇帝也点了点头:“这个办法可行,却很呆。”br/>
邴琰仰头,认真道:“打仗也最怕对手安安分分安营扎寨打呆仗。”br/>
邴尚书为儿子捏了一把冷汗,老皇帝听完却是哈哈一笑:“不错!任何兵法都是用险,用险就容易被速破,只有打呆仗,才很难让对手觅见破绽。好,你过了。”br/>
邴琰听了这话,眼神一亮,退到旁边时,鬼使神差侧头看了一眼颜令徽小郡主,投去一个自得的眼神。br/>
颜令徽和他对视之后,身体里的血液都好像岩浆那样沸腾。便也迅速出列,抛出自己的想法:“陛下!臣请科举重考君子六艺的数科!”br/>
“臣来京时,曾经听到一句话——”br/>
其实是从许烟杪那里流传出去的。br/>
“人被逼急了什么都会,但数学不会就是不会!”br/>
颜令徽大声说:“策论可以有程文,但数学没有,数学题目一变,对于有些脑子呆板的人,便搞不清楚该怎么算了。科举考数学,便能过滤掉那些思想僵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