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酒海钩沉 > 第17章 醉酒成婚

第17章 醉酒成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吕光不知道是心血来潮还是有意为之,跟鸠摩罗什说要让他结婚成家。

    鸠摩罗什当然不答应,说佛家大戒就是色,我好歹是佛家的扛大旗人物,岂能犯这样的错误。

    但是身在屋檐下,不是说你不答应就能躲得过去的。

    很多信仰的,对于破戒有自己的说法。

    比如伊斯兰教吧,如果谁让他们破了戒,那就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没有罪,而是欺骗他的人犯了错。

    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得看是什么情况,

    如果是未成年人,一张白纸啥也不懂的年龄,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把过错推给欺骗他的人,还有情可原。

    但是成年人不一样,有自己的思维鉴别能力。在已经明知道的情况下,还把过错推给别人,就有点不地道了。当然,有人强迫的时候除外。

    这里只是打个比方举例子,并非拿穆斯林朋友说事。

    吕光看着鸠摩罗什,心说你不是把清规戒律看得比命还重要吗?老子就看你破了戒到底会怎么样。

    当天摆下酒宴,鸠摩罗什本来不愿意喝酒,但是架不住吕光以及众多文臣武将轮番上阵,劝的那叫一个实在,也只得喝了。

    或许是鸠摩罗什酒量不大,又或者是平常没喝过酒,不多时,已经被灌的晕头转向,搞不清东西南北中,白皮发财还是红中了。

    看着已经醉倒在酒桌上的鸠摩罗什,吕光大手一挥,命令将鸠摩罗什送入一个专用房间,也就是没经过精心布置的洞房。把一个美女和鸠摩罗什一起送进去,放一些吃食,将门从外面反锁,安排了听房的好事者,自己安心睡大觉去了。

    有时候高僧也不见得靠谱,这位鸠摩罗什明显抵挡不住美女加美食的诱惑,被关进小黑屋不久,吭哧吭哧声就传了出来,让那些听房的血脉偾张,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唱那首,可惜不是你!

    看来鸠摩罗什的定力,远不如比他小几十辈的唐三藏。看西游记写的,那么多美女想要他留下来,人家只是美女眼前过,佛祖心中留,根本就不为所动。

    而鸠摩罗什却在一日之内,先破了酒戒,又破色戒。这位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佛教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重量级人物,终究还是成不了佛啊。

    所以现在那些吃的肥头大耳的所谓和尚,也都供奉不一定那么神奇。特别是对着一些物件,嘚吧嘚吧念一些咒语,算是开了光,看起来神奇神秘,其实归根结底,还不是一个心理安慰而已嘛!

    鸠摩罗什如果真心向佛,做到宁死不屈,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才是修仙成佛应该做出的表率。

    不管怎么说吧,鸠摩罗什本身精通梵文,又接触了汉文化,就着手翻译佛经。

    后凉被后秦灭了国,作为知名学者的鸠摩罗什,也被强行跟着来到了长安,这是鸠摩罗什第一次真正走进了中原地界。虽然说长安属于关中,但是在大中华的概念下,这里已经属于中原。

    至此鸠摩罗什心无旁骛,和一些助手一块,专心翻译佛经。至于吕光派给他的媳妇怎么样了,我这里没查到资料,请当时的见证者读到这里,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闻。

    说起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陶渊明,其实也并非铁板一块。

    因为他的祖上陶侃虽然官做的不小,但是到老陶这里,家业已经败的马上就要拜拜了。

    陶渊明穷到什么地步呢?

    八岁的少年丧父,十二岁母亲离世,人生三大不幸,小时候的陶渊明就先占了一样。

    所谓三大不幸,就是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家里穷的叮当乱响,没别的本事的陶潜得想办法讨钱养活家小,除了做官拿点工资,没有别的能耐。

    但是做官呢,他又看不惯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再加上盘剥百姓,所以每次做官时间不长就撂挑子不干了。

    回到家里的陶渊明,面对着一个老婆一群孩子,肯定不会像那些一个孩子一群老婆那么潇洒。只能磨磨生锈的锄头,下地干活。

    陶渊明可能因为经常喝酒的缘故,估计也是酒后驾驶,所以他一堆孩子里面,有正常的,也有智商稍微低一些的。只不过那时候科技不发达,没有这专家那学者的,自然不知道是酒后驾驶惹的祸。

    至于陶渊明到底有几个孩子,我是没统计过,反正大家知道他孩子挺多就行了。

    老陶要下地干活,几个孩子在家耍着玩,其中一个估计学了六百年以后的司马光,把家里的水缸砸烂了。和司马光不同的是,缸里并没有小孩。

    等陶渊明回来,看着碎了一地的缸,只能无奈的摇头苦笑。自家孩子不舍得打,即使打了,没有锔大缸的也修不好,只能攒钱再买。

    缸钱还没攒够呢,又出问题了。

    晚上孩子们想看会儿书,得点蜡烛啊。陶渊明在地里面忙活一天,回家累的不行。自斟自饮喝几杯小酒,安排孩子们睡觉时候一定要把蜡烛熄灭。因为一来蜡烛属于当时的高端产物,不能也不舍得浪费。二来过去都是木头家具,也容易出现危险。孩子们答应的很爽快,陶渊明也就放心回房间睡觉了。

    睡梦中觉得有股刺鼻的味道,接着听到孩子的哭声,陶渊明猛然惊醒,情知不妙,急忙跑出去。果然,孩子们住的房间火光冲天。

    这时候说什么都没用,赶紧救火才是正道。只不过水缸砸坏了还没买,取水成了问题。等把孩子从火光中救出来,房子也几乎烧没了。

    落魄到买个水缸的钱都没有,当然也请不起工人盖房子。实在没办法的陶渊明,只能违着心,出仕做官。

    说来也怪,官场好像是他们家开的一样,想做官随时有职位在等着陶渊明。不想干了,把公章一交,随时撂挑子。

    最后一次出仕,任彭泽县令仅仅八十天,如果赶上财政紧张,工资可能都没拿到手,就辞职不干了。从此之后,陶渊明再也没有做官,专心隐居在田园。

    老陶爱喝酒,著有《饮酒》二十首,诗中将喝酒的那些事,表达的很清楚。

    首先这位老兄不爱串门,也几乎不跟别人吆五喝六的一块喝,经常独饮。

    并且酒量还非常大,开篇就说自己无夕不饮,顾影独尽。说明每天都得喝点,都是自己吃独食。

    组诗其一也说了,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说明只要有了酒,白天黑夜他管不着,只管开喝。

    那么,穷光蛋一个,有钱买酒吗?

    是偷是抢还是乞讨?咱们下回再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